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为什么很多朝廷认为科技是奇技淫巧?(1/2)
【为什么很多朝廷认为科技是奇技淫巧?】
......
......
为什么古代很多朝廷会认为科技就是奇技淫巧?
我们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技现在我们都吃不饱饭,那为什么古代不是去鼓励推广,而是设法压制,甚至是禁绝呢?
......
[你是一个刺史,主管一州民政,你的权利很大,职责也很多,其中最头疼的是修缮水利,这事年年得做。]
[每年都得征调很多民夫,民夫吃什么,喝什么,住什么,工地上的秩序怎么管,哪段工程得修补,哪段的翻新,样样烦心,事事都需要你操心。]
[你要是一年偷懒,第二年的收成就会受到影响,给朝廷上交的钱粮可能就会出窟窿。]
[因此,每年一到修水利的时候,你就脑壳疼,盼望着早点完工。]
[可当时的施工及时就摆在那里,你着急也没用。]
[好在你的问题今年解决了。]
[民夫里有个能工巧匠,发明了一种叫龟车的施工神器,能在水里当挖沙船,也能在陆地上当运输车,更神的是不管顺流还是逆流,是上坡还是下拨,龟车都可以调速。]
[按往年的工期,修缮水利至少得两个月。]
[但有了这种施工神器,今年的任务一个多月就完成了。]
[你对这一年的成绩非常满意,完工后给了能工巧匠不少奖赏,还想把这事上报给朝廷。]
[但你是个很谨慎的人,想了想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今年只是龟车的试用阶段,你想等明年施工时再检验一下,确定龟车没问题以后再上报。]
[第二年,工期如期进行,你命令工匠制造了一大批龟车,经检验,龟车确实是修缮水利的神器,将它投入使用,可以大大缩减开支。]
[对于当时的任何一个州,修缮水利每年都是大工程,朝廷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要是把龟车推广到全国,那就是一举两得,利国利己。]
[一来朝廷每年能节省一大笔开支。]
[二来朝廷也少不了给你加官进爵。]
[因此经过这次检验,你把心放到了肚子里,很快就把奏折送到了朝廷。]
......
[等待朝廷批复的那些天,你每天神清气爽,见到府里的下人也高高兴兴的打招呼,每天夜里能从梦中笑醒好几次。]
[半个多月后,朝廷的使者到了,但使者不是来报喜的,而是来问罪的。]
[你的罪名是失职,使者宣布罪行的瞬间,你呆若木鸡,像面对记者提问却胸无点墨的鲜肉明星。]
[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难道我得到的不应该是加官进爵吗?]
[为什么我功劳这么大,却落下个失职之罪?]
[这些问题如同一串炸雷,炸的你脑海里大浪翻滚。]
[当你神志清醒一点的时候,你已经被塞到了囚车里。]
......
[二十多天的长途跋涉后,你被押送到了京城,投入大牢等待审讯。]
[一束月光从大牢的窗户投射进来,洒在你又臭又破的囚服上。]
[狱卒冷冰冰的告诉你,朝廷对你的审讯从明天开始。]
[回顾做刺史的这几年,你觉得自己尽忠职守,问心无愧,对明天的审讯你一点也不害怕,相信自己的冤屈肯定能被洗刷。]
[第二天,太阳升起一竿高,审讯正式开始,廷尉问什么你都坦然无畏。]
[这天审讯结束时,廷尉挑不出你半点毛病,你觉得自己很快就能无罪开释。]
[奇怪的是,审讯第三天依然继续。]
[这天审下来,廷尉还是挑不出你半点毛病,但态度要比昨天严厉一些。]
[第四天,廷尉依然抓不住你丝毫把柄,但态度更加严厉,说你要是明天还不找招供,就大刑伺候。]
[案子进行到这一步,你渐渐看出事情有点不对,感觉有人在故意针对你,设了一个套,强按着你的脑袋往套里钻。]
[发现这个问题后,你在牢房里毛骨悚然。]
[扪心自问,你觉得自己是个低调本分的人,从没得罪过任何同僚。]
[你把脑袋想破了,也不知道自己得罪了什么人。]
[后半夜,牢门哗啦一声打开了,你的座师,也就是当朝的中书令,提着灯笼来探监。]
[你的心里有说不完的委屈和疑惑,一见他的面,你就大吐苦水,请他为你伸冤,但他说的第一句话就让你如堕冰窟。]
......
[他说:“我知道你是清白的,但你还是认罪吧!”]
[你立刻就蒙了,“既然座师你知道我是清白的,那我认的是哪门子罪?”]
[中书令叹道:“怎么事到如今你还是不明所以,你落到这般田地,就是因为你在奏折里津津乐道的龟车。”]
[你听了这话更是一头雾水,“龟车和晚生坐牢有什么瓜葛?”]
[中书令使了个眼色,让狱卒退下,语重心长的说:“你的毛病就是工于谋事,拙于谋身。”]
[“本朝治下二十多州,每州每年修缮水利都得朝廷拨付物资,从朝廷到州、到郡、再到县,物资一层层往下调,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揩油。”]
[“你的用意不错,但龟车若是推广到全国,朝廷每年修缮水利的开支就能缩减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一旦如你所愿,多少人就揩不到油水。”]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你明白你的奏折得罪了多少人?”]
[“你又明白多少人想要致你于死地吗?”]
......
[中书令把话说的这么明白,其中的关键你是懂了,可是你还有一事不明。]
[“就算想揩油的人想除掉我,难道陛下也不明白我的苦心吗?”]
[中书令冲着宫殿所在的方向拱了拱手,“陛下圣明,当然知道你是好心,可陛下对你的提议也很恼火。”]
[“用原先修缮水利的技术,每年需征调民夫五六十万人。”]
[“如果将龟车推而广之,征调二三十万人即可。”]
[“修缮水利作为一种徭役,可以给民众抵扣赋税。”]
[“如果照着你的法子来,没被征调的民夫就得用钱粮抵扣徭役。”]
[“你告诉我,他们该出多少钱,多少粮,才能折算成徭役?”]
[“这是变更税制,是伤筋动骨的大事。”]
[“你知不知道变更税制有多难?风险有多大?”]
[“古往今来,有多少朝代就是亡于税制的变更。”]
.....
[听完中书令的解释,你立刻如梦初醒,半晌作声不得,终于明白自己惹了多大的祸。]
[现在你已经不敢邀功请赏、为国谋利了,只想设法躲过这一劫。]
[对此,中书令已经帮你想好了脱困的办法。]
[他在你的耳边如此这般一番,你赶忙把他的吩咐记在心里。]
[第二天,审讯一开始,你就说自己有罪,今年修缮水利时,工地上民夫发生过几次斗殴事件,作为一州官长,你没有维持好秩序,的确有失职之罪。]
[这个罪状可轻可重,往重了说,能让你革职丢官,削籍为民。]
[往轻了说,给你一点小小的口头警告就可以。]
[你的政敌想弄死你,但好在皇帝知道你是好心,没有顺着政敌的意思来,最终给你的处分就是贬官一级,发落到一个郡当太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