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艰难”的抉择(四更求首订!)(1/2)
第64章“艰难”的抉择(四更求首订!)
‘林兆恩啊……’
‘这人历史上似乎还有点名气’
海玥打量着十四岁的林兆恩,颇有几分惊讶。
明朝中后期,在福建思想界,出现了两位著名的人物,被称为“闽中二异端”。
其中一位是泉州的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许多在当时看起来离经叛道的思想,却颇为符合现代人的观念,因此在后世有着不小的知名度。
另一位就没什么人知道了,这个人叫林兆恩,倡导儒释道三教合一,创过教,抗过倭,做了不少实事,只是若论爆点,就远不如李贽了,因此讨论度也远远不及。
而林兆恩还有另一个身份,正是如今两广巡抚林富的孙子。
只是对方会出现在这里,确实令人惊讶:“你把林巡抚的孙子拐过来了”
燕修笑道:“怎能叫拐呢小少爷是自愿来的,他对于方府的事情也很好奇的!”
“见过海兄!”
林兆恩眼神清澈,温文尔雅地行礼。
“林少爷请!”
四人来到对街的一座茶楼雅间,各自入座,面面相觑。
只是片刻的冷场后,燕修就开始活络气氛,海玥也是健谈的,倒是很快打开了话题。
聊着聊着,就到了林富向朝廷进奏的《乞罢采珠疏》和《乞裁革珠池市舶内臣疏》。
海玥道:“听说合浦县曾经发生了一起乱民暴动,才会促使林巡抚下定决心,进奏朝廷,制止采珠,可有此事”
林兆恩小脸沉凝,缓缓地道:“海兄可曾去过合浦县”
“没有。”
“我去过。”
“那里如何”
“民不聊生!”
林兆恩毫不顾忌地道:“合浦县本就地瘠人贫,自从合浦珍珠闻名天下以来,当地的百姓更是不种粮食,耕海采珠,以珠易米!”
“偏偏很快,采集珍珠就被纳入了官府专营,严禁民间私采,珠民哪怕私藏碎珠,一旦发现都要被严惩!”
“而每每官府摊派徭役时,合浦人的噩梦就来了!”
“在海水中采珠是极其艰苦和危险的,那些珠民用绳系腰,携篮入水,就这么潜入十丈深的海底,等拾取到珠蚌后,摇绳示意船上的人拉回。”
“他们常常遭到刺纱(鲨鱼)的袭击,船上的人就看到一缕血水浮上,便再也拉不上人了……”
“即便侥幸回来的,也常常耳鼻出血,不久后就患病痛苦而亡!”
“廉州知府林兆珂在《采珠行》里所言,‘哀哀呼天天不闻,十万壮丁半生死’,绝无半点夸大!”
林兆恩说到这里,咬着牙道:“帝后宫娥身上的每颗珍珠,都是珠民用命换的!”
海玥动容。
不愧是未来的异端,确实不同凡响。
事实上,不仅历朝历代的宫中珠宝,都沾满了百姓的血,明朝更是中国历史上采珠最盛的一个朝代,也是对合浦珍珠资源的破坏,对珠民的压迫最为严重的一个朝代。
清朝或许也想更加不当人,但问题是明朝破坏得太厉害了,为了保护环境,不至于彻底涸泽而渔,清朝时期的合浦人日子都好过一些。
林兆恩不知道接下来的大明会最不当人,只是此前提及在合浦的所见所闻,眼眶已是红了,咬着牙道:“这等恶政,岂会没有民乱”
海玥缓缓道:“如此说来,合浦乱民殴打灵山知县,劫掠白龙村落,都是受采珠所迫了”
林兆恩脸色沉下:“不!那群人根本不是合浦人,而是从别处流窜的乱匪,在当地杀人夺珠,无恶不作,还裹挟了百姓上山!合浦知县是个狗官,县衙是一群狗官,也不管其他,一律以乱民上报,那白龙村之毁,到底是乱匪所为,还是官兵……”
“咳咳!”
燕修轻咳一声,打断了这位小少爷的话语,接上道:“当时不少游学士子都险些被那些乱匪裹挟,一旦去了山上,便是九死一生了!”
海玥恍然:“两位莫不是如此相识的”
林兆恩点了点头:“燕壮士救过我等的性命!”
“哪里的话,也是小少爷的仆从太少了,不然乱匪伤不得你!”
燕修摆了摆手,又得意洋洋:“不过能救下林巡抚的亲人,也是让我足以夸耀啊,大家都敬林巡抚爱民,我这是办了一件大好事!”
林兆恩说起朝廷的坏话丝毫不知收敛,听到这份夸赞倒是有些羞涩:“祖父常言,朱子之言,他第一谨记的,便是‘做官如处子,要常以父母之心为心’,应该如此!”
朱熹有言为官要保持赤子之心,以父母之爱待民,亦是父母官最直接的由来,对于此言,海玥也由衷认可,却又有一个转折:“听了这么多关于合浦县的事,我倒是想起了那个靥镇传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