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农门贵子关我什么事14(1/2)
大臣们想做王莽,可元平帝也不是吃素的。
他没有学过现代知识,不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但帝王之术让他无师自通,明白制衡的重要,尤其是三角鼎立的制衡,才更能保证权利,是握在帝王手中的。
只是,如何找到最为合适的人,来构成这个三角关系,还要再斟酌一番。
京城的冬日很寒冷,但朝堂的局势更寒冷,在元平帝和朝臣们无声的较量中,这个年很快就过完了。
除夕时宫内设了大宴,皇后身体有恙未曾出席,备受宠爱的贵嫔娘娘也不曾出现。
元平帝和大臣们,也都很默契的,没有再提立储的事情,君臣和乐,天下同喜。
可谁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和。
开年后,元平帝就允许十二皇子上朝听政了,而如今在朝堂上的几位皇子,都已是而立之年了。
再如何耳提面命,元平帝能教给十二皇子的,也只有治国之道,而不是帝王心术。
他把十二皇子拉至身前,惋惜道:“可惜,父皇是看不到你的加冠礼了。往后你的肩膀上,就要担负起这亿万黎庶的生计,你知道该怎么做一个帝王吗?“
不知为何,秦嘉突然想到,在母妃宫里看到的竹编五谷和家禽,就说:“知道,要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有衣穿,再想办法让他们吃好饭,穿好衣。”
元平帝听完后,一脸的欣慰,接着又谆谆教导他:“你要记住,天下大事,不能全听大臣们的,但也不能擅断。你要多听,多想,下了朝后也要多问,不要怕没面子,你还小,父皇会给你留下辅政之臣,他们就是你的老师。”
一下子说了这么多的话,元平帝有些气喘,但还是坚持说道:“慢慢听,慢慢看,然后再在朝堂之上发声,要让大臣们记得你,也要让他们听到你的话,明白吗?”
秦嘉其实不太懂,但如今也只能点头。
可再如何点头,没有真的坐到那个位子上,就没办法理解这些话的意思,帝王之术本来就不是教会的,那是要在无数次的退让和隐忍,妥协和无奈中,才能自己摸索出来的。
元平帝心里有些苦涩,但也知道这是最好的选择了。
十二皇子不像年长的几个皇子那样,被灌输了满脑子的垂拱而治思想,与他的治国意志完全相悖,也不像年幼的皇子们那样,还未长成,容易引起主少国疑的问题。
他已经十一岁了,最多几年的时间就能成亲,然后亲政,再然后就像他刚才说的那样,让百姓们吃饱穿暖。
元平帝看着儿子的双眼,语气中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祈求,“一定要做个好的帝王,别让父皇后悔今日的决定,否则我死后也难安。”
秦嘉再如何早慧,也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孩子。
尤其是这段时间里,一直和元平帝坐卧一处,不仅享受到了奢望已久的父爱,还接触到了很多,书房里没学到的事情。如今再听着元平帝这些,类似交代后事的话语,惶惶之余,更多的还是伤心。
皇宫里的父子俩,正在温情脉脉。皇宫外的长安,也正和赵嬷嬷说着话。
长安说:“我早起时就发现,燕子来咱们家里筑巢了。”
赵嬷嬷笑着说:“燕子搭窝,福气满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