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一品 > 分节阅读 44

分节阅读 44(1/2)

目录

词。”李靖面色冷峻,摆手道:“一般的统兵大帅为胜利而求胜利,他们或精于战阵,或精于武力等等,他们也许会学会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最大的胜利,这类的统帅只要熟读兵书即可;二流的统帅他们会利用天时地利等因素来影响战局,从而获取胜利,这一类的统帅非但熟读兵书,还要有一定的领军经验,非十数年之功才能做到;而一流的统帅,天地风雷,日月水火、山川河流等等都能为之所用,非数十年之功,战场经验丰富者才能做的到;而绝世的统帅,诸如太公望、张良等人,这类统帅非人力能为之,而是军事奇才,这类统帅,他们的目光已经不在战场之上,而在战场之外。他们也许不能使天地风雷、山川河流为之己用,或许连攻占城池都不会,但是却能在翻云覆雨之间,改变整个战争的走向。所谓善战者无赫赫战功,就是这个道理。末将以为大总管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末将一直在大兴,对于关中之事,末将也是知晓的。三娘子曾在周至一带打败过阴世师,但是又在转瞬之间,形势逆转,打败于渭水边,麾下兵马不过数百人。不但没有改变关中局势,还使的关中局势糜烂,一场战争的胜利是很难改变整个关中的局势的。因为三娘子本身就犯了一个大错误。”

“哦李将军但请说说,秀宁何处有错”李秀宁粉脸一红,凤目一动,灼灼生威。显然是对李靖的话感到非常恼火。

一边的卢照辞见状,面上露出一丝苦笑来。依照史书上对李靖的描述,李靖此人生性谨慎,不谙于权力之争,所以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夺帝位的时候,不敢掺杂其中。但是今日却,冒着得罪李秀宁的危险,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其主要是为了立威。让众将以后不敢小瞧着这个降将,更是李秀宁认为李靖这个人还是有点用处的,以后万一李渊要追究自己的时候,李秀宁好出言相救。

一想到这里,卢照辞也哈哈大笑道:“卢照辞不过弱冠之龄,读过几本兵书而已,当不得靖兄如此夸赞的。照辞自从奉大都督之命来关中,诚惶诚恐,每日都忧虑不已,生怕因为自己的年轻识浅,完成不了大都督交代的任务,这个人荣辱是小,若是坏了大都督之事责任重大。今日得天之助,方取了小胜。也罢,今日就请靖兄帮我们分析一下这关中局势。”

“遵大总管令。”李靖自然知道这是卢照辞给他的机会,当下也不推辞道:“关中局势,犬牙交错,义军、世家、朝廷大军,三者交互在一起。义军虽众,但是无人统领,世家虽多,但是相互提防、相互利用,朝廷大军却是目标明确,平定关中,北上合围大都督南下大军。按照三娘子当初的决策,就是想收服关中群雄,击败阴世师,夺取关中,接应大都督南下。可惜的是,却没有注意到自身的力量。一来没有力压镇压群雄,使之力量不能集中;二来阴世师的骁果大军甚是强悍,又久经训练。所以最后失败了。但是大总管此来关中,一来没有聚集群雄,二来没有直接面对阴世师的骁果大军,而是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策,为义军提供粮草军械,不断的诱使李仲文称王称帝,坚其心,鼓其志,嚣其焰,间其军,使之其将帅离心,使之与阴世师相斗,使之两败俱伤,而我大军却囤积在侧,待两者相争之时,行渔翁之计。义军若胜,不但阴世师力量消弱了不少,而那义军更是惨胜,丝毫不是我等对手,当收其精锐,或攻打阴世师,或攻打关中各处城池,拖住阴世师,不能为之北上,还能寻找战机,不断的消弱阴世师的力量,待敌我力量发生逆转的时候,平定关中,夺取长安不过覆手之间而已。这两位丘将军恐怕就是间其军的结果了。”众人闻言面色一阵大变,那李秀宁等人更是相顾失色,李靖所讲正是卢照辞数月以来的谋划,而李靖不过是在瞬间之内,就将卢照辞的谋划说的如此清楚,甚至连丘师利和丘行恭二人的投降,也能看的出来,是卢照辞挖墙脚的结果。

“哎,幸亏靖兄不是这次出征的主帅,否则,今日想这样轻松取胜就很难了。幸亏阴世师不是靖兄,否则照辞数月的谋划就被击的粉碎。”卢照辞叹息道。这位号称军神的家伙果真是不同凡响,居然对战略和战术的了解是如此的清楚。古人不可欺也

