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从十岁开始躺平 > 第97章 非洲联合共和国

第97章 非洲联合共和国(2/2)

目录

毕竟小川许下的利益太大了,利益最小的都能拿到上千亿美金。谁不同意就成了大傻瓜?美国的警告又成了一个笑话。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看到这些小国都得到了这么大的利益,他们也忍不住了,尤其是法国和英国,还放弃了仇恨主动接触,通过中间人通知了小川,小川也许了大部分利益,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然后欧洲国家纷纷仿效,把美国的话当成了放屁了。有钱不赚才是傻子,难道美国会给他们钱吗?中国也知道这背后的老板是小川,也宣布建交承认。也承包到了好多基础建设,也起码几千亿入账。

只剩下日本,韩国,菲律宾跟美国关系走的近的国家没承认之外。大部分国家都承认建交,小川干脆好人做到底,帮这些国家连使馆都帮他们建好。

非洲联合共和国的首都起名叫安都,一半建成中国的仿古建筑,一半建成高楼大厦,商业小区步行街。通过一条长长的马路把两边都隔开,马路直接是24车道。两边都建立了个硕大的广场,是十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

仿古建筑基本都承承包给了中国,对面的高楼大厦基本都承包给了外国建交的国家,这也是小川要求和铁锤商量的结果。

别的国家都不知道这背后的势力到底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只有美国知道肯定是那笔钱被这股势力抢走了,美国也对这个国家恨之入骨。但没办法,打也打不赢,现在也奈何不了非洲联合共和国,只能当没看见。

美国的军队都撤走了,但就不宣布结束战争。美国一撤走,刘建国也是卸任了非洲的土皇帝,轮到孟兴国当土皇帝。刘建国回去接任孟兴国的位置,刘建国也无所谓了,反正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他到哪里都一样?他的功劳永远无法抹杀掉。难道老板还杀了他不成?反正爱咋咋地,随老板怎么处理。孟兴国安慰刘建国,说你先回去待几年,跟我一样。说不定老板想起来了,就让你出山了。

你以前不是老是想和我换位置吗?现在你心愿达成了,刘建国也没办法。说狗日的才想跟你换,老子在非洲当土皇帝不爽吗!老子辛辛苦苦干成现在的规模,你他娘的来坐享其成。

还对我说风凉话,是不是皮痒了?想跟我挑战。孟兴国也不是好惹的,说我好心安慰你,你他妈的狗咬人心,不识好歹。难道老子还怕了你不成?

如是两个好兄弟,说着说着就干了起来。孟兴国也知道他心里不爽,就陪他发泄发泄。两个人打得鼻青脸肿,最后躺在擂台上不动了。

孟兴国才说,老刘你这次是犯了大忌。大老板没把你沉海底,算你幸运。你知道你这是惹出多大的麻烦,你一宣布建国,把烂摊子都让给大老板擦屁股。

大老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所有的势力发动起来。才让大部分国家承认。损失了几万亿美金,把你重新拆了,也值不了一个尾数。你说大老板把你沉海底,还是把你榨成油?

要是我恨不得把你千刀万剐,你就是个惹祸精。刘建国听了屁的一声,你孟兴国也是乌龟笑王八没毛。你还不是一个鸟样。

刘建国说没办法,这次机会太好了,这次不宣布,可能永远都没机会了。我们有这个实力,干嘛不宣布建国?就算把我千刀万剐我也认了。

大老板就是想藏着掖着,就想当老六。但这么大的势力迟早藏不住,根本是自欺欺人。这也是斩断他老是留恋国内,老是想当咸鱼的思想。

孟兴国点点头,说我也知道你的苦衷。但你把大老板害惨了,为了帮你擦屁股,差点连整个集团都搭进去了。你有你的考虑,大老板也有他的顾虑。

你们两个人的意见,我也不好评论。你放心我会吸取教训,不会走你的老路,我也享受一下当土皇帝的滋味。

刘建国比了一个中指,我靠你这个王八蛋现成的。刘建国也没办法,乖溜溜的坐飞机回香港。这里已经没他什么事了,该交接的已经交接完了。

他心里也颤颤巍巍,不知道大老板要怎么处理的。他也不知怎么脑子一热,就宣布建国了。但他也不后悔,这是多大的功绩啊?能名传千古。

以后非洲联合共和国肯定有他的传说,书上也肯定有他的开国功臣的身份。人生在世就不是为了这些吗!等飞机到了香港,铁锤亲自来接机。

铁锤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辛苦了,回来就好好休息。大老板虽然嘴上说你,但心里没有怪你,我也佩服你的胆量,还好大老板有点能力,不然你就闹大笑话了。

刘建国不好意思的说,谢谢老板。给你添麻烦了,你肯定是在大老板面前帮我说了好话,不然我也不会全身而退。

大老板的心里我也猜不透,我只建议你是功臣,虽然犯了错。也不能随便对待你,让手下寒心。建议你和孟兴国对换管理国内的事务,希望你以后学精明一点,别老是自作主张。

没有哪个老板喜欢自作主张的属下,还老是帮他惹事让他擦屁股。我能帮你的就这些,以后好自为之。回去国内好好休息,顺便娶个老婆。

大老板现在气还没消,所以不想见你。你先回国内跟雷蒙做交接,让他教你一个月,剩下的看你自己的了。你在国外搞这么大的场面,这点小事难不倒你?

铁锤请刘建国吃了餐饭,在香港休息了一天,刘建国就坐车回大陆了。铁锤怕有人对刘建国不利,后面跟了两辆车八个保镖保护他。

刘建国没去公司,直接回老家了。离家十几载,回家都没几次。这一次算衣锦还乡,家里的亲人在他的资金支持下,都成了当地的有名的企业家。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