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再聚京师(2/2)
谭中之,云南人士,万历五年进士。
在大明,云南高中进士的学子,含金量可不是一般的高。
在另外一个时空中,在大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整个云南籍进士约一百五十人,平均每科(三年一科)不足两人。
洪武至永乐年间,云南进士人数极少,甚至长期空缺。
嘉靖之后略有增长,但仍远低于其他省份。
南直隶四千进士。
浙江三千进士。
江西两千五百人,以吉安府、抚州府为多,曾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之说……
………………
即便是北方,山东也两千,河南种地的都有一千……
就在夫妻二人交谈之际,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骤然响起。
大儿子吓得一哆嗦,随即从门框上跳下来,慌慌张张地跑去开门。
打开院门,只见门口站着一群壮汉,为首的身着锦衣卫的飞鱼服,绣春刀在腰间泛着寒光……
“你找谁?”孩子怯生生地问道。
“我找你爹。”那为首的声音低沉。
孩子赶忙跑回屋内,喊道:“爹,爹,有人找你!”
不多时,谭中之在妻子林氏的搀扶下,忍着伤痛走了出来。
门口站着十来个锦衣卫,领头的正是锦衣卫指挥同知沈霄。
沈霄看着谭中之,脸上似笑非笑:“谭大人,有旨意……”
听到沈霄的话后,谭中之带着自己的妻子跪下身去。
而沈霄开口道:“对非对,错非错,阴非阴,阳非阳,世间万象,岂有绝对……”
“汝之所见,汝之所断,在汝以为错者,于朕观之,未必是错……”
“反之,朕眼中之对,于你心中,亦或是错……”
“视角有别,格局各异使然……”
“今你朝堂之言,朕非但不罪,反官升三级……盖因你尽忠职守,敢言他人所不敢言,所作所为,乃诸多朝臣未能为之事……”
“汝之行事,颇有朕师海瑞之风,朕甚慰之……”
“待至宁夏都司,汝可寻麻贵……与之会合,共同为朝廷效力……”
“朕盼与卿再聚京师……”
虽然被皇帝打了,但此时的谭中之听着沈霄的口述,没有怨恨,只有感动,他是六品小官,在京师这块地方,自己受廷仗,回到家死了,都不会掀起一点风浪的,可皇帝陛下还记着自己,差人过来给自己轮道……
这……
这是谭中之不敢想象的事情。
对不是对,错不是错,年轻的谭中之体会不到其中深意,可总觉得有些道理……
………………
万历八年六月八日,英国公,成国公两位国公前往永陵代皇帝陛下祭告世宗皇帝,俺答已灭。
也就是在两日后,到了六月十日。
李成梁,戚继光两人在驿站收到了皇帝的旨意。
戚继光受旨得封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李成梁受旨得封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而原本这两个职务,是英国公,成国公二人的,他们也调整到了右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左都督的职务上。
虽然品级不变,但实际权力已经有了天差地别。
当然,李成梁的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与戚继光的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别。
五军都督府是大明朝军事体系的中枢架构,由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构成,权力贯穿军事各个方面。
五军都督府源于太祖高皇帝在元末战争时期设立的大都督府。
战争慢慢结束,大明朝的统治区域越发扩大,最后一统天下,洪武十三年,太祖高皇帝为分散军权、强化皇权,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正式设立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共同掌管大明朝的军事事务。
原则上来说,五军都督府负责军队管理与军事调度,掌控全国卫所军队,负责武官选授、袭替、优养、诰敕等事务,在军事调度上,虽不能直接调兵,但接到皇帝命令后,可直接指挥军事行动,协调军队部署……
但这个原则是在太祖洪武年间,才是原则,从正统朝开始,五军都督府的地位便尴尬起来了。
兵部分走了大部分的权力。
各都督府设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等官职。
到了此时,朱翊钧登基已有八年,五军都督府现在还是原则上,理论上仍负责统辖全国卫所军队,掌管军籍、武官选授等事务。
但实际上,其军事调度等权力受到兵部的极大限制,更多是承担一些军队行政管理……本来这应该是兵部的活。
两个正好调换了。
戚继光此时担任的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分领在京留守左卫、镇南卫等,并领在外浙江都司、辽东都司、山东都司所领卫所及南京左军都督府所领卫所……
而李成梁担任的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并领在外直隶扬州卫、和州卫、高邮卫以及中都留守司、河南都司所领卫所,包括归德卫、武平卫、镇江卫及庐州卫、六安卫,杭州卫等……
而朱翊钧让戚继光,李成梁以新封国公之尊,执掌左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其用意就是在兵部手中夺回一部分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