秋风下长安第三十三回李靖用兵

“当不得将军夸赞。”李靖扫了大厅内众人一眼,见众人惊讶的模样,自然知道自己已经初步获得了众人的认可,但是若是想真正的得到众人的认可,融入到李秀宁的麾下,那就必须拿出一番真正的本领来。若仅仅是刚才的一番话来,李靖仅仅只能是作为一个合格的谋士,这不是李靖想要的,他要做一个像卫霍一样的名将,要想做名将,就必须领兵打仗,以一场又一场,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自己要掌控军权,要想掌握军权,就必须得到卢照辞的允许才行,当下双眼不由自主的望着卢照辞。

“靖兄休要着急。”卢照辞本就是要给李靖撑腰的,当下摆手笑道:“如今我军麾下有大军一万八千人,尚有俘虏七千人,合起来就是两万五千人,计有起兵八千人,步卒一万四千,弓弩手三千,不知道靖兄想掌何部兵马或是骑兵,或是步兵”

“步兵。”李靖望着卢照辞,双眼精光一闪,见过明主,但是没有见过这样的明主。这两万多的精兵之中,总的可以分为骑兵和步兵,骑兵虽多,但是也只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按照李靖的猜测,卢照辞下一步的计划就是行渔翁之力,在阴世师和李仲文两者之间,行虎口夺牙之策,如今两军对阵于周至。周至多山,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周至襟山带河,以山重水复而得名,古有“从周至到户县,七十二道河脚不干”之说,足见其河道纵横。骑兵虽然厉害,但是在周至境内,骑兵并不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李靖要证明自己,最佳的办法就是使用步兵,完美的执行卢照辞心中的猜想。当下李靖也顾不得多少,开口就要万余步兵。

“好,给你。”卢照辞没有丝毫的犹豫,就将万余兵马给了李靖。虽然李靖是副帅,但是到底是一个刚刚投降之人,谁知道他的心性如何,虽然他刚刚将卢照辞数个月的谋划说的一清二楚,但是也并不一定就表明着他是一个帅才,就算他是一个帅才,但是并一定,他就能安心为李阀效力。卢照辞居然一见面就让他当副帅,还一见面就将步卒交给他来使用,简直就是大胆。若非李秀宁等人知道卢照辞并无他意,恐怕早就认为卢照辞和阴世师相互勾结,要坏李阀的好事了。饶是如此,还是用异样的眼光望着李靖。

“末将还要一人和一物。”李靖丝毫不理会周围的目光,面色沉静,望着卢照辞。

“要何人何物”卢照辞问道。

“卢照英卢将军和大总管印信。”

“住口,李靖,你好大的胆子。”李神通面色一变,忍不住喝道:“李靖,大总管对你恩宠有加,一个降将,就让你居副帅之位,还将主力交与你使用,你居然还想要大总管印信,你想做什么”李神通暴跳如雷,声音响彻大厅,众人也纷纷望着李靖,显然都认为李靖做的实在是太过分了。大总管印信是什么,那是统领李阀在关中所有力量的凭证,此物若是落在李靖手中,而李靖又心怀二心的话,恐怕不但李阀关中之事随之湮灭,就是卢照辞等人的性命也难以保存。

卢照辞好奇的望着这个后世被人称为军神的李靖,却见他面色沉稳,眼神中闪烁冷静的光芒,丝毫没有李神通的怒喝和众人的怀疑而有所影响。过了好半响,卢照辞放弃了,军神就是军神,目光深邃而睿智,卢照辞根本就不能从其中看出什么来。当下拍了拍手,哈哈大笑道:“李靖就是李靖,卢某佩服。要想指挥这万余大军,是要有点东西,来人,取我的佩剑印信来。”

片刻之后,果见卢庆捧着卢照辞的佩剑印信走了出来,卢照辞取了过来,站起来,走到李靖身前,道:“靖兄,这是我的佩剑印信,另外,照英也归靖兄麾下。”

李靖沉稳的面容上露出一丝异样来,也站起身来,双手接了过来,道:“末将必不会辜负大总管厚望,为大总管取下李仲文和阴世师二人的脑袋来。”

“好,得靖兄一句话,卢某也可以高枕无忧了。”卢照辞点了点头,李靖是何许人也,大唐军神,一言九鼎,既然他说能取李仲文和阴世师的脑袋,那就必然能取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