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 > 第153章 和亲新篇

第153章 和亲新篇(2/2)

目录

而在吐蕃,松赞干布听闻文成公主即将到来的消息,兴奋得难以自已。他亲自率领众人早早地在郊外等候,心中犹如怀揣着一只小鹿,砰砰直跳。

当送亲队伍浩浩荡荡地抵达时,松赞干布看到道宗,得知是公主从叔,连忙以最恭敬的子婿礼相待,不敢有丝毫怠慢。他的目光随后落在送亲队伍中的一切事物上,心中满是震撼与惊叹:“这大唐的衣服仪卫,竟是如此华丽精致,宛如天上的仙宫之物,远胜我吐蕃的质朴与简陋。看来我吐蕃要向大唐学习的地方,犹如繁星般数不胜数。”

他转身对身边的大臣们说道:“传令下去,即刻为公主别筑一城,务必要按照大唐的样式精心创设宫室,每一处细节都要尽善尽美,务必让公主住得舒适惬意,如同在自己的家乡一般。”

文成公主进入吐蕃后,松赞干布对她关怀备至,呵护有加。他偶然发现吐蕃国人好用赭涂面的习俗,而公主对此似乎颇为不喜,于是毫不犹豫地下令禁止。又看到公主对吐蕃的毡罽服饰不太习惯,他便率先脱下,换上华丽的华装,还大力鼓励臣民纷纷效仿,一时间,华服在吐蕃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

一日,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在宫中悠然散步。松赞干布满怀感慨地说道:“公主,你带来的大唐文化,就像一盏高悬于天际的明灯,瞬间照亮了吐蕃这片广袤的土地。我已遣诸豪酋子弟前往大唐学习诗书,期望他们能将大唐的无穷智慧带回吐蕃,让吐蕃也能沐浴在文化的光辉之中。”

文成公主微笑着回应道:“赞普如此重视文化交流,大唐与吐蕃的情谊定会如同那滔滔江水,日益深厚,连绵不绝。这文化交流,恰似两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汇聚在一起,相互交融,相互滋养,定会让两岸都变得更加富饶美丽,繁花似锦。”

在长安,李承乾听闻文成公主在吐蕃的种种情况后,对李泰说道:“看来这和亲之举,已然初见成效。吐蕃对我大唐文化的接纳与推崇,犹如坚实的基石,有助于边境的长治久安。我们身为皇子,更要努力提升自己,日后若能有机会与吐蕃进一步合作,也好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不负父皇的重托与大唐的期望。”

李泰点头称是,说道:“大哥说得对。我们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外交礼仪与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素养。说不定日后在唐蕃关系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能成为那关键的点睛之笔,为两国的友好往来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如同磨砺宝剑,养精蓄锐,只待那出鞘的关键时刻,一鸣惊人。”

随着时光的悄然流逝,唐蕃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发频繁,犹如两条奔腾的商路,川流不息。吐蕃的马匹、牛羊等畜产品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运往大唐,它们强壮的体魄和优良的品质,为大唐的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大唐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精美商品也如涓涓细流般进入了吐蕃市场,它们的精致与典雅,让吐蕃人领略到了大唐工艺的高超与文化的魅力。

在边境的集市上,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大唐的商人与吐蕃的商人你来我往,讨价还价。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凭借着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简单的翻译,依然能够顺利地达成交易。

一位大唐商人满脸笑容地说道:“这吐蕃的马匹真是健壮无比,买回去定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说不定还能引起一阵抢购热潮呢。”

一位吐蕃商人也兴致勃勃地说道:“大唐的丝绸真是精美绝伦,摸起来如云朵般轻柔,我要多带些回去,给家人做衣服,让他们也能感受大唐的奢华与精致。”

在文化交流方面,吐蕃的年轻子弟们在中国刻苦努力地学习诗书礼仪,他们如海绵吸水般汲取着大唐文化的养分。在长安的学府里,他们与大唐的学子们一起诵读经典,学习书法、绘画,彼此交流,相互促进。

一位吐蕃学子满怀崇敬地对大唐的老师说:“先生,这唐诗真是美妙绝伦,意境深远,我想把它带回吐蕃,让更多的人欣赏品味,感受大唐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师微笑着回答:“文化无国界,你们能喜爱大唐文化,亦是大唐之福。愿你们能将所学带回吐蕃,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让两国文化在交流中共同绽放光彩。”

而在军事方面,虽然唐蕃边境保持着相对的平静,但双方也开始有了一些军事交流的意向,犹如两颗相互吸引的星辰,逐渐靠近。

唐朝的将领们聚在一起商议道:“吐蕃如今与我大唐友好相处,若周边有其他势力威胁,不妨与其携手合作,共享情报,互相支援。这就如同盟友并肩作战,强强联合,定能增强双方的实力,抵御外敌,保得边境安宁。”

吐蕃的将领们也有着相似的想法:“大唐的军事谋略犹如浩瀚星空般深邃,值得我们虚心学习。若能与大唐合作,我吐蕃在军事上便能如虎添翼,更有保障。”

这场由松州之战后的和亲事件,宛如一场春风,彻底改变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在政治上,双方通过联姻建立了友好的关系,确立了相对稳定的秩序,犹如搭建起了一座坚固的桥梁,连接着两国的政治交流;经济上,贸易往来频繁,互补性极强,如同两条相互交织的经济纽带,促进了双方的繁荣发展;文化上,交流融合,相互促进,恰似一场文化的盛宴,让两国人民在文化的海洋中相互汲取营养;军事上,形成战略缓冲区,并有了合作的可能,仿佛为两国边境竖起了一道坚固的屏障,同时又预留了合作的通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