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中医玄学我最强 > 第370章 桂枝汤变化方(四)

第370章 桂枝汤变化方(四)(2/2)

目录

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不足即人体的气与血均不足以供给人体。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就会影响脾胃运化,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患者就会表现为面色萎黄或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二者相互协调。中焦虚寒、气血不足时,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导致肝脾之间的生理功能失调。肝木克脾土,患者就会出现情绪抑郁或烦躁、胸胁胀满、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当患者中焦虚寒,寒凝气滞,气血运行不畅时,不通则痛,就会出现腹中疼痛。即腹部肌肉挛急,疼痛比较剧烈,得温暖得按摩按压则气血运行稍微畅通一点,疼痛可缓解。

当患者气血不足,心失所养,心脏搏动失常,就会出现心悸症状,自己感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经常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

患者身体长期虚弱劳损,加上中焦虚寒、气血不足是虚劳的一种表现,由于气血亏虚,脏腑经络失于濡养,气血运行涩滞,所以出现腹部拘急不舒,同时伴有全身虚弱症状,如形体消瘦、四肢乏力等。

当患者出现了上述的症状比较多的情况,那么可以考虑用小建中汤进行治疗。

14:桂枝人参汤。

把桂枝汤去芍药,加人参、白术、干姜(实际就是理中汤加桂枝)。

在中医理论中,太阴主要涉及脾经和脾脏。太阴虚寒指的是脾阳不足,虚寒内生,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

如果患者还兼有表证,在脾阳虚弱、虚寒内盛的基础上,同时又有外邪侵袭肌肤表层的情况,外邪还没有完全入里,处于表证阶段,正邪交争于肌表与太阴之间。

由于脾主运化、主升清,太阴虚寒时,脾阳不振,不能正常运化水谷和统摄津液,水湿下注大肠,就会出现腹泻,而且泄泻难以停止,这是太阴虚寒的一个典型症状,反映了脾脏功能的严重失常和虚寒的程度比较深重。

当胃脘部有堵塞、胀满、坚硬的感觉,是因为太阴虚寒,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导致浊气在上而不能下降,就会在胃脘部出现痞塞不通、按之硬满的症状,这表明中焦的气滞和寒凝比较严重,影响了局部的气血运行和气机通畅。

表示外邪侵袭人体肌肤表层的情况还没有解除,患者可能还存在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脉浮等表证的表现,说明病情既有脾阳虚弱的里虚寒症,又有外邪在表的表证,是一种表里同病的状态。

遇到上述的症状比较多,比较符合时,可以考虑用桂枝人参汤进行加减治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