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被坑了?(1/2)
第287章被坑了?
当然,林枫感觉不光是他一个人束手束脚。
在场的一些泰斗似乎也没想到会有军队之外的人在这。
可能不清楚林枫涉密层级。
因此林枫注意到一些明明是顶尖的大佬。
在表述的时候也只是单纯陈述观点而不是陈述一些敏感的技术细节。
当然,尽管只是陈述观点,而且各抒己见。
当然尽管是各抒己见,但这些大佬的共识是有的:
大佬们一致认为当前的国际形势比外界想象得更加复杂。
m军正在加快全球军事调整,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正在进行新一轮升级。
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军事态势也在加剧变化。
某些国家正在加大对我们的战略围堵。
甚至有情报显示m国从来没放弃过演练去核化打击的方案。
“去核化打击”,倒不是新鲜的词汇。
说白了就是通过精确打击,先发制人地摧毁对手的核反击能力,让对方失去核威慑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真的发生冲突,我们的核反击能力是否足够可靠?
是否能够保证继续发起对手无法承受的二次打击?
如果仅仅拥有核武器,但在实战中无法确保在遭受第一波攻击后仍有足够的反击能力,那核威慑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核武器体系没有足够的生存能力,那所谓的核威慑就只是理论上的存在,而不是实战中的威慑。
因此重新审视核武器的结构尤其是提升核武的机动性、生存能力以及隐蔽性这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以来,一众大佬所隐约表达出的意思倒是跟林枫的想法不谋而合。
扩大战略核威慑能力,使得核威慑能力跟综合实力相匹配也是一众大佬所希望的。
当然,能让一众大佬这样考量,跟对手最近的配合也密不可分。
最近不光是维基上林枫泄密的那个文件搞出了很大的动静有关,跟m国最近国内迭代核武器的呼声也有很大关系。
m国的战略核打击主要依托于潜艇上的三叉戟战略导弹和陆地上的民兵系列战略导弹。
而民兵系列导弹尽管是比较新的民兵III导弹深究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服役时间也比较久远了。
大部分生产并部署自1970-1978年。
尽管m国这些年来一直在想方设法的为“民兵III”导弹延寿,但仍然改变不了它们已经严重老化的现状。
m国是急需一款全新的陆基洲际导弹以替换“民兵III”。
于是最近m国国内也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声音,同样也是引发国内深刻反思核武器数量是否够用的一大深层次原因。
对此,作为一个军迷,林枫也是知道的这事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前世m国确实后来搞出来一个哨兵计划。
打算用哨兵项目取代民兵。
前世,m军声称将耗资1.3万亿美元用10年时间开发哨兵洲际导弹1:1取代现有的民兵系列洲际导弹。
计划的很美好,但计划跟实际终归是有差距的。
因为各种去工业化,以及军工复合体形成的超级毒瘤。
反正林枫记得他重生那会哨兵也没安排到位。
林枫感觉所谓的哨兵能2030年前实战化部署就不错了。
甚至这还只是乐观估计。
要是消极估计的话,估计可能会最终不了了之。
毕竟预算超支是m国军工的传统艺能了,一项开始时候就预算1.3万亿美元的项目
最终会超支到什么水平很难说了。
不过这些事林枫感觉就没必要告知了。
毕竟不可能因为对手太拉垮自己就不进步了?
而且虽然m军后来建设出现乏力。
但m军也是增量优势相比于华国处于下风而已。
但任谁也不可能无视当前m军巨大的存量优势。
因此林枫在这场奏对中除了轮到自己发言那会说了几句,别的时候只是在聆听而已。
这场奏对时间不算长,但在众多大佬的有意无意的关注下,林枫只觉得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
奏对结束后,一号先行离开。
而后众人陆续起身,或三三两两留在原地交流,或快步离去。
而林枫才走出去没多远,林枫看到一个身材挺拔、面容儒雅的军人缓步向他走来。
此人佩戴大校军衔。
虽说刚才那场研讨会不少军人最低军衔也是少将。
但这位林枫也不敢等闲视之。
因为林枫林枫记得刚才那场奏对的过程中这位就出现在大长老的身边。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小会,不过林枫还是很清楚的。
官场上的事情有时候不光看官职高低,而要看距离核心位置的距离。
越靠近中枢,含权量越高。
而这位含权量明显天花板级别。
事实也正是如此,因为林枫看到一些肩膀上麦穗三星的大佬对这位也不敢怠慢。
笑着跟他打招呼。
林枫已经开始对此人的身份进行揣测,不是领导贴身的心腹,就是领导的秘书。
但领导的秘书只是大校军衔不太应该啊。
起码也得是麦穗三星吧。
毕竟正常来说正国长老的秘书也是部级。
而大长老的大秘书甚至是副国级。
不多时,那位大校已经是走到林枫的身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