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一品 > 分节阅读 445

分节阅读 445(2/2)

目录

“太子殿下终于薨了。”岑清影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缓缓的转了过去,美好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门缝之中。她要为她自己做点准备了。旧的太子薨了,帝国就会出现新的台子,这个太子就是越王殿下,她身为越王妃,恐怕不久之后也要入主东宫,作为新的东宫之主了。所以她要准备一番。她还知道,跟随她一起进入东宫的还有太原王氏之女。为了这一点,她更要准备了。

“辅机,你来了”岑文本等人到了朱雀门下,却见朱雀门下早就是灯光无数,车马拥挤,文武百官都已经赶到这里来了,而更让人惊讶的是,长孙无忌这个时候也赶了过来。脸上虽然有一丝悲伤之色,但是岑文本却看的出来,在悲伤之中,更多的却是喜悦之色。是啊太子殿下薨了,那太子之位就必须有人来继承,这个入主东宫的人只有越王卢承烈