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5章 太子赈灾(2/2)
徐飞则是请命安排仪仗。
赵叡来就是为了向百姓昭示天子爱民之心,自然要大张旗鼓,便没有拒绝。
只是听到徐飞委婉建议他明日再动身的时候,眸光微暗:
“不必!今日便出发!这时候,礼节还能比得上人命吗?”
徐飞告罪下去准备。
赵叡休息前,给了谢天恩一个眼神。
谢天恩会意,带走了陆平,敲打叮嘱了两句。
确认陆平明白自己要干嘛,这才回去。
“好险!路差点走错了!”
陆平想起方才一个劲儿夸赞苏润等人,冷汗狂冒:
“还是谢正侍说得对:留在殿下身边,就得少说话,多做事!”
赵叡在府中休息了两个时辰,待精神稍缓,便趁着天色未黑,带着仪仗往青云府出发了。
一路上,赵叡安抚百姓,沿路救民,所过之处,赞誉满天。
后方的孔邦、宋修齐也很是给力,各项政策如流水一般往下传去。
萧正抓住机会,将果醋坊和修路、种树之事上奏孔邦。
很快,就得了批复。
青阳府大量吸纳流民,还可为百姓提供后续活计,反而趁着这次灾祸,转劣势为优势,一跃成为清河诸府之首。
有青阳府牵头,其余各府压力大减。
不到半个月,灾情就稳定下来了。
见状,宋修齐手握令旨,就近寻访,挨个仓廪查探。
不仅时常亲自与民沟通,还派出去不少人手在各府暗访。
然后将后方查探的东西一一报给赵叡。
顺便将查出的几个贪官污吏,下到大狱里头。
见何处民怨深重,就将人提出来一个斩首示众,以安民心。
当然,这个缺德主意,也是苏润在治灾救民书里提出的。
他认为此次之灾,与贪官污吏分不开关系,百姓定然也有猜测。
与其等着谣言喧嚣尘上,不如直接承认,而后以贪官祭旗平复民怨。
百姓心思单纯,只要看到有贪官死,怨气就消失了。
发挥贪官污吏最后的作用,让他们死得其所。
也算是他们为自己生前所做之事赎罪了。
赵叡在青云府,也没闲着。
他亲自施粥安抚民心,又监察各处,保证赈济粮、银确实用到了实处。
同时虚张声势,抓住些蛛丝马迹就不放。
让赵叡意外的是,从当日苏润记录的百姓之言中,查出的贪污官粮一事,居然成了清河决堤案的重要突破口。
冷云顺着这事往下明着查,柳玉成暗着查。
两人互通有无,不到一个月,就找到了重要线索。
为了打掩护,谢天恩这个从皇宫里出来的人精,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让人完全分不清真假,耍得不少地方官吏团团转。
又故意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打得那些心里有鬼的人仓皇应对,无力招架。
在这种情况下,消失几个月的青云知府蔺英才,终于有了踪迹。
然而。
就在这时候。
青云府却突然爆发了暴民杀死差役,哄抢官粮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