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顺明 > 分节阅读 206

分节阅读 206(2/2)

目录

鞑子入寇北直隶和山东那一次,江显绰和黄平几个人在下属逃散的情况下,舍生忘死的为胶州营奔波打探,等大功告成之后,他因为资格和功劳升为副统领。

人在这位置上。总是想着再到高位,可大战之后,黄平吸取了教训。挑选任用的人员都是自己训练,完全信得过地子弟,而且山东和周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战事,都是些常规的勾当,完全没有立功的机会。

去诏狱把孙传庭救出来,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江显绰当真是吓了一大跳,不过随即却兴奋的意识到。这是自己表现的机会。事情越大,又是胶州营这么重要地上层人物交待下来。要是成功了,好处当然是多多。

诏狱、孙传庭、京师,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江显绰一切都考虑到了,这近似于谋反的罪过自然是也是想地明明白白,但这罪过压根就没有放在他心上,皇帝算什么,李大帅才是他头上的天。

山东和北直隶靠得近,京师很多人犯事或者是破败了之后,都是到山东来,这边天高皇帝远,有什么事情也牵扯不到,而且距离不远,有了转机之后还能回去。

江显绰按照这个思路来寻找人手,当年在京师御马监勇士营呆过的成海就进入了他的视线之中。

御马监的军营是京师军营最精锐的部队,衣甲兵器都是精良,饷银也是号称十足,所用的兵源,都是从草原上和关外逃回来的汉人青年,基本上都是孤儿出身,这些人往往是没什么牵挂,做事也是勇悍莽撞。

这成海当年在勇士营中就是个无法无天地角色,在京师市井之中横行,那一日却是盯上了个来京做皮货买卖地山西豪商,和那周姓锦衣卫联手,半夜把那商人劫了。

谁想到第二天案子发了,说是那商人乃是户部都给事中的亲属,这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衙门满城地搜索,而且劫掠的这笔大财,也让锦衣卫和东厂的很多人打起了主意。

这件事成海毕竟是主谋,无奈之下只得是拿了几百两银子连夜的逃出了京城,周姓锦衣卫却因为家中有些势力,而且没有暴露形迹,带着大笔的银子留在了京师。

成海去山东本就是投奔一名远房的族叔,谁想到这名族叔并不是什么良民,乃是当地绿林山寨的二当家,成海也不是良善之辈,索性是上山入伙,倒也做出了点事业,在山上还讨了个老婆,但他是正规军士出身,心里自然比较大。

胶州营山东招兵的时候,成海就主动过去参加,靠着自己的武艺和本事,也打拼到了队副的职位,在黄平招募情报人员的时候,因为成海的社会经历比较丰富,再者也有了家室,心也比较稳定。鞑子入寇的时候,黄平招募的那些有江湖背景和那些江湖人都是自觉得大势已去,作鸟兽散,这里面的人也有和成海差不多出身身份的人,不过这次成海不知道翻了那股劲,却不愿意跑了,死心塌地的跟着黄平他们为大军打探领路。

这可能是和他就是从蒙古那边跑回来的有关,坚持下来的都是有福气了,这成海也是负责登州府一地头目。

去往京师诏狱捞人,这样的大事。自然要选择精兵强将。成海则是这次行动的负责人,并且内帐房授权他他可以调用灵山商行和其他关系,以及各种资源。

江显绰实际上考虑的也是非常充份,成海在登州府已经是娶妻生子,据了解他对自己地家人很是看中,这样地人派出去,有家人在后方,也不怕他那里有什么别的问题,比较好控制。

在刘福来和李孟说完这些事情之后,第二天内帐房和江显绰分别和李孟禀报了详细的计划。李孟没有多说什么。

但事后却叮嘱了木云瑶一句话“加急快马,有何事山东以及周围省份,八天内可达,即便先斩后奏。也要知会与我。”

木云瑶明白李孟话中的意思,内帐房这次的调动在胶州营系统之内开了个极为危险的先例,李孟也不好是多说什么,毕竟按照层级划分,内帐房地位越来越高,是否有没有直接调动外面力量的职权。也没有明文的规定。

老太监也的确是为了胶州营的大局着想,只是这次地先例可以开,却不能成为常规。胶州营只能有一个首脑,在身边,还掌握着秘密力量的高级人物,这太危险了。

不过李孟也没有把话说死,老太监的见识和内帐房已经初具雏形的情报综合处理能力,还真是对胶州营大有用处,给些自专地权力,也未尝不可。

一切都交待完的当天下午。三十名亲兵连夜的赶往京师。这些亲兵不必进入京师之内帮忙,主要驻扎的城外接应即可。但这些接应的人并没有和成海他们联系。却只是和分号的老掌柜隐秘地见了一面,江显绰也不知道这件事。

成海一共是带了九个人来到了京师,他勉强也算是地头蛇,胶州营这次又有大笔的银子支应,几个人在平民居住的地方买了一处院落,装做山东来京师贩运海货土产地商人,他们也确实是带了不少的土产货物。

京师是重地,要是不明身份的几个外地人出现,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很快就会注意到,不过他们几人都是路引之类的手续齐全,又有大批的货物,而且确实是每天和城内的一些杂货商铺联系,看着很是正常。来到京师内,沟通了消息之后,也只能是步步小心谨慎。

成海接受这个任务之后,心中是做了很坏的打算,京师劫诏狱,这可是连评书先生都不敢提的大事,自己来干,想必是九死一生。

不过军命如山,现在自己地老婆孩子在田庄里面也有了一份红利,家中还有小小地田产宅院,这日子比起自己在草原上给那些鞑子当奴隶的时候不知道要强出多少,自己拼了这命,按照胶州营地军功抚恤,家里孩子都会有很不错的前景,想想也是值了。

他在山东好多年,回到京师来千头万绪,虽然有灵山商行那边牵线,不过帮助也不是太大,还只能用从前自己的老关系。

锦衣卫在各处打探监视,在朝中值守依仗,传旨护送,还有镇抚司审问钦案,另外就是诏狱这边。

大凡在锦衣卫之内混的不得势,一般都会给打发到诏狱这种地方来养老送终,那周番子当年和成海做下那票大案,虽说成海跑出京城之后,自己没了干系,但平日里他和成海关系那么好,也是被众人看在眼中。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身上有了污点,在锦衣卫之中升迁没了指望,结果被派到了诏狱去看守犯人,这几年下来,才是个小小的班头。

大明官场黑暗,这监狱更是又如地狱一般,牢头狱卒百般的盘剥欺凌,而且待罪之身没有那么多的权力,有苦也无法声张,这些监狱里面的官差还往往是借着这些人和亲人们的互相沟通,上下其手,大发其财。

但这诏狱却不一样了,能进入诏狱的罪人往往都是高官勋贵,这些人门生故旧无数,在狱中稍有得罪,外面就要担心打击报复,而且这么高位的官员,没准哪天就要起复。到时候再弄出汉朝时候韩安国那典故就倒霉了。

到了崇祯朝。这诏狱更是个怪地方,每间牢房都是被打扫的干干净净,饮食上从来不敢有一点的克扣。狱卒和差役们更是不敢呵斥打骂,崇祯皇帝喜怒无常,官员起起伏伏,都让人摸不到规律。

崇祯六年,一名兵部的员外郎不知道因为什么罪名被打住诏狱,看守的狱卒讽刺了几句,谁想到一个月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又成了刑部地侍郎。锦衣卫都指挥使自然不会因为这个小小地狱卒和刑部的侍郎动气,结果这名狱卒的下场很是凄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