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探亲(四)(2/2)
杨汉兴闻言心中一喜,这正合他意呢!于是连忙应道:“那真是太好了!依我看,就定在明日下午可好?届时我亲自登门拜访,也正好借此机会正式拜见一下伯父伯母,不知您意下如何呀?”杨志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随后,两人相视一笑,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饭后,陶氏得知杨志住在杨公馆时,便提出要杨志搬回家住。杨北魂自然明白陶氏的念儿之情,说道:“当然要回家住啰,我下午就堂哥搬回去。”。
杨志气得一脚踹过去,骂道:“你现在来充好人喽,刚下船时,不是你哭着喊着要我到你家先住两天的嘛。如今好像是我不对啰。”
“啊,是我讲的吗。好好,就算我讲的,那我到家里叫两个丫鬟去伺候你,行不行?”杨北魂继续充好人。
杨志一听又要踢他,杨北魂一溜烟跑到前面去了。一众人等打打闹闹的送杨志父母回家后,就回杨公馆搬行李。考虑到家里房屋不多,杨志只带了歪老壳和卢班两人回家住,而歪老壳过几天就会回广安了。
此时回家,杨志带回来几年的积蓄,有几年的军饷、赏金,还有当年在正金银行保险里获得的贵重珠宝,虽然分给弟兄们不少,但还有满满两大箱子。杨帅和军部长官们都知晓,但谁也没多话,都认为是杨志应得的。而杨志是想让父母购置一套大宅院,也顺便提高生活质量,如今市面上物价居高,凭杨父那一点教书的微薄收入,家里生活已很拮据了。
当杨志父母看见两箱子的黄金、珠宝,还有大洋、美金等,有些发慌,杨父更是责问这些钱财是哪里来的。杨志便一五一十的讲清了钱财来路。当听说杨志率弟兄们抢夺了鬼子的银行金库,为大帅抢了十几吨金子,杨父与陶氏一时瞠目结舌。旋即陶氏高兴起来,说这些钱财留起来,给杨志聚媳妇用。而杨父则说钱财太多,留着不安,要捐一部分给抗战救济组织。杨志一听连忙劝阻,说财不外露,一个穷教书匠忽然捐这么多钱,会引人怀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有就是那些救济组织也分不清好坏,被人贪污了反而更冤。陶氏本就不愿到手的钱财送给他人,连声附和赞同。杨父是明事理的人,听杨志说得有理,也就不再坚持了。
一家三口欢喜的用了晚餐,杨志多年未归便与父母坐了下来聊天。陶氏得知杨志要在成都学习半年,便说:“灵娃儿,你今年都二十四啰,是不是该找个婆娘啦。要不,我找后巷的张妈去说一个。”
杨志有些不好意思,说:“我现在还从军打仗,不太安稳,等抗战胜利后再说吧。”
陶氏还想再说,却被杨父打断了:“不错,我儿有志气,国家不存哪有小家,好男儿为国为民,该有抛家舍业的雄心壮志。娃儿他娘,志儿将来是要做将军的,啷个可以随随便便找个寻常女子,以后一定要找个门当户对、知书达礼、有身份的好人家。”杨志心想自己都没说啥要求,杨父的眼光倒是拔得挺高。不过也好,这事算是暂时搁下了,免得陶氏唠叨。
第二天下午,杨汉兴如约而至。杨志父母热情招待了他,并留杨汉兴吃了晚饭。饭后,杨志将他带到父亲的书房,两人相对而坐。杨志先开口说道:“汉兴兄,我对三民主义一直抱有敬意,它曾唤起无数民众投身革命,然而当下却被一些人利用,偏离了初衷。至于共产主义,我看到了一种真正平等自由、为广大人民谋福祉的理念。”杨汉兴眼睛一亮,“志弟果然不凡,其实我也研究共产主义许久,深感其先进性。”接着两人谈论许多关于当下时局的危难及国党的腐败现象,杨志对当下时局的真知灼见令杨汉兴深为叹服。
杨志直言谈论,如果国党一味靠美利坚的经济与军事支援,我国在战后极有可能沦为其傀儡,泱泱华夏怎能仰人鼻息,必须要独立自主、自强不息。而国党显然已无此能力,反观共党一心为民、有着坚定的民族信仰且目标远大,能够赢得广大民众的拥戴,将来必定能把国家建设得更强大,让全国人民更幸福。杨汉兴听着暗自心喜。
其实杨志也是有意识的向他透露自己的思想观点,想早些向组织靠拢,早些回到党的怀抱,不然等到抗战胜利后,就真成了军阀反动派啦。于是,杨志又在与杨汉兴交谈中,有意谈及在巢县与新四军四支队合作打鬼子,向四支队提供武器支援,以及向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报警、躲避抓捕的事情。这下,杨汉兴笃定杨志必定是心向我党,甚至有加入我党的意愿。
杨汉兴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再聊了一些杨志在战场上的经历后,杨汉兴感觉杨志不仅是一个思想进步、心向共产主义的有为青年,更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军事人才。杨汉兴告辞后,连夜跑到“”努力餐”去找车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