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风波起,群禽何家来堵门(1/2)
这顿饭吃了有一个小时。
饭后刘部长他们还要继续讨论关于“农机改造的后续事宜”,这个就不是周正能参与的了,他也不想参与。
但有一点让周正既郁闷又欣喜,那就是“去珠江口介绍信”早就给他开好了。
傍晚,刘部长让李秘书开车把周正和田心悦送回家。
一路无话。
临近南锣鼓巷四合院时,周正说道:“李秘书,就到这里吧。”
李秘书在南锣鼓巷95号百米开外停了车。
“周同志,再会。”
等李秘书走后,田心悦拉着周正的手说道:“汉卿,我跟你说个事儿,红姨想跟咱们赊100吨粮食,六月份结款,让我回来跟您商量。”
100吨可不是小数目,整整斤粮食,也就是“沿河帮”一个粮仓的库存。
周正皱眉:“赊欠是可以,但按什么价啊,是市价啊,还是标价。”
田心悦叹了口气。
“是标价,可能红姨也不懂其中的门道,说实话我也挺为难的,这不是跟您商量吗?”
这里“市价”和“标价”是不同的。
“市价”代表的就是黑市粮食的价格,由于饥荒的原因,粮价是1958年之前的三到五倍。
也就是:
白面:约5毛4—9毛;
大米:约3毛9—7毛;
棒子面:约3毛—5毛;
“标价”代表的是粮站公开粮价,即用“定量差额粮价”,即:
白面:1毛8;
大米:1毛4;
棒子面:1毛;
别的不说,就算是红姨全部购买的是棒子面,那“沿河帮”也要损失4—8万元,周正本着为“沿河帮”负责的态度,可不会吃这个暗亏。
便道:“行了,咱不可能按照‘标价’卖给她,感情归感情,生意归生意,这个例不能破,否则‘沿河帮’几百口人吃啥喝啥?”
“到时候,我跟刘部长说,这…绝不能讲面子。”
田心悦撅起嘴,嘟嘟着有些委屈。
“这一点我也知道,就是感觉不太好意思。”
周正摇了摇头:“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咱们可以相应的给一些优惠,但赔本的买卖咱们没法做。”
“如果非要如此,那就是库存不足,爱莫能助。”
他的态度非常强硬。
虽然“沿河帮”大部分的粮食都是周正利用随身小世界生产的,但不代表粮食就要按照“标价”走,哪管是按照“市价”的一半,他都不会有这么大意见。
“知道了……”
说回四合院。
易中海,刘海中等轧钢厂的工人下班回来,一大妈就把何雨柱结婚的事情跟易中海说了。
这算是捅了马蜂窝。
易中海无名火起就去敲响了何雨柱的房门。
砰砰砰,砰砰砰。
“柱子,我是你一大爷,开门。”
那时何雨柱正搂着杨小曼在床上休息,主要是比拼了一下午的厨艺的确累了。
何雨柱听到有人敲门便迷迷糊糊的醒来。
就听易中海在门外叫嚣。
这让他不禁皱了皱眉,却也来到门前给易中海开了门。
易中海想要进到屋里去,被何雨柱挡住。
“一大爷,有什么事在这说就成,不方便让您进屋。”
易中海咬了咬牙,这几年虽然没算计何雨柱,可不代表何雨柱不在算计当中,他怎么敢结婚的,他怎么能结婚?
这口气易中海实在咽不下去。
“柱子,听说你带回了一个女人?”
何雨柱梗着脖子道:“昂,怎么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