首页 > 玄幻奇幻 > 我的老板是崇祯 > 第186章 王体乾

第186章 王体乾(1/1)

目录

朱由校和李义在养心殿里交谈甚欢,他们讨论了许多事情,其中的细节只有他们两个人知晓。李义甚至大胆地提出要对军事制度进行改革。

他认为,首先应该改变现有的作战单位和各级将领指挥官的职务称呼。李义多次抱怨道,明代的军官体系太过复杂,从最低级别的小旗到最高级别的都督,其间的各种称谓让人感到头晕目眩,难以记忆,而且各级作战单位也让人困惑不已,如小旗、百总、百户、千户、卫等等。相比之下,如果采用现代军队中的称呼方式,如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组等,则会更为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尤其是对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古代军队而言,这样的简化能够提高执行效率。

不仅如此,李义还计划将军衔制度引入到明代军队当中。虽然古代军队实际上也存在类似军衔的概念,被称为散阶,但这种制度并不完善。通过引入军衔制,可以更加明确地划分军人的等级和地位,激励士兵们追求更高的荣誉和成就。同时,这也有助于加强军队的纪律性和组织性,提高整体战斗力。比如说文官中的那些荣禄大夫、光禄大夫、资善大夫、资政大夫、资德大夫、中奉大夫、通奉大夫、正奉大夫、嘉议大夫、通议大夫、正议大夫、亚中大夫、中大夫、大中大夫等等各种大夫,他们的地位尊崇,责任重大;而武官中的那些骠骑将军、金吾将军、龙虎将军、镇国将军、定国将军、奉国将军、昭勇将军、昭毅将军、昭武将军、怀远将军、定远将军、安远将军、明威将军、宣武将军、广威将军、显威将军、信武将军、武德将军、武节将军、武略将军等等诸如此类的各种将军,则犹如现代军队中的军衔一般,等级分明,各司其职。

李义深知一个高效运转的军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他竭尽全力地想要让军队的组织架构更加精简,指挥体系更加完善。虽然他从未有过从军经历,但通过观看大量的军事类电视剧,对现代军队的架构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他便萌生了将现代军队的架构引入其中的想法,并希望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创造出一种更适合当前局势的军队体制。

在这个过程中,李义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不断地思考、研究和实践。他深入了解每一个职位的职责和权力,精心设计各级将领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权责明晰、政令畅通。同时,他还提出注重培养士兵的素质和团队精神,加强军事训练,提高整体战斗力。

李义甚至还提出应该将五军都督府细化为陆军部、海军部以及公安部,但他同时也认为此事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来推行,如果步伐太大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此时此刻,朱由校正陷入是否应该恢复宰相制度的沉思之中,因此他向李义询问道:“兄弟啊,你觉得我是否应该重新启用宰相制度呢?毕竟如今这内阁首辅实际上已经具备了与宰相相当的权力。”

听到这话,李义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并回答道:“若真的恢复宰相制度,那么宰相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将会变得无边无际。或许以您现在的威望能够压制住宰相,但以后的皇帝恐怕就未必有这样的能力了。纵观整个明朝历史,即使像严嵩那样权倾朝野之人也不敢起兵谋反;然而一旦宰相制度得以复辟,情况恐怕就难以预料了。”

听完李义所言,朱由校便打消了这个念头。紧接着,他又抛出另一个问题:“那么,如果我们引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面对如此发问,李义不禁无奈地摸了摸自己的额头。他皱起眉头,语气严肃地说:“你真是太敢想了!如今乃是帝制时代,许多事情你都可以自行决断。可若要引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暂且不论其他方面,单就一项政策而言,如果有半数人赞同而另一半人持反对意见,那你打算如何推行呢?况且现今的地方官吏多数背靠着宗族势力,他们会营私舞弊,把自己信任的亲戚朋友安插进体制内,到那时你又该如何应对?依我之见,与其搞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倒不如设立一个国会,从全国各州府中挑选一些政绩卓越的官员入京任职。我就不信偌大的大明帝国,众多的州府之中竟挑不出几位称职的官吏来!”李义如此明确地表示反对,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这无疑也是与当前大明的实际情况相符的。

朱由校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伴着整点报时的钟声,时针指向了午后四点钟。他开口道:“嗯,时辰已然不早了,爱卿还是速速归去操持阅兵大典之事吧。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朕并不奢求你将其办得如何出彩,只要能够彰显我大明之军威即可。至于你我二人的关系,切记不可泄露半句啊!”

