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导盲犬(1/2)
滨城,同为沿海城市,和威城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三面环海,海洋资源丰富。
但城市风光截然不同。
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使得这座城市夏天的温度多维持在二十七八度之间,上到三十度以上的天数很少。
冬天也不会像威城那样,变成一个雪窝子。
《声声入耳》节目组一行人经过两小时的飞行,来到了这里。
随后直奔冰城医科大学,这里有全国最早成立的导盲犬培训基地。
一栋外表为深棕色的建造物,大门两侧挂着单位名称牌:华夏导盲犬滨城培训基地。
“你们好,你们是央视来拍节目的是吧?”
门口提前有人来迎接,是个三十多岁的青年,可能是常年在户外工作的原因,皮肤很黑,似乎也不怎么适应在镜头,有些拘谨。
几人依次上去与他握了握手,做了自我介绍,也得知了青年是基地的训导师,叫王林。
“最早的时候这里只是一家研究小组,直到2006年,经由华夏残疾人联合会的批准成立,是一家非盈利性质的导盲犬培训机构,所有培训出来的导盲犬全部免费交付给视力残障人士使用。”
初次见面,在门口简单的认识了一下,王林就带着陆清风几人和众多的摄影机朝内部走去,顺便介绍着基地的历史。
“啊?免费啊,那你们怎么维持基地的开销呢?”
走在旁边的众人好奇的打量着四周,司涵韵听到介绍惊讶的问。
“主要是靠补助和爱心人士的捐赠,每交付一只导盲犬,就会有六万的补助,加上社会爱心人士也会捐赠一些基地需要的物资。”
“水电,犬舍,办公场所则是医科大学免费提供的。”
六万很多么?
另外四人没有太多的概念,穷孩子出身的陆清风却暗自算了一下,发现这些钱好像不怎么够的样子。
就算不养狗,他也知道,一只狗狗的花费并不少。
像是刘鑫家那只金毛,就是在高中时出演了电影社拍摄的短片的那只狗,每个月的狗粮,辅粮,还有打针,杂七杂八要花两千多块。
基地的狗就算喂得糙一点,也不会少于一千块钱的。
这是一只狗的费用,基地狗的数量肯定不在少数,再加上人工工资。
“那基地每年大概能够会有多少只导盲犬上岗?”
他问道。
王林看了他一眼,说道。
“每年大概会有三十只左右的导盲犬经过训练合格。”
说话间,已经来到基地内部,里面有很大一块场地有各种各样的障碍物,一名工作人员正牵着一只拉布拉多对其进行训练。
可以看到训练员对狗狗不断发出指令,这些指令有的是能够通过,有的则是方位有障碍,需要狗狗自己的判断。
王林在一旁介绍道。
“这是在训练导盲犬的避障能力,盲人最大的出行困扰,就是路径上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障碍物,导盲犬最大的职责就是规避这些。”
“我看网上有视频,导盲犬还能帮主人拿快递,还知道主人要去的地方,它们真有这么聪明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