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星辰科学期刊,神一样的星辰学子!(1/2)
6月1日。
徽省,何肥市。
龙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教授熊高伟,和往常一样走进办公室,准备开启一天的工作。
刚刚坐下。
助手刘鹏,便抱着几本学术期刊,走了过来。
他开口道:“教授,这是本周最新发布的学术期刊,我已经整理好了!”
“好!”
熊高伟满意的点点头。
他是物理领域的专家,学术造诣极高。
不过……
熊高伟依旧有每周阅读学术期刊的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了解科学界的最新动向和科研成果。
接下来。
他首先翻阅的三本期刊,是《Nature》自然期刊、《Sce》科学期刊、《cell》细胞期刊。
作为国际学术三大顶级期刊。
里面的每一篇论文,含金量都非常高。
在主刊上发表的论文,部分是诺奖级成果。
简单翻阅完三本期刊的论文目录之后。
熊高伟眼前一亮。
只见本周期刊上,就有重磅科学成果问世。
《Sce》科学期刊上,有一篇关于量子物理领域的重大发现。
研究人员观察到,电流可以同时沿两个方向绕着一个超导导线环流动,提出了量子计算机工作时可以不具备所谓“纠缠”的量子性质的观点?。
《Nature》自然期刊上,有一篇关于生命科学领域的重磅成果。
米国、鹰国等六个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完成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绘制,标志着人类在解读自身“生命之书”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ell》细胞期刊上,有几篇关于细胞克隆领域的重磅成果。
科研人员已经成功把猪的上皮细胞克隆成转基因猪,同时一些科学家发现成年人的骨髓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可转化成肝细胞。
接下来。
当熊高伟准备认真细致阅读这些论文时。
他突然发现,助手拿来的学术期刊里,有一本《星辰》科学期刊。
熊高伟好奇道:“刘鹏,这本《星辰》科学期刊是哪来的?你没拿错吧?”
“没有!”
刘鹏听到这话,连忙道:“教授,原本我只拿了三本期刊。
但在路上,我遇到张教授,他让我把这本期刊拿给你。
据他说,这本期刊是星辰大学出版社发布的,上面的论文全都是重磅科研突破!”
“哦?”
熊高伟惊咦一声,顿时来了兴趣。
他拿起《星辰》科学期刊,耐心翻阅起来。
只见该期刊的封面上,写着英文标题《单层石墨烯的制备分离,世界首个二维材料!》
看到这里。
熊高伟顿时来了兴趣。
从这个标题来看。
莫非物理领域,有科学家制备出了单层石墨烯?!
带着强烈的好奇。
熊高伟翻开期刊,看了眼本期目录。
只见上面写有20篇论文。
No.1,《单层石墨烯的制备分离,世界首个二维材料!》
No.2,《世界最快光通信技术!》
No.3,《碳纳米管具有特定条件下发荧光的性能!》
No.4,《太阳系中最遥远的天体,矮行星塞德娜!》
No.5,《第一个人类神经细胞组织系统诞生!》
No.6,《首张完整的大脑网络地图,反映了人类大脑皮层中负责高等思维的数百万神经纤维!》
No.7,《分子层面上的电极表面电子转移,微电子学、电化学、生物学、信息存储等领域将迎来变革!》
No.8,《人类历史首个人造染色体的合成!》
No.9,《利用皮肤细胞“仿制”出胚胎干细胞!》
No.10,《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
光是看到这一系列的论文标题。
熊高伟就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满脸震撼之情。
惊叹片刻后。
他开始详细阅读第一篇论文《单层石墨烯的制备分离,世界首个二维材料!》。
论文第一作者,是星辰大学的大一学生孟超。
开篇内容里。
孟超引经据典,阐述了石墨烯的发展历史,和物理学界对石墨烯的最新研究情况。
时至今日。
依旧没有人,能制备分离出单层石墨烯。
科学界认为,单层石墨烯只存在于理论中,无法在实验室获得。
而孟超,却另辟蹊径。
他用生活中最常见的透明胶带,反复粘贴和撕开石墨片,使石墨片变得越来越薄,最终得到一个只有一层碳原子的单层石墨烯!
这种方法,听起来非常荒谬。
但孟超却用自己的实验数据证明。
只要拥有创造力。
就可以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随着单层石墨烯被制备分离出来。
物理科学界可以通过单层石墨烯,看到一个全新的二维世界。
孟超还对单层石墨烯的特性,进行检测和分析。
他初步发现,单层石墨烯厚度不及普通纸张的三十万分之一,却是目前已知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
石墨烯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韧性,可以弯曲。
同时,石墨烯有着全新的电学属性。
石墨烯中,电子的运动速度可达到光速的三百分之一,远远超过了电子在一般导体中的运动速度。
未来,石墨烯有望成为硅的替代品,制造超级计算机的结构部件——超微型晶体管。
孟超分析过。
如果运用石墨烯取代硅,计算机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将会提高数百倍。
光学属性方面。
石墨烯只吸收2.3%的光,几乎是完全透明的。
这个特征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透明电子产品的原料,如透明的触摸显示屏、发光板和太阳能电池板。
看完整篇论文后。
熊高伟惊叹连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