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第269章 财经作家叶檀

第269章 财经作家叶檀(2/2)

目录

“叶檀老师,您好!”曾薇走到近前,脸颊因为兴奋而微微泛红,“我是您的超级粉丝,一直特别喜欢您写的财经评论,从中学起就开始追读了!”

叶檀闻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她微笑着回应:“哎呀,太感谢你喜欢啦!”

这时,她的目光落在张启身上,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过惊讶万分的光芒,“你……你是张启教授吧!那位破解了黎曼猜想的大数学家!我长期关注科学界动态,看过您的不少报道呢!”

张启有些意外,没想到在这样的场合会被认出,他谦逊地笑了笑,微微点头:“叶老师过奖了,只是做了些本职工作。”

叶檀显得十分激动,她连忙拉过身边的女儿,说道:“宝贝,快看看,这就是超级厉害的数学家张启叔叔,你要好好学习,以后像叔叔一样优秀!”接着,她又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向张启,“张启先生,能不能麻烦您给我和女儿签个名呀?这对我们来说,绝对是超级惊喜的事儿!”

张启欣然应允,接过叶檀递来的纸笔,工整地签上自己的名字。曾薇在一旁,看着这一幕,眼神里满是骄傲与欣喜。

“今天可真是太幸运了!”叶檀感慨道,“没想到能在这儿同时遇到你们二位优秀的年轻人。对了,你们是情侣吧?看起来真是般配极了。”

曾薇脸一红,轻轻挽住张启的胳膊,微微点头。叶檀笑着祝福道:“祝愿你们一直幸福甜蜜,在各自的领域都能取得更耀眼的成就!”

叶檀请张启和曾薇坐在一起聊天,相谈甚欢。叶檀说,“张启教授,听说您还是燕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副教授,饶毅教授的同事,您一定对转基因技术很有了解吧?”

张启拿起一根薯条,蘸了蘸番茄酱,笑着开口:“咱们现在吃的这些食品,像肯德基用的食用油,其实是转基因的。”

旁边的曾薇微微一愣,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眸看向张启,眼中满是好奇:“真的吗?我都没注意过。原来肯德基用的是转基因食用油啊。”

张启点点头,继续说道:“可不只是肯德基,麦当劳还有其他很多快餐店,长期以来都在使用转基因的食用油。转基因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广泛。”

曾薇点了点头,思索片刻后问道:“可是,现在好多人对转基因食品不太放心,觉得可能有风险,这些快餐店为什么还要用呢?”

张启耐心解释道:“从成本上来说,转基因作物往往具有更好的抗病虫害、耐环境等特性,种植成本相对低,产出还高,能降低食用油的生产成本。而且从科学验证的角度,经过严格审批和监管上市的转基因食用油,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很多人对转基因存在误解,其实科学界已经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

曾薇若有所思,拿起饮料喝了一口,说:“听你这么一说,原本转基因技术并没有那么可怕,只是大家不太了解,所以才会担忧。”

张启笑了笑,摸了摸曾薇的头:“是啊,随着科学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在改善农业生产、解决粮食问题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只是需要更多的科普和沟通,让大家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在肯德基温馨明亮的一角,张启、曾薇与叶檀围坐在一起,桌上的食物渐渐没了热气,可他们热烈讨论的氛围却愈发浓厚。

叶檀轻抿一口饮料,率先打开话匣子,目光中透露出专业与坚定:“其实早在2010年,我发表了《坚决支持中国发展转基因粮食》一文,当时一号文件提出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这一决策引发了激烈的社会讨论。但很可惜,多数反对的声音既缺乏经济全局观,又欠缺科学素养。”

她微微皱眉,表情凝重,接着说道:“大家对转基因粮食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安全、专利与农民失业这几个关键方面。但实际上,从2005年起,我国大豆市场就基本上是转基因产品。2008年,转基因大豆占领了我国77%的市场份额,这么多年大家一直食用转基因食用油,事实证明,安全方面并未出现严重问题。”

曾薇听得入神,不禁微微前倾身体,忍不住提问:“我们国家为什么要使用转基因大豆呢?”

叶檀点了点头,耐心解释:“从经济成本来看,转基因大豆具有明显的优势。按完全的种植成本比较,我国大豆种植成本比美国高出33%。国产大豆出油率为16%-17%,而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一般在19%-22%,相差2到3个百分点。大豆出油率每差一个百分点,加工10万吨大豆,效益就相差1500万元。在这样的巨大差距下,国内企业为了追求效益,自然对进口大豆趋之若鹜。”

叶檀轻轻转动着手中的可乐杯,神色认真,补充道:“从经济和战略层面来讲,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其实是一笔较为划算的买卖。多年来的实际情况也证明,进口的这些转基因大豆在安全性上是完全过关的。不过,出于长远的国家粮食战略考量,要是能大力发展国产的转基因大豆,那对我国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的意义将不可估量。”

她微微皱起眉头,流露出一丝喜悦,继续说道:“值得欣慰的是,我国众多科研机构和高校一直在转基因大豆研究领域深耕。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我国农业科研的顶尖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在基因编辑、抗逆性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并成功拿到了安全证书。

