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初唐傻小子 > 第八十三章 再议立储

第八十三章 再议立储(1/2)

目录

陶公义使计,让物部四人蹦出去,一通胡扯,诈出了魏王亲信的真实身份。

他心中甚感不妙,联想到太子被魏王陷害的事,隐隐地觉得这事非同寻常,恐怕背后藏着什么阴谋呢,于是,就找来手下,吩咐他们赶紧出去,到街上的店铺里淘换一个玉如意回来,要一个颜色、形状大小都跟魏王亲信所拿的玉如意差不多的,以便偷梁换柱。

他手下的伙计很快买来了玉如意。

陶公义花钱买通了一个妓女,让她趁着魏王亲信忙于应付物部四人,无暇分心的时候,偷偷凑过去,把他的玉如意调换了。

随后,陶公义就拿着调换回来的玉如意,带着物部四人离开了妓院。

魏王亲信总算摆脱了纠缠,长出了一口气,把那玉如意赏给了一个妓女,办完了差事,便也匆匆离开了。

转过天来,陶公义正想拿着玉如意去吴王府,向李恪禀报此事,可走到半路上,他派到醉春院打探消息的伙计跑来报信,把皇上到醉春院查魏王,魏王亲信往李恪身上栽赃的事,都跟他说了。

陶公义恍然大悟,情急之下,他想出了一个主意,当即返回,在自己店铺里,靠着杜记茶庄的一侧,放了一把化,重建大日本地干活”

野上也兴奋道:“是啊将军我们终于可以回去了那里遍地都是花姑娘的干活,我们终于又可以随意尽兴了,哈哈哈哈哈”

李恪叹了口气,转过来对陶公义道:“既如此,今晚本王设宴,为陶员外饯行”

“多谢殿下”

当晚,众人欢宴一场,次日天明,众人将陶公义送出城外。

陶公义拜别众人,上了马车,带着物部四人,沿着官道远去了。

程怀亮望着车队的背影,一脸不解,“照理说,这陶员外也是个精明人,如今朝廷上,太子和魏王都倒了,殿下你夺储的希望大大增加,他不趁现在的机会,沾沾殿下的光,抱抱殿下的粗腿,反而就这么走了,真是叫人捉摸不透啊”

李恪摆了摆手,“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朝廷上的事血腥残酷,参与多了未必就是好事,也许他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哪”

张小七催促道:“走吧回去吧咱们的事情还没完呢”

转过天来,李世民升朝,颁布诏书,将太子李承乾贬为庶人,发配黔州,处死侯君集,又将魏王李泰贬为顺阳王,徙居均州。

这场旷日持久的内斗总算彻底结束了,接下来,重新择立太子势在必行。

李世民看了一遍在阶下低头侍立的众臣,不免有些感伤,“朕的大臣都老了呀,如今玄龄被李承乾刺伤,玄成也染了重病,卧床不起,不能上朝了,不过好在景仁身体康复,又能为朕出谋划策了,这总算是一件令朕欣慰的事呀”

岑文本忙出班道:“蒙皇上挂怀,老臣深感愧疚难安,前日臣听闻宫中遭逢大劫,臣痛心疾首,只恨自己拖着一副病体残躯,无法为皇上分忧,好在天佑吾主,皇上逢凶化吉,臣的病也好了,自此以后,臣愿为皇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了,景仁,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李世民笑了笑,“咱们还是来说说立太子的事吧,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臣建议皇上立吴王殿下为储吴王殿下文武双全,这些年来,他所立的功劳,臣已无须赘述,他对皇上、对国家的忠诚是经过战本忙辩解道:“所谓百密一疏,逆党蓄谋已久,层层布局,令人防不胜防,吴王殿下面对诸多困局,偶有失察,也是人之常情,不应求全责备”

“这不是可以推卸责任的理由,请问岑大人,逆党哪次行刺不是蓄谋已久这一次,吴王被逆党利用了,那下一次就能保证他不被利用了吗事关社稷安危,国家存亡,岂容半点疏忽吴王如此轻忽大意,贪功冒进,实在不适合入主东宫”

李世民问道:“那辅机认为,哪个皇子可以入主东宫呢”

“臣以为,晋王殿下乃是皇上嫡三子,依礼,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上理应立晋王为储”

“可是治儿年纪尚幼,朕怕他无力承担国家重任哪”

“皇上,晋王年纪虽小,可才智过人,行事沉稳练达,对皇上至孝,为皇上炼成长生不老丹,苦熬七七四十九日,不眠不休其孝心可感天地,而且,这几年,他潜心在府邸读书,也已是学业有成,对治理天下也很多真知灼见,再加上皇上的栽培,众臣工的辅佐,假以时日,他必会成为一代英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