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流民(2/2)
慕笙笙低下头,与他十指相扣,弱弱点了点头。
忽然,马车骤然停下。
“怎么了?”
蔺洵掀起车帘,皱眉看向前方。
璇玑跳下马车,跑到前面查看,随后回来禀报:“前面倒着一具尸体,拦住去路,奴婢这就让人搬开。”
慕笙笙趁机探头出去看了一眼。
只见被扔到路边的,是一个看起来只有八九岁的孩子,面色蜡黄,双眼紧闭,身上衣不遮体,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
可明显能看出,他嘴唇在一张一合,嘴型说的是“救救我”。
慕笙笙心头一紧,赶紧拉着蔺洵的胳膊,“殿下,他没死!他还在求救,让我们救救他!”
蔺洵轻轻拍拍她的手,“战乱之下,这样的孩子何止千千万万,救了他一个,还有无数个……让他自求多福吧。”
慕笙笙红着眼,摇头,“难道我们要这么眼睁睁看着他死?”
这孩子,就这么被扔到路边,是活不过今晚的。
慕笙笙如今当了母亲,真是半点见不得这种场面。
蔺洵皱了皱眉,沉默片刻,只好吩咐下去,“去附近找找,有没有他的家人。”
不多久,璇玑回来禀报,却只是面色如土,摇了摇头。
“旁人说,他的家人见他活不成了,也没有食物给他,已经将他抛下了。”
慕笙笙不敢置信,看向蔺洵,“他们怎能这样!”
蔺洵淡定得有些可怕,道:“人性就是如此。”
甚至有更丑恶的,易子而食,析骸而爨,蔺洵早年在北疆早就见惯了。
慕笙笙摇头,恳求的目光,看向蔺洵,“殿下,我们救救他可好?
“笙笙知道,你也不是那么冷血无情之人,想必救他也只是举手之劳。求你了殿下……
“他也是一条人命,我们不能见死不救,就当是给笙笙和久安行善积德,可好?”
蔺洵沉默片刻,目光落在路边那孩子身上,单薄的身躯仿佛一片枯叶,随时会被风吹走。
他终究叹了口气,道:“本王可以答应救他,但是,仅此一回,以后无论再看见谁,我们也不会再救,你可明白?”
慕笙笙一个养在温室里的小娇花,从未见过人间疾苦,初次看见这种惨状,心里冲击太大,于心不忍,蔺洵也能够理解。
可见一个救一个,他可忙不过来。
慕笙笙点头,坚定的答应,“好!”
随后蔺洵才吩咐,“给他喂些水和食物,扛在马背上,不可接触王妃和世子丝毫。”
“是。”
瞧着蔺洵答应,慕笙笙总算松了一口气,只望那孩子能活下来才好。
蔺洵看出慕笙笙心事重重,揽过她的肩,“笙笙,你也别觉得本王不近人情,你要明白,现在最要紧的是平息战乱,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蔺洵是为大局着想,这么几个流民的性命,对他来说不足为道。
不过慕笙笙还是很感谢他,答应出手相助。
这样能让她安心许多。
越往后面走,慕笙笙心里越发沉重,也渐渐理解,蔺洵为什么不让她插手流民。
因为后面,比那孩子还惨的人实在太多了,一个接着一个,她是救不过来的。
他们每经过一个城镇,便是无数饥肠辘辘的百姓,甚至是每走几步,就有尸体横卧道路两旁,无人掩埋,官兵也是麻木的将那些尸体,或许还掺杂着一些没死透的,堆在一起烧掉,恶臭难闻的气味四处弥漫。
慕笙笙哪里见过这种场面?
连续几日,每夜都被噩梦惊醒,蔺洵只能将她搂在怀里,轻声安抚。
慕笙笙靠在蔺洵身上,小声问他,“殿下,朝廷没有拨款赈灾吗?”
蔺洵叹息,“流民太多,粮食太少,又遇干旱,许多地方颗粒无收,拨再多款也根本不够。”
慕笙笙想到宫里铺张浪费的宴席,想起那些豪门贵族酒池肉林的生活。
或许随意的一口剩饭,都能养活这里一大批流民。
她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蔺洵只能安慰,“你别想那么多了,待战事结束,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笙笙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