“还有华中农业大学,这所高校在生命科学领域实力强劲,其科研团队围绕转基因大豆的品质改良、高产技术开展了深入研究,同样获得了相关安全证书。南京农业大学也不例外,在转基因大豆的生态适应性、可持续种植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实验与探索,也拿到了安全认证。”

说着,叶檀轻叹一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但如今,舆论上对转基因的妖魔化现象十分严重,导致我国国产转基因大豆的推广举步维艰。大家的反对情绪,不仅没能阻止转基因产品的进入,反而让我们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因为得不到推广,我们每年只能持续大量地从国外进口转基因大豆。”

她眼神坚定,提高音量说道:“实际上,只有大力推广我国国产的转基因大豆,提升其市场占有率,才能有效抵御国外产品的冲击,保障我国的粮食供应安全,降低对进口的依赖。所以,这种无端的反对,从长远来看,起到的是反作用。”

这时,一直静静聆听的张启插了话,语气中满是赞同,眼神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叶老师,您说得太在理了。您这番话真是一针见血!如今社会上对转基因存在太多误解,盲目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可实际上,越是这样激烈反对,我们对国外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依赖就越难摆脱。”

他微微顿了顿,目光中满是对科学与国家决策的信任,接着说:“国家在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上,一直秉持着严谨科学的态度。批准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研究,并且为通过严格审核的成果颁发安全证书,这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保障民众的安全与国家的长远发展。我们普通民众理应相信国家,相信科学的判断。

只有我们坚定不移地跟着国家的战略方向走,积极支持国产转基因产业的发展,才能让本土的转基因大豆顺利推广开来。当国产转基因大豆形成规模、占据市场,我们才能在粮食供应上掌握更多主动权,减少对进口的依赖,有效抵御国际粮食市场的风险。”

他继续补充道:“从科学角度看,转基因技术是经过严格评估与大量实验验证的。主流科学界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已基本达成共识,中科院的调查显示,在ScI上支持转基因的科学论文占据主流。而质疑转基因的论文,几十年来仅仅20多篇,且那些质疑论文的作者大多承认实验做错。所有对转基因的担忧,其实都源于对科学知识的误解。”

叶檀重重的点头,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没错!就像民间那些实验,有人发布视频,把抗虫害的转基因大豆豆渣直接用来喂养肉鸡,得出了可怕的结果。但是媒体报道这些实验都是民间反转人士故意伪造的。实际上,由于油脂的化学性质,转基因大豆用于榨油是安全的。还有人耸人听闻地把生育能力与转基因纠缠在一起,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机构能够把生育能力下降的数据与转基因明确地联系在一起。西方着名的转基因食品与小鼠试验,也已经被证明是偏向性地选取样本。”

张启接着话茬,思路清晰地阐述:“在种子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我国如果不发展转基因粮食,种子市场依旧会被国外公司牢牢把控。就拿山东寿光来说,农民们都更愿意购买国外的茄子种子,因为国外的茄子长得快、产量高。这深刻反映出我国在非转基因种子方面面临的严峻竞争态势。只有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我们才有机会在国际种子市场上崭露头角,参与国际竞争。”

叶檀深表认同,不住地点头,补充道:“说到专利问题,这其实是绿色和平组织制造的不实谣言。据他们披露,中国正在研发的8个转基因水稻品系涉及多项国外专利,像华中农大的bt转基因水稻至少涉及11-12项,中科院的cptI转基因水稻至少5-7项国外专利,暗示华夏国需要向国外缴纳高昂的专利费用。

但实际上,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的教师已通过论文有力反驳了其观点。所谓‘孟山都说中国要支付专利’完全是谣言。多数二十年期的专利期已经过了十年,再过十年就将失效。而且,中国只要对技术进行改进、拥有独创的技术,同样可以申请新的专利。认为转基因领域一定是西方人的天下,这种观念太狭隘了。”

张启又条理清晰地分析道:“至于农民失业问题,这其实是城市化进程与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必然结果。中国农民工这一词汇载入史册的时候,就标志着农民显性失业已经到达高峰,这是小农经济向城市化转型的必经阶段,和转基因技术并无直接关联。”

叶檀笑着总结,目光中充满期许:“我一直着重强调,必须给消费者自由选择权,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品进行明确标识,让大家在充分了解信息的基础上自主抉择。这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也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张启用力点头,语气中充满肯定:“标识制度太关键了,这既能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让他们根据自身需求和价值观做出选择,也能促使市场更加透明、公正。转基因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上蕴含着巨大潜力,我们理应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它,充分发挥其优势,推动农业领域的创新与进步。”

大家的交谈声在肯德基热闹的环境中,宛如一股理性的清流,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就在这时,叶檀的女儿突然拉了拉妈妈的衣角,小声说道:“妈妈,你看那位老爷爷,上过电视的。”

叶檀一愣,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望去,不禁轻呼:“呀,这是杨振宁老爷子啊!那位年轻漂亮的,不正是他的夫人翁帆女士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