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一品 > 分节阅读 430

分节阅读 430(1/2)

目录

我军从辽河出发,恐怕还没有到新罗,就被对方所杀了。毕竟高句丽虽然明面上是我朝的附庸,可是对方执政的渊盖苏文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当年渊氏就曾经杀了我们不少的汉人,所以通过辽河虽然近一点,但是恐怕不能到新罗,我们只能走百济,或者说通过汉江流域,才能进入新罗。毕竟百济也是我朝的属国。”崔浩然嘴角露出一丝苦笑道。

“走汉江那就是走水路了”苏定方皱了皱眉头,走水路,也就是通过大海,才能到达汉江。要知道海上和不同于陆上,海上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苏定方是马上的将军,对于海上还是怀有一丝恐惧的,可是一向到自己的任务的时候,也只能暗自咬牙。

“将军不必担心,如今我朝已经造出了五牙巨舰,行走在海上,如同陆地上一般。”崔浩然一见苏定方如此模样,当下笑呵呵的解释道:“我们此行去登州,自然有水师护卫我们前往。听说这次护卫我军的人姓张,叫做张宣凝的人物,在海上不知道剿灭了多少的海盗,他的旗号一出,海盗们望之而遁。十分的厉害。这次出海,有他相助,何人能犯虎须。”

“他将护送我等到什么地方”苏定方神情一动,紧张的问道。

“这个并不知道,但是下官以为最起码是汉江口,不可能将我等丢在大海之上的。”崔浩然摇了摇头,道:“总参谋部、兵部下的文书,是直接下到登州水师的,下官并不知道。”苏定方闻言点了点头,却是不再说话了。

“将军,听说陛下准备迁都洛阳,不知道可有此事”好半响,忽然崔浩然脸上露出一丝好奇之色来,小声问道。自从世家诞生以来,关东、关中世家一向敌对,而京师一向是争夺的焦点,定都长安,则关中世家胜,定都洛阳,则关东世家大兴。今日京师中有传言,说贞观天子有意迁都洛阳,顿时在长安城中引起了一阵广泛的争论之声。

“呵呵,无论是长安也好,或者洛阳也好,都是帝王之基,又有什么不同的呢”苏定方自然也知道这个争论,只是在他看来,定都长安和定都洛阳其实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只要国力强盛,皇帝英明,哪里不都是一样的吗只是贞观天子想定都洛阳,他苏定方自然也是支持的。

东宫之争第三百九十五回善德女王

第三百九十五回善德女王

庆州,同样是庆州,只可惜的是这里的庆州并不是大唐的庆州,而是新罗的庆州,这里是作为新罗国都所在,新罗当代皇帝新罗善德女王就是在这里制定了一项又一项政策,就是在这里发布圣旨命令,让新罗大军出征各地,夺取了汉江流域肥沃的土地,使得新罗国力大增,为新罗三国中占据了强势地位。就是高句丽和百济两国联合起来,也不敢小瞧着这个新罗女王陛下。

大殿之上,新罗女王善德容貌秀丽,粉脸之上,充满着诱人的光泽。只是凤目之中闪烁着异样的威严,让她这个美貌女子端显了不凡。在她的下首,有上大等阏川,太尉金春秋、大将军金庚信等等人都云集一堂,在新罗起初实行贵族民主制,由朴、昔、金三姓贵族交互继承王位,其他贵族按不同的身份骨品,担任高低不同的官职。国家大事须经国王和高级骨品的贵族参加的“和白”会议决定。开始,王位的袭承只有最显贵的圣骨血统家族才可选拔人选。而其他的官位高低也是由骨品所决定的。别看阏川的官位最高,可是按照骨品来说,他比不上金春秋和金庾信。这二人虽然年轻,可是却身居高位,谁让他们二人乃是真骨呢

“你们说说,这个时候,上邦天朝派遣官员来此是所谓何事”金德曼皱了皱眉头,对众人说道。对于大唐,金德曼并没有去过大唐,可是却是闻名已久,但是自从新罗衣冠子弟薛罽头留学大唐之后,给新罗带来了大唐最新的消息,让金德曼对大唐更加敬仰了。英明神武的皇帝,廉洁聪慧的大臣,作战勇猛的将军,以及那些舍生忘死的士兵,都足以让金德曼对大唐产生羡慕之心。若是新罗也有如此的实力,恐怕早就统一了新罗三国了。

“无非是用来册封的。”金庾信年纪轻轻,虽然是军事奇才,可是到底是没有到大唐去过,并不知道大唐的实力,加上刚刚占领了汉江上游,心中自大,面上露出得意之色,冷笑道:“大唐自诩为天朝上邦,这个时候恐怕又是想让我们去进贡的。”

“大王,不知道大王注意到没有,这次大唐护送的舰队直入汉江,由汉江到金城,沿途让我们引路而已。虽然来意不明,但是大王,还是要小心点好。”金春秋相貌英伟,他的声音很洪亮,双目炯炯有神,顾盼之间很有威风。他是真骨出身,虽然年纪轻轻,可是很有威望,能文允武,是个难得的人才,所以深得善德女王的信赖。

“大上等,你怎么看”善德女王双目一动,寒光一闪,又对阏川问道。

“利用,拉拢。”阏川面色红润,神态潇洒,在新罗也是一个难得的美男子,只见他摸着下巴下的胡须,淡淡的说道:“天朝皇帝陛下听说正在和草原上的恶狼进行激战,更何况还有一个国家没有被攻下来,所以需要我们的支援。”

“大上等说的可是高句丽”金德曼双眼一亮,身形前倾,紧张的说道。

“不错,正是高句丽。”阏川自得的点了点头,他对金德曼的如此表情很是满意,点了点头道:“当年高句丽人曾经杀了不少的汉人,天朝皇帝肯定会找他们报仇的。辽河之东,土壤肥沃,可是一个好地方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