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鹏城第一届毕业生(1/2)
1988年的国际局势风云变幻。
2月的苏维埃联盟执政党政治局会议上,书记提出";党政分开";的改革思路,国家政治研究所的研究员们私下讨论时,有人在备忘录里写下风险警告,然而他们的警告并不能阻止书记的决心,6月执政党全会上政治体制改革便会被正式列为重点议题。
会议当天,莫斯科河畔的桦树开始飘絮,会场里的掌声带着不同地区代表复杂的情绪。
华国和天竺的关系在历经62年的边境武装冲突波折后也迎来了关键转折点,天竺总理在一月初踏上了访华之旅,这是时隔多年后的总理首次访华,备受国际社会瞩目。
京城的冬日透着丝丝寒意,国民大会堂内却气氛热烈,甘地与华方领导会面,双方就诸多重要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在边界问题上,双方经过多轮坦诚交流,最终达成共识,一致同意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难题,并决定建立“联合工作小组”,这个小组此后将持续推动华天边界谈判稳步前行,为两国边境的长久和平稳定奠定基础。
会谈中,甘地明确表态,天竺将承认华国对藏省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立场的重申,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官方这一正确认知的回归,消除了两国关系发展的重大障碍,为双方进一步沟通与合作开辟了道路。
而华方在哲孟雄地区的地位问题上展现出的灵活性,也彰显了大国的包容与智慧,双方你来我往,共同为改善双边关系添砖加瓦。
在天竺国内,各界对此次访问反响热烈,民众看到了华天友好合作的新希望,商人们更是敏锐捕捉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开始谋划与华国展开更多经贸往来,华国的人们也对对方总理的来访表示欢迎,期待华天友谊能够续写新篇章,携手为地区与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外交破冰的掌声犹在耳畔,国内市场的浪潮已拍打着改革的堤岸——这一年的华国,像同时驾驭两艘巨轮的舵手,在国际风云与内部震荡间寻找平衡。
1988年的华国经济像架高速运转却零件发烫的机器,仪表盘上闪烁着耀眼的增长数字,也警报频响。
当国民生产总值跃升至一万三千亿元、以11.2%的增速刷新纪录时,经济机体内部的失衡也正在加剧——就像一辆加速过猛的汽车,前轴的固定资产投资狂飙214%,后轴的国民收入却只增长70%,四个车轮在不同轨道上狂奔。
工厂车间里,机床轰鸣与设备闲置也形成了一首荒诞的交响曲。
能源基地的矿工三班倒挖出3090万吨原煤,却填不满沿海加工企业的饕餮之口;纺织厂的织机空转等待棉花原料,而南方糖厂的仓库里,增产14%的甘蔗堆成小山,粮食产量的滑坡更敲响警钟,粮仓里的小麦比去年少了2.2%,农贸市场的粮价却像被风吹涨的气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