李义闻言,赶忙躬身施礼,应道:“微臣遵命,请陛下放心,微臣定当守口如瓶,绝不会向任何人透露此事。”言罢,他转身离去,留下朱由校独自立于原地,望着李义渐行渐远的身影,口中低声呢喃:“有这么一个同乡在此,这种感觉真是奇妙无比啊……”语毕,朱由校脸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然后步履轻快地返回御案之前。

然而,刚一落座,朱由校的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他暗自思忖道:“虽说有李义这个老乡帮衬,但毕竟朕也是穿越而来之人,总不能事事依赖于他吧?倘若哪日他灵光一闪想出个惊天动地的主意,却不慎触动了那些权贵们的敏感神经,引来杀身之祸,那朕岂不成了孤家寡人?到那时,恐怕连个可以倾诉衷肠之人都寻不到咯……”想到此处,朱由校不禁眉头紧蹙。

他呆呆地坐在御案前,沉默良久,终于回过神来,高喊一声:“来人呐!”刚喊完,王体乾便迈着小碎步快速走了进来,然后恭恭敬敬地向朱由校行了个礼,并拱手说道:“皇爷,您有何事需要吩咐小人去做呢?”朱由校对王体乾点了点头,开口说道:“王大伴啊!朕想问你几个问题,希望你能够如实地回答我。”听到皇帝这么说,王体乾心中不禁咯噔一下,暗自思忖道:“难道是自己最近做错了什么事情惹恼了皇上吗?还是说这件事情跟魏忠贤有关呢?”想到这里,他额头上开始冒出细密的汗珠,但还是强作镇定地回答道:“回禀皇爷,您尽管发问便是。只要是奴婢所知晓之事,必定会毫无保留地告知于您。”

朱由校看着王体乾紧张的样子,微微一笑,语气平缓地说道:“王大伴,你入宫应该已经有些年头了吧?那么当年你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才选择进入宫廷的呢?要知道,世间谋生之法众多,为何偏偏选了这条道路呢?”

王体乾听到这番话后,眼中不禁泛起一丝泪光,但他迅速用袖子将其抹去,然后深吸一口气,缓缓地说:“皇爷啊!若不是走投无路,奴婢怎会选择入宫这条路呢?家中老母亲年事已高且身患重病,每月光是买药就要花费六百多文钱。爹爹生前辛勤劳作,却不幸遭毒蛇咬伤身亡。家中不仅有年幼的弟妹需要抚养,而且那些可恶的地方官员和豪绅还相互勾结,强行霸占了咱家的土地,留给我们兄妹四人的仅剩下区区两亩贫瘠之地。即使终年忙碌,到头来收获甚微,难以维持生计。

可怜我那小妹,年仅六岁便活活饿死。下葬之时,她瘦弱得只剩下一层皮包骨头,甚至连一副像样的棺木都置办不起。那时,我作为兄长也才十三岁而已,而两个弟弟更是只有十来岁。我们出去找活干,却无人肯收留;去当学徒吧,又受尽欺凌,辛苦挣来的工钱还常常被克扣,一个月到头根本攒不下几文钱,连买两斗米都够呛。然而,官府的赋税却是一分也不能少交啊!

