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小宅变大宅(2/2)
李玉婉笑呵呵的说:“奶奶,娘都说你对我太偏心了,你还给我这多银票,娘心里又要不舒服了。婉婉觉得娘说的也没错,奶奶对婉婉确实是偏心的。奶奶,这些银票您就给玉山和玉川留着吧。”
柳阿婆沉声说:“不舒服?那也是你娘自找的!收着吧,不然奶奶生气了。奶奶心里有数!这里有十万两银子是你爹给的。你娘现在不作妖了。你爹也不让她摸钱了。你娘反而老实了!”
李玉婉叹息一声说:“哎!奶奶,娘那么一闹腾终究是伤了爹的心了!不过,如果娘不再作妖了,还是劝着点儿爹,多少的给娘留点儿颜面吧。”
柳阿婆笑着说:“婉婉不用为他们操心,翻不起什么浪花来!你爹说了,既然婉婉那么帮家里,你娘都不知足,以后各个产业里的账目就算的清楚一些,该给婉婉的,一点儿也不能少。买北城新区住宅的银子也不能让婉婉掏。”
李玉婉笑着问:“奶奶,爹怎么又要给婉婉银子?爹现在和以前真是不一样了,以前爹爹可是啥都听娘的。现在爹怎么有点儿和娘对着干的意思?娘真的不闹腾了?”
柳阿婆叹息一声说:“哎!婉婉,现在你姥姥一家都不待见你娘了,你娘怕你爹休她,老实的很!奶奶还要和你说个事儿!我和你爷爷后天就带着你祖姥爷和岳老搬进北城新区。你爹和你娘明天去帮你姥爷一家搬家,如果你姥姥家一天搬不利索,后天再让你爹娘他俩继续去帮忙,咱家有护卫们帮忙搬家,也快!”
李玉婉给柳阿婆倒了一杯灵泉水,她双手捧着水杯递给柳阿婆说:“奶奶,喝点儿灵水。姥爷家搬家,我就不过去了,等姥姥一家安顿好了之后,日用百货超市也能正常开业了。我和太子再去给姥爷家温锅。”
柳阿婆喝下一口水说:“也好,婉婉,你姥姥一家子对你都挺好的,到时候,奶奶和你们一起去给你姥姥家温锅。咱家搬到北城新区之后要低调的生活,就不需要那么多护卫了,你看着给他们安排到别处去吧!”
李玉婉对柳阿婆撒娇说:“奶奶,怎么也要留下几个,你和爷爷年纪都不小了,还有曾外祖和岳老,东方爷爷也会搬过去,最起码大门要有人把守吧!再给你们几个长辈配个厨子吧。”
柳阿婆思索着说:“婉婉,那就留下两个护卫看门就行了,平日里可以让他们帮着干些力气活儿。多余的人就不要了。让你娘做饭,我给她搭把手。玉川和玉山在书院,很少回家吃,也就那么几个人的饭。好弄!就当是锻炼身体了!”
李玉婉想了想说:“奶奶,那就留下四个护卫吧,安排他们白天,夜班轮值。其他的护卫都安排到日用百货超市巡护。离得也近,有事一喊人就能到!他们还是都归冷一管理。”柳阿婆点头同意。她看着越来越娇艳的小孙女婉婉,一脸欣慰。
柳阿婆高兴的说:“婉婉,奶奶这辈子是跟着你享福了。真没想到老了还能住上那么好的宅子。那帮护卫们早就携家带口的搬进北城新区的新宅子住了,可把他们美坏了!奶奶也特别喜欢北城新区的新宅子。”
李玉婉拿出一串钥匙说:“奶奶喜欢就好,护卫们把他们原来住的宅子里的钥匙还给我了。既然咱家人都不在那里住了,那里的二十二套小宅子,我想将它们都卖了!那些宅子虽然面积小,但是院子里都打了水井,房子也比咱原来的老宅子新。应该好出手。”
柳阿婆赞同的说:“婉婉,那几排小宅子肯定好卖,家里人口多的,可以买两套或者三套,将院墙打开后,小宅变大宅!住的不就更宽敞了,那里的房价不能定太低,卖五万两银子一套都会有人抢。”
李玉婉笑着说:“奶奶,北城新区那么好的宅子市场价才定的六万两一套,咱老宅子前的那几排小宅子卖五万两银子一套有点儿高,就四万两银子一套吧,况且,我设计的那么好的宅子也不想便宜外人。奶奶,您回去先和宝爷爷一家说一声,如果宝爷爷一家要买的话有一套给打个九折”。
柳阿婆不解的问:“婉婉,北城新区的新宅子为啥市场价定六万两银子一套,原来棚户区的住户才花六百多两银子就能买下一套那么好的宅子?一百套宅子呢!你和太子不是太亏了吗?”
李玉婉耐心的给柳阿婆解释:“奶奶,如果棚户区的住户不同意拆除他们的棚屋,我们也没有办法建北城新区。北城新区这一百套住宅建设成本并不高,主要是这块地皮值钱,如果棚户区的居民不支持,我也建不成日用百货超市。”
柳阿婆若有所思的说:“婉婉,是奶奶狭隘了,你心里有数就行!婉婉,从接生你来到这个世上,奶奶看到你第一眼,奶奶就知道你注定是不平凡的,婉婉做什么,奶奶都支持!”
李玉婉充满自信的对柳阿婆说:“奶奶,您就放心吧!等日用百货超市开业后,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宅子的建筑成本就能收回来,大概三个月左右,就能看到红利了。到那时不但您孙女这里财源滚滚,荷包鼓胀。就是宫里那几位投资的也会赚上不少的银两。
柳阿婆被侍卫护送着喜笑颜开的离开了夜璃皇宫。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找到叶大宝夫妇。柳阿婆对叶大宝和叶李氏夫妇说了婉婉要卖老宅前面那几排原来给护卫们住的小宅子。
叶大宝和叶李氏疑惑的问:“嫂子,护卫们怎么都不在这里住了?”柳阿婆乐呵呵的说:“二十二个护卫从逃荒路上就跟在太子和婉婉身边。前几年他们成家,婉婉修了这二十二套小宅子让他们住。现在婉婉帮他们每户买了一套北城新区的宅子。为他们在户部办了房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