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青鸟VCD(2/2)
能绕开专利壁垒就绕,实在绕不开就购买授权,组织团队深入研究透彻后,再以合理低价推向市场快速赚取外汇。
想到这里,江卫民脑海第一想到的是去挖人,中外合资企业里还有许多优秀的人才,
可挖这种人才,很可能被误解为破坏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友谊,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江卫民转而决定,加大招聘力度,不管是国内顶尖高校的毕业生,还是海外学有所成的专业人士,
只要是人才,都要不遗余力地招过来。
接下来的几个月,青鸟Vcd工厂开始有序的筹备工作。
从生产线的规划设计,到设备的安装调试,再到人员的培训安排。
终于,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年产量1百万台的Vcd生产线成功建立起来。
当第一台Vcd样机缓缓从生产线上推出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江卫民将这台Vcd取名为“青鸟”。
主要得益于芯片和各种控制元件都是青岛本地自主生产,除去部分专利授权费、材料成本、人工费用以及设备折旧费,
经核算,一台青鸟Vcd的成本不到500元人民币,
而且后续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和技术改进,成本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而上一世的万燕Vcd由于各种配件都是采购的,最开始的成本已经达到了2000人民币。
而国外的影碟机和录像机一台则需要几万块钱。
对于青岛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大的机遇。
而江卫民采购了一批国内外的影视音乐版权制作成光盘。
同时将青岛出版社制作的动画制作成了光盘。
江卫民还建立了一个光盘设备生产厂,主要生产制作光盘的设备。
也是为了赚取外汇同时满足国能的市场需求。
随着一台台的青鸟Vcd逐渐的生产出来,很快20万台就堆积在了库房。
“市长,安徽那边好像也有一款Vcd产品要上市。我们是不是提前进行销售。”
“不用,继续增加库存。和他们沟通一下是否同时上市。”
上一世,万燕开创了一个市场,确立了独一无二的品牌,并形成了一套成型技术。
但是由于是民营企业,没有财力作后续支撑,无法迅速扩大生产规模。而且安徽现在没有大规模制造的配套产业基础。
加上万燕没有自己的核心专利。芯片的关键零件都是采购的。国外厂家一拆解就能够大批量生产。
最终还是珠三角这种产业集聚地发展了起来。当然大量的钱还是让国外赚走了。
当万燕的厂长姜万勐得知青岛也制作了一款Vcd产品,尤其是里面的视频解码芯片还是自己制作的感觉很是震惊!
得知青岛的芯片价格,姜万勐也想从青岛采购芯片,但是他的合作人是解码芯片的制造商,没办法更换。
姜万勐除了震惊还有忧心,好在青岛方面同意一起发布产品,这样能够形成广告效应。
同时双方将定价进行了统一,国外售价800美元,国内4000人民币。
由于青岛有完善的海外渠道,江卫民的的策略是优先赚取外汇,国内市场交给万燕。
其实就以万燕的产量交给他万燕在国内也做不起来。
江卫民将关于Vcd里面大大小小的专利都申请了个遍,但是这也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估计也就能拖国外厂家半年的时间。
但是半年的时间只要Vcd行业彻底的繁荣起来,青岛Vcd的产能能到达200万,
而且青岛的Vcd成本低,只要国外的厂家入场,就可以开始价格战继续维护青岛在海外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