面对如此困境,奴婢实在别无他法,只好狠下心来投身宫廷之中。”说到这里,王体乾声音略微低沉,似乎回想起了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令人不禁为之动容。说完王体乾已经控制不住的哭出声来,这声音养心殿外都能听得清楚,守门的禁军士兵还以为皇帝在发火要砍了王体乾,而殿内的王体乾已经是泪如雨下不停的诉苦。

朱由校也没有以高高在上的皇帝之尊呵斥他,安慰道:“好了好了,你家的情况朕也是了解了,你家的情况可比当年的太祖皇帝好多了,当年太祖还是孩童时全家都饿死了,最后进了皇觉寺才没有饿死,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起码你还有亲兄弟活着呢。”王体乾此时的哭泣声逐渐变小,但仍带着些许哽咽之意,他轻声说道:“皇爷啊!自从上次一别,距今已有两年之久矣。往昔岁月,奴婢每月都会将所得月俸悉数寄往家中。犹记得彼时再会胞弟之时,他们身形依旧瘦削,却已长高许多。尽管时常饥肠辘辘、难以果腹,但庆幸的是尚能苟活于世。”

朱由校对王体乾所言表示认同地点点头,并开口道:“如此甚好,朕特批予你一月假期,另赐银三百两,皆由内帑支出。望你归家后能为汝之兄弟购置些产业,以改善生活。”

闻听此言,王体乾当即跪地叩头不止,涕泪横流,感激涕零地道:“谢主隆恩!微臣纵有千般能耐,亦难报陛下洪恩于万一。愿效犬马之劳,誓死效忠陛下!”

朱由校赶忙伸手将其扶起,安慰道:“切莫如此言重,行军征战,每日耗费银两何止万数?相较而言,此区区小数实不足挂齿。朕且问你,尔之乡里究竟有多少百姓无地可耕?”王体乾并不知晓朱由校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原因,但还是如实地回答道:“启禀陛下,微臣家乡有很多人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土地。由于无法承担沉重的赋税,许多人干脆将土地卖给了当地的士绅。如此一来,他们便不再需要纳税,而税收官员也不敢向这些士绅征税。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只好租用士绅的田地耕种,尽管租金不菲,但相较于高额的赋税来说,仍然算是一种较小的负担。地方官员在征税时却常常采取层层加码的手段。朝廷原本只要求征收十文钱的税款,但经过各州府、县衙乃至乡里的层层盘剥,最终到达百姓手中时,已经变成了二两银子!这般行径实在是让百姓走投无路,唯有被迫卖掉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啊。”

朱由校听后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他感叹道:“朕虽对地方官府贪污受贿之事略有所闻,但万万没想到他们竟敢如此欺压百姓。长此以往,百姓若不奋起反抗那才叫奇怪呢!此事绝不能坐视不管,朕定当想方设法予以整治。”说罢,朱由校陷入沉思之中,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说完朱由校站起身来,开始在房间里焦躁不安地走来走去,脑海中不断回忆起上学时历史课上学到的古代各种政策。王体乾看着朱由校对解决问题毫无头绪,小心翼翼地开口说道:“皇爷,奴才倒是有个方法,不知是否可行。”

朱由校猛地停下脚步,急切地问道:“你快说来听听!如果说得好,朕自然重重有赏。”王体乾连忙应声说是,然后继续说道:“皇爷,依奴才之见,可以对税收制度稍作改动。以往大明朝征收的一直是人头税,但实际上能收到的税款十分有限。若是改为征收田赋,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田地多的人家就需要多交税,田地少的则少交,而没有田地的就无需缴纳。如此一来,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人必然会绞尽脑汁想要出售手中多余的土地。这样一来,原本没有土地的百姓也就有了购买土地的机会。”

朱由校听完王体乾的话,顿时喜出望外,连声赞叹道:“好好好!这个办法真是太妙了!逼迫他们抛售土地,老百姓就能有机会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了。”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突然朱由校想到了,这不就是雍正实行过的摊丁入亩之策么,没想到让王体乾这个太监给想到了,属实意外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