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 第453章 下西洋是亏了还是赚了呢?

第453章 下西洋是亏了还是赚了呢?(2/2)

目录

在他的对面,一个身形比他稍微小一点,但也依旧十分强壮的人抓了抓头,道:

“老师,我觉得没问题,与其让那些什么虚伪的西方人抢了,以后来欺负我华夏,给我华夏造成那巨大的灾难。不如我们先去抢了,然后再去教训那些西方人!”

“如此,倒也似乎有些道理!”大汉点了点头。

...

历代时空,无数的人懵了。

因为这个大汉露过几次脸了,很多人都很怀疑他就是孔子。

但是,这话是孔子能说出来的吗?

儒家信仰和?仁义道德的至圣先师呢?

...

【扯远了,回到刚才那学者说的,他的意思就是朱棣只想着让郑和船队到处宣扬国威去了,光顾着面子上舒服,却不知道去占领地盘,收取资源供自身发展,结果几百年后西方到处抢去了。

当然,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之时单纯的宣扬国威,涨面子吗?

那还真不是,不然也不会搞那么多次了。

虽然明朝的很多资料档案都被清朝给销毁了,很多事情有时候搞不清楚。

以至于在很长时间,人们认为郑和七下西洋是打开了观察世界的通道,但却是劳民伤财,亏损严重的。

所以后来才再也没有如此大规模的行动了。

但是,根据现在的学者们研究后,认为郑和七下西洋,除了宣扬国威,更重要的是做生意,不仅不是劳民伤财,反而是大赚特赚。

因为在当时的海外那些地方,虽然文明程度和大明相差有点大,很多东西都制造不出来,就比如瓷器,但是海外也有大明没有的特产啊,原材料这些。

这些在当地不值钱,但是拿到大明就值钱了,就像瓷器在大明很普通,但是到了海外一样值钱,这就是商业流通的核心道理之一,互通有无。

就像在过去的西方,也是一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在路上碰到个人,想知道他有钱没钱,只需要闻一下味道就知道了。

要是对方身上有胡椒味,那就是----有钱!

而后来的大明,为什么不继续搞这事了?

一些比较偏向阴谋论的人呢,认为这是严重影响了士绅团体的利益,因为郑和船队在海上航行着,那些走私团队就不敢出海,就没法赚钱了!

所以就像朱见深想要重启下西洋行动,却遭到了满朝的反对。

但是,这个说法怎么说呢,我不知道怎么样反驳,但就是觉得有些过于偏向阴谋论了。

我感觉比较公正的解释呢,确实跟朱棣的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是他的行为,导致了后来这事遭到了满朝大臣的反对。】

...

“朕的行为?朕的什么行为?”朱棣有些发懵。

...

“什么行为呢?朕看就是那些官员想自己走私,所以才反对!”汉高祖刘邦说道。

...

【一些学者认为,明朝初年的国家公共财政和皇家私人钱包都是由内库负责的,皇帝的话语权很非常大,户部的话语权小。

赚来的钱都被朱棣直接拿去搞自己的事业了,比如五征漠北之类的,根本就没留给户部几个子。

当然,还有学者认为,下西洋带回来的金银珠宝玉石等东西,主要被用来作为平时对官员的赏赐,而不是拿出去流通换成钱。

因此,没有流通,就没有价值,自然看上去就亏了。

特别是有一件事,朱棣搞得很奇葩。

说是当时内库里面堆满了各种香料,堆成了山,用不完啊,根本用不完!

于是朱棣用香料折抵俸禄发给了官员。

本来,这些东西倒也是值钱的货,换钱倒也容易,但是大量的香料涌入市场,必然会造成价格降低。

这么一来,官员们不仅要花时间去兑换,而且价格还降低了,谁愿意这样干啊。】

...

“啊?这...”

明成祖朱棣看了看群臣,群臣也看了看朱棣。

朱棣的表情有些尴尬了。

...

“原来如此,朕看,估计就是因为后者吧,这样确实要不得。”汉高祖刘邦说道。

群臣都无语了,这不刚刚还说这些官员想走私吗?

...

“这么挣钱的吗?那我们大宋也可以搞啊。”宋哲宗目光湛湛!

...

“你看看你们,你们也太自私了,明明是能大赚特赚的,你们就为了那么点俸禄,就反对反对的,就算是进了内库,那又怎么了?还不是要用在大明的发展上,国库内库,有必要区分得那么开吗?朕看你们就是想要自己走私!想要把朕该赚的钱变成你们兜里的钱!那是朕的钱!”

嘉靖帝阴着个脸,朝着群臣说道。

群臣都低下了头,没人说话,不过很多人心里面确实无语至极。

说成祖是用在大明发展身上了,那没问题!

可你嘉靖?要是有那么多钱,指不定要修多少道宫,又给自己再加上个什么什么真人上仙天尊的尊号呢。

...

洪武时空,朱元璋沉着脸对燕王朱棣道:“老四,你就是这么搞的吗?你这也太短视了,你就是把钱放进国库,那些大臣应该就不会反对了。到时候再从国库里拿来做军费,还不是一样?”

燕王朱棣满脸的尴尬,这怎么解释啊?他知道个嘚啊,那都是未来的永乐大帝做的,关他燕王什么事情啊。

...

【回到郑和身上,永乐五年七月在他第一次返回之后不久,就再次踏上了二下西洋的道路。

这一次,他的路线还是和上一次差不多,还是到达了古里就返回了。

永乐七年,郑和在返回南京之后不久,再次踏上了第三次下西洋的征途。

这一次,朱棣给了郑和一个额外的任务,就是带着许多珠宝和石碑,让他到锡兰山国去拜佛,将石碑立在当地的佛寺。

锡兰山国(斯里兰卡)被称为佛教的圣地,只不过当时这个岛上的民风很有问题,据说连衣服都不穿,整天赤身裸体的。

传说,是因为当年佛教的创建者释迦摩尼在这岛上洗澡,结果被当地的人偷走了衣服,所以后来流出一个传说,说是穿衣服会长疮。

这里的国王亚烈苦奈儿也是个暴君,前两次都对郑和船队十分不友好,但郑和也没拿他们怎么样,只是劝国王要善良。

这一次,郑和想要立石碑,但亚烈苦奈儿不答应,并且还打算趁郑和返回的时候,偷袭郑和,将他的船给抢了。

亚烈苦奈儿将郑和骗上了岸,然后伐木阻断了归路,并派五万军队围攻郑和船队。

郑和见回不去,想着此时他们的国都定然空虚,于是干脆就带着两千人直冲王宫,将亚烈苦奈儿给生擒了。

而后,石碑也立上了,亚烈苦奈儿也被抓回了大明。

后来,朱棣将亚烈苦奈儿的王位废了,另立了一个国王,然后将亚烈苦奈儿也给遣送了回去。

不过,在《明史》和《明实录》中,这第二次和第三次下西洋被混为一谈了,在学者金云铭的考证之下,才将其分开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