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攻城之战,洛阳来人(2/2)
墙头火盆、火把猎猎高燃,染得一片血红,眼前所见已如人间地狱!
城内,李密坐在屋舍内,看到手下不断传回的战报,心里都在滴血。
仅仅只是一天,瓦岗军就损失了数千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死在对方的投石车和弩箭上。
金墉城攻防战的第一日,就杀得如此惨不忍睹,实在出乎李密的预料,令他的心情十分沉重:宋缺真的要一战攻下金镛城
守城尚且如此,攻城的损伤只会更多。
所谓盈不可久,宋缺让吴军如此保持近乎极限状态的猛攻,根本坚持不了三五日,士卒便会疲不能兴,攻城再难以为继!
……
吴军营地,高层将领汇聚一堂。
李靖向众人汇报军情,“金镛城的防守大家都看到了,这是一座军事要塞,短时间内很难拿下来,据探子来报,李密在城中贮藏了大量粮食,再加上数万精兵,要攻下此城,我们要做好大量伤亡的准备。”
“若金镛城是洛阳,江都那样的大城反而要好对付,但偏偏金镛城是小城,专为军事所用,防守严备,想要破城,还得另寻办法。”
宋缺的目光落到地图上,沉思片刻后道,“李靖,明日攻城继续,各部兵员轮换,不要停。”
“遵命。”
随即,宋缺看向众人,“你们觉得,王世充会上钩吗”
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明白,金镛城一旦被拿下,接下来就轮到洛阳了,对付金镛城,吴军有很多办法没法用,但对付洛阳就容易得多。
古代,越大的城池越不好防守,历代王朝被打到帝都,要么逃要么投,不是因为城池不够坚固,粮草不够充足,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兵员,城池大,要防守的地方就多,很难面面俱到,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拒敌于国门之外。
明朝之所以能守得住,是因为还有可战的兵员,再加上元气未尽,还有各地的勤王大军,再看看明末,一场鼠疫,国都死伤无数,就算是有坚城,也根本没法守。
王世充手里有兵有粮,但却是孤城一座,攻破不过是时间问题,因而,宋缺这次攻城不惜代价就是为了勾引王世充。
寇仲想了想,说道,“王上,依臣看,王世充一定会上钩。”
“说说理由。”
“若只是王世充自己,他未必敢出城,但洛阳不远就是关中,双方必然联合。”
宋缺面上露出笑容,点点头,没白教他兵法,此战意在攻城,也在诱敌,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吴国并不愿意攻城,甚至历史上没有哪个将领愿意攻城,但不得不为。
尤其是北方面临草原的威胁,各种险要关隘城池层出不穷,能更好的保境安民,反而是南方没有太多关城,容易打的多。
“明天,你不用攻城了,带着你手下的少帅军扫荡河洛的城池,尽快拿下,我要让洛阳变成孤城,逼关中伪周出战。”
“遵命。”
……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吴军维持着攻城的势态,双方打的有来有回,而近在咫尺的王世充就像是没看到一样,仅仅只是派出探子观看双方军势,既不纳降,也不救援。
事实上,王世充急的要死,双方势力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打架,他怎么可能睡得安稳
但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做好防御的准备,至于野战,那是找死,想都不要想,天下,没有人能在用兵之道上胜过宋缺,也没有人想直面宋缺的兵锋。
“丞相,关中来人了!”
“快请!”
大殿内,王世充亲自接见了大周派来的使者,宇文无敌,“世侄,许久不见,你父亲可还安好”
宇文无敌沉声道,“回王公,我父亲安好,临行前嘱托我代他向您问好。”
双方寒暄了几句之后直接进入主题,“王公,吴军实力如何”
王世充轻捋胡须,儒雅的面容上露出郑重之色,“吴军势力强大,两月攻城,士气不减,据我观察,他们伤亡可能很大,甚至还抓了壮丁凑数,依我看,这金镛城,他们打不下来。”
“世侄,不知你们打算何时出兵”
宇文无敌沉吟片刻,给了他一颗定心丸,“王公,陛下已经与河东达成了合作,引突厥人入关,再有一个月,他们就会来到关中,到时候我们几方合力,定然能大败吴军。”
王世充愁闷的面容顿时绽放,眉眼满是喜色,“太好了,吴军在侧,我是坐卧难安,唯恐他们打过来,突厥兵锋强横天下皆知,吴军虽强却是以步卒为主,此战十拿九稳。”
宇文无敌下巴上挑,用一种高傲的姿态道,“王公,我大周出力救你洛阳,此战过后,陛下要看到你们的诚意。”
闻言,王世充的笑容凝滞,连忙道,“世侄放心,我只有这孤城一座,如何能成事待击败吴军,我一定亲手送上隋帝,出城纳降。”
没办法,在上个月,寇仲就横扫了河洛之地的城池,将大部分城池都纳入掌控,洛阳和金镛城基本上都在他们的包围之中,也正是因此,王世充的姿态才会这么低。
……
就在洛阳来了客人的时候,吴军大营也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