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明神探1546 > 第75章 岁月是把杀猪刀(二更)

第75章 岁月是把杀猪刀(二更)(2/2)

目录

海玥道:“我会提前去国子监门口等待。”

严世蕃关切地道:“海兄还有两位友人吧每月都有数额,大致都在十人之数,以三位的真才实学,势必能得偿所愿,得入国子监!”

“承严兄吉言。”

海玥拱手。

严世蕃眼珠转了转,又补充道:“不过此事还有一个小小的阻碍……”

海玥道:“愿闻其详。”

严世蕃轻叹:“两广之地终究不比中原,岁贡名额少之又少,家严在任时便力排众议,增加了人数,可许祭酒继任后,却又将岁贡变了回去!”

按照制度,国子监的贡生一般分为岁贡、选贡、副贡、优贡,细说起来挺复杂,但大体上,就是地方学政定期从府、州、县学的生员中按资历与成绩选拔,国子监祭酒的喜恶,都相当程度决定各地的名额。

毫无疑问,对待岭南学子的态度,两任祭酒就有些小差别。

如今的国子监祭酒叫许诰,是一位甲之年的老者,弘治十二年的进士,也曾反抗过刘瑾阉党乱政,一年多前接替严嵩的职务。

众所周知,前任干得太好,会给现任极大的压力,不是谁都有萧规曹随的气量的,许诰就想要消除严嵩留下的影响力,树立自己的威风。

但无论是在国子监内部,还是士林的风评上,他都逊色了严嵩许多,自然而然的,前后两任的关系就有些龃龉。

当然严世蕃不会这么说,而是特意挑出了岭南的岁贡名额,那任何一个出身当地的人,都不会舒服,同时也难免有所紧张。

如果现任祭酒真的不喜岭南学子,万一补录试过,还是被刷下来怎么办

严世蕃提出了解决办法:“所幸主持补录试的是林助教,他为人向来公正,我会向他关照……”

“这却是不必了!”

海玥摇了摇头,语气坚定:“我求的是一个公平入试的机会!”

他只想求个公平,并不愿意走关系,开后门。

但许多时候,唯有走了关系,开好后门,才能得到一个基本的公平公正。

很无奈的现实。

所以动用了陆炳,陆炳又找到了严世蕃,但严世蕃接下来的安排,就有些过了。

请人办事就是这样,不愿意帮的,对方嘴里的事情难度会很大,大到办不了。

愿意帮的,对方嘴里的事情难度也会很大,大到使尽浑身解数才能办到。

这样才能把人情坐实。

“君子立德,小人图利,是我操之过急了,唉!”

严世蕃心中难免失望,脸上却流露出一丝歉意,轻叹一声,流露出对国子监现状的担忧,旋即又开始兴致勃勃地讲述起京师的趣事来。

……

“海兄留步!留步!”

小半个时辰后,严世蕃将送出家门的海玥劝住,脸上彬彬有礼的笑容直到出了巷子,才彻底收了起来,转为若有所思之色:“果然是人才,若能在他得势之前,收入我父麾下,来日或是一大助臂!”

严世蕃出生在江西老家,他出生的时候,正是严嵩丁忧归乡,隐居钤山读书十年的期间。

三岁时跟着父亲来到南京翰林院,那时严嵩凭借着十年养望,得到了从五品的侍讲之位,掌院事,地位不低,但日子过得极为清贫。

这一过,又是整整十年,等到了嘉靖四年,严世蕃十三岁时,严嵩才终于因为士林称颂,得到了国子监祭酒这个关键的岗位。

这一干就是四年,四年间严嵩终于在朝堂上崭露头角,成为了正三品的礼部右侍郎,而他严世蕃也成为了三品要员之子。

可相比起其他的权贵子弟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严世蕃却是最为低调的一位,父亲一辈子谦恭有礼,他也处处效仿,父亲日子过得清贫,他日子也过得……

嗯,似乎确实好不起来,家中除了父母在堂,只有几个仆从,其他诸如姬妾侍婢统统没有,若不是其母欧阳氏出自商贾之家,家底颇丰,连三品大员最基本的体面都维持不了。

严氏父子这般清廉,自然进一步引起士林的好感,但凡事有利皆有弊,不大肆敛财,有时候办事也不方便。

严世蕃可是很清楚,父亲近来借着修《武宗实录》,想要跟司礼监的内侍拉近一下关系,让他们在陛果不佳。

如此看来,最可靠的手段,无疑是人情。

人情之中,又属国子监的师生关系最为稳固!

严世蕃走到巷子口,又回头遥遥看了一眼宅子,下定决心:“等他入了国子监,一定要找个机会,让爹收下这个学生,来日定有大用!”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有这样的心态与准备,难怪后来能位极人臣啊!’

与此同时,海玥立于家门口,看向严世蕃离去的背影,心里也在默默感慨。

以前总觉得严氏父子能够冒头,是因为无底线地迎合堕落后的嘉靖,什么缺德事情都愿意做。

但事实上,想要无底线附和皇帝的官员多了,最后为什么是严嵩脱颖而出

这老登确实有才能,其子更是聪明至极,父子联手,才有了严党二十年的辉煌。

和电视剧不同,历史上严嵩真正控制朝堂时,根本没有什么严党清流的党争,党争那是明末的事情,势均力敌各自出招才能叫党争,严党在位时根本就是碾压,其他臣子被他们压得大气也不敢出。

‘可惜了,以这对父子的才干和头脑,原本也可以成为治世能臣,最终都将能力用在了祸害国家上面……’

海玥摇了摇头,抛开杂念,重新回到国子监的入学上。

今天海瑞和林大钦正好就去国子监了解情况,以他们这种外来士子的身份,显然什么都打听不出来。

果不其然,他们回来时,颇有些垂头丧气,直到海玥告知国子监会淘汰差生,补录才子,这才大为振奋,摩拳擦掌起来。

三人对视,异口同声地道:“温习功课吧,监生补录,我们要堂堂正正地考进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