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章 当地“向导”(2/2)
从林城刚上高速,迎面看到的便是连绵起伏的大山。
作为一个从小在平原出生的人,即便是在有山区的黄岩市任职过,李东沐自然被这大山所折服。
而更让李东沐震撼的,则是横跨山谷之间的大桥。行驶在大桥上,就仿佛行走在云端。
李东沐曾经看到过一个报道,一个有恐高症的老司机行驶到一座高达千米的大桥上时,吓得心跳加速、手脚冰凉。
“果然……万山省的基建工作遥遥领先,仅凭这一座座的大桥和穿山隧道,就足以让世人佩服。”
“这也就是在华夏,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恐怕都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手笔。”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山区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没有交通道路的万山省,就像是守住金山去讨饭的贫苦人家,而通了公路以后,万山省则迅速腾飞。
“老吴,你这个国资委主任,可是掌管着全省国企的生杀大权,估计茅子酒没少喝吧?”
吴玉斌瞥了赵雷一眼:“和你这个省政府的大管家想比,我又能算的了什么呢?估计这些企业都要排队给你送。”
说到喝酒,赵雷的目光便锁定在了李东沐身上。
“李省长,你能不能给我们传授一下,酒量是如何练出来的?”
赵雷依稀记得李东沐刚到万山省的那晚,白酒喝了一斤半,虽然说没有到达通杀的地步吧,但是也足以震惊众位领导。
“这个嘛……估计就是天生的吧。”
赵雷原本还兴致勃勃的想要得到一些启发,但是却被“泼了一盆冷水”。
“李省长,今天到茅子酒厂,恐怕我们是很难帮你的忙了,到时候不拖你的后腿就不错了。”
到茅子酒厂,若是不喝酒,恐怕是有些说不过去。毕竟人家的产品就是酒,而且酒又是最能体现诚意的,因此这顿酒,正如赵雷所说,肯定是逃不过的。
“老赵,老吴,你们两个既然是万山通,那就给我讲一讲茅子酒厂的前世今生,以及茅子酒厂内部的一些变迁吧。”
听到这个话题,赵雷又提起了兴趣。
“李省长,我虽然喝酒喝不过您,但是这个还确实是我的强项。”
茅子酒厂,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它最早是由三家酒坊合并而来的,分别是华家的“成义烧房”,王家的“荣和烧房”,以及赖家的“恒兴烧房”……
“老赵,你这段历史说的不完全对,茅子酒的水确实很重要,但是同等重要的还有小麦……”
“哼,老吴你还是国资委主任,十年前还不是赵兴担任一把手呢……”
两人不时的争执,让李东沐听的乐此不疲,同时也对茅子酒厂有了一个更全新的认识。
当进入博州境内的时候,一个高大的酒外观的建筑映入眼帘。同时空气中都弥漫着酒糟的香气。
这个标志性的建筑物,就是博州最明显的代表,也证明着已经到达了名副其实的“酒乡”。
下了高速没多久,便到达了茅子酒厂所在地。
当汽车缓缓驶入集团办公楼的时候,董事长张德汉已经在门前迎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