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等一等。(2/2)
根据现在科学家们查到的资料和记录,全世界就只有那么一棵野生的普陀鹅耳枥树了,也就是普陀山佛顶山那一棵,已经有大约250年的树龄。
在《国家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名录》里,普陀鹅耳枥是被记载数量最少的一种,它同时也是我国最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之一。不仅如此,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也认为其是一种极危的物种,也就是因为这样,大家都叫它“地球独子”。
至于为什么普陀鹅耳枥会濒危,第一个大原因在于其生存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此前人们不停地砍树,把普陀鹅耳枥的栖息地给破坏了,不仅如此,还导致了它生长所需的遮荫以及土壤湿度也大幅度减少。
再加上人们搞土地开发、旅游这些活动,又把它的地盘挤得更小,也因此让它更难生存。
此外,就是普陀鹅耳枥本身的原因,它存在一些天生的弱点,它不太能发芽长新苗,所以如果树被砍伐而受伤或者死了,想要再长出新的树几乎是不太可能了。
而且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普陀鹅耳枥雄花和雌花开的时间是错开的,雄花要早开十多天,而雄花和雌花能够碰到的时间就只有大约九天。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普陀鹅耳枥就要赶紧完成授粉。但是它的花粉活力不强,散粉时间也短,花粉发芽得快但也死得快,发芽率还低。如此,它自己授粉就不太成功,结的果子也就很少了。而这也是它在野生状态下很难生存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最关键的是,普陀鹅耳枥的种子质量也很差,饱满的种子很少,而且种壳又厚又硬。再加上普陀山这边大风频繁,尤其是它开花结果的时候,时常会遭受到大风的侵袭,而种子在要成熟的时候,又会有大风的“眷顾”而被吹落。
所以,人们从来没在母树下面看到过自然长出来的小树苗,也就说明了它在野生状态下自我繁衍的可能性很低,甚至是无法进行。
拯救“地球独子”
为了保护“地球独子”,让它不至于真的走到灭绝这一步,科学家们开始了紧急的抢救工作,从一开始的24小时监控以及设立特别保护区等,到了通过遗传学研究和生态保护来提高其品质,促进其繁育。
不仅如此,科学家们还想了个令大家意想不到的办法,就是把普陀鹅耳枥的种子送到太空去繁育,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就是因为太空里的环境很特别,没有重力,空气也很少,还有很强的辐射。这样的环境,为种子提供了发生基因突变的条件。
科学家利用太空育种技术,能够挑选出具有高繁殖能力和强抗逆性的新品种带回地球,来解决普陀鹅耳枥繁殖苦难的问题。
要是成功了,那这些新的普陀鹅耳枥品种就能在保护区里更好地生存,繁殖也会更顺利。不仅如此,这些普陀鹅耳枥品种还能有机会重新回到野外,让普陀鹅耳枥这个种群慢慢恢复起来。
此外,科学家之所以要做这个太空育种,其实是非常有科学意义的,一方面是保护普陀鹅耳枥这一珍稀物种,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为其他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借鉴,从而对未来的濒危物种保护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
时至今日,通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拯救“地球独子”的计划已经初见成效,曾经被誉为“地球独子”的普陀鹅耳枥,它的子代苗木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现在已经突破了数万株的大关。在这些精心培育的幼苗中,部分已经成功适应了严苛的野外环境,而且更令人意外的是,已经有少量的普陀鹅耳枥个体能够在自然条件下独立完成授粉过程,繁衍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恢复与提升。
可以说,普陀鹅耳枥正逐步摆脱“地球独子”的标签,正向着“子孙满堂”的繁荣景象稳步迈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