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宣布抉择(2/2)
李隆基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说道:“朕决定,以江山社稷为重,舍弃贵妃……”他的声音颤抖得厉害,说到“贵妃”二字时,几乎是带着哭腔,那声音中的痛苦和不舍,让在场的许多人都为之动容。
这句话一出口,台下顿时一片哗然。士兵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声音此起彼伏,像一阵嘈杂的浪潮。有的人露出了震惊的神色,嘴巴大张,眼中满是不可思议;有的人则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还有的人眼中闪过一丝不忍,他们想起了杨玉环平日里的善良和温柔,心中有些不忍。
“陛下,您真的要这么做吗?贵妃娘娘她……”一个大臣忍不住说道,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眼中满是担忧和疑惑,似乎还在期待李隆基能改变主意。
“朕知道,贵妃她是无辜的,她从未参与过朝政,也从未做过任何危害大唐的事情。”李隆基的眼中流下了泪水,那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滴在高台的尘土上,“可是,如今将士们的情绪激动,若不做出这个决定,恐怕会引发更大的动乱,大唐的江山将危在旦夕。朕身为天子,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置天下苍生的安危于不顾。”他的声音中带着深深的无奈和愧疚,那愧疚让他的内心备受煎熬。
“陛下,您这是为了大唐,为了天下百姓,您做得对!”一个老将大声说道,他的声音沙哑而坚定,带着一种久经沙场的沧桑和对大唐的忠诚。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对,陛下以大局为重,我们支持陛下!”一些将士也纷纷附和,他们的声音响亮,试图打破这压抑的气氛,为大唐的未来注入一丝希望。他们的脸上带着坚定的神情,仿佛已经做好了为大唐赴汤蹈火的准备。
但也有一些士兵面露不忍之色,他们想起了杨玉环平日里的善良和温柔,心中有些不忍。“陛下,贵妃娘娘平日里对我们也不错,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一个士兵小声说道,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眼中闪烁着泪光。他想起了有一次自己受伤,杨玉环亲自派人送来伤药,那温柔的关怀让他至今难忘。
李隆基看着众人,心中一阵刺痛,仿佛有无数把刀在他的心上划过。他说道:“朕也不想走到这一步,可是,为了大唐,为了你们,为了天下苍生,朕别无选择……”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乎听不见了,那声音中的痛苦和绝望,让整个营地都沉浸在一片悲伤之中。
高力士走上前,神色庄重地说道:“各位将士,各位大臣,陛下做出这个决定,承受了巨大的痛苦。我们应该理解陛下,支持陛下。如今,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团结一心,共同对抗叛军,拯救大唐。只有打败叛军,我们才能重建家园,让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他的声音慷慨激昂,试图鼓舞众人的士气,可那声音中也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悲伤。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虽然心中各有想法,但此刻,他们都明白,大唐的命运,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必须放下个人的情感,为了大唐的未来而努力。
“陛下,我们听您的!”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整个营地,那声音中带着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可在这坚定和希望之下,却又隐藏着深深的悲伤和无奈。
李隆基看着众人,眼中满是感激和欣慰。他说道:“有你们的支持,朕就有了信心。我们一定要打败叛军,重振大唐的雄风!”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振奋,试图给众人带来希望,可那振奋之下,却是一颗破碎的心。
然而,他的心中却充满了痛苦和愧疚。他知道,这个决定,将彻底改变他和杨玉环的命运,也将改变大唐的历史。他在心中默默祈祷:“爱妃,你一定要原谅朕,朕这么做,都是为了大唐,为了我们的国家……”那祈祷声在他的心中回荡,带着无尽的痛苦和不舍。
此时,杨玉环正坐在自己的营帐内,她已经知道了李隆基的决定。她的眼中没有泪水,只有平静和坦然。她静静地坐在铜镜前,梳理着自己的头发,动作轻柔而缓慢,仿佛在进行一场庄重的仪式。她的脸上带着一丝微笑,那微笑中带着对李隆基的理解和对大唐的祝福。
“陛下,希望您能带领大唐走出困境,重振辉煌……”杨玉环轻声说道,她的声音轻柔,却充满了坚定。她知道,这是她必须面对的命运,也是她为了大唐、为了李隆基所做出的牺牲。她的心中没有怨恨,只有对大唐未来的期许和对李隆基的深深爱意。
营地外,太阳渐渐升起,阳光洒在大地上,可这阳光却无法驱散人们心中的阴霾。大唐的命运,将在这个决定的影响下,走向一个未知的方向。而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也将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画上一个悲伤的句号。那句号里,藏着无尽的遗憾和痛苦,也藏着对未来的一丝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