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回家(2/2)
叶利钦不耐烦地挥手打断,然后指着沈渊,对秘书说道:“找这位先生。”
叶利钦之所以不愿意动他,只是因为如今沈渊已经成为了俄罗斯在经济困境中寻求突破的重要助力。
沈渊适时递上瑞士银行本票,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铝期货收益已经让渡到了俄罗斯总统办公室下属的经济委员会,够发三个月教师工资。”
沈渊无所谓这笔钱最后到谁手上,也无所谓这笔钱最后花到了哪里。
同日,北京东直门四合院。
北京东直门的四合院,静谧而温馨。院内的牡丹花正含苞待放,散发出淡淡的芬芳。
黄杏琇坐在桌前,将沈玲珑的作文本小心翼翼地塞进国际快递信封,她的眼神中满是温柔与期待。
保姆王婶拎着菜篮走进院子,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沈先生最爱吃的茴香饺子馅和好了,就等人回来下锅。”王婶的话语,让这个家充满了烟火气。
电话铃突然响起,正在练钢琴的沈祖缘像只欢快的小鹿,从王?贤手中抢先接起电话,稚嫩的声音中充满了喜悦:“爸爸!我的《献给爱丽丝》能弹全篇了!”
电话那头,背景音里传来伊尔-76运输机的轰鸣,沈渊嘴角微微上扬,露出欣慰的微笑:“爸爸带回的苏联钢琴谱,比上海音乐学院的难十倍。”
1992年5月10日。
圣彼得堡冬宫码头,海风轻拂,带着一丝咸涩的味道。沈渊站在码头边,看着海关封条贴上最后一个集装箱,里面装着李鹂珍收集的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手稿谱集。
蒋东明小跑过来,带来了重要消息:“老板,老徐在敖德萨过关的那批t-80坦克,已经拆成农机配件从满洲里入境了。”
普京都司机安德烈突然现身,他走到沈渊面前,递上嵌琥珀的乌木盒,恭敬地说道:“副市长给沈小姐的十岁礼物。”
沈渊笑得很热烈,普京不愧是克格勃出身,将他的身份调查得清清楚楚。
沈渊望向涅瓦河上西行的货轮,船艏的「大连远洋」字样正刺破波罗的海的晨雾。他摸了摸大衣内袋的机票,泛黄的行程单上印着明天cA910航班——北京首都机场17:30落地。
他知道,在经历了在俄罗斯的种种忙碌与奔波后,他即将回到那个充满温暖与亲情的家,而他在这片土地上所编织的商业与利益之网,还将继续在时代的浪潮中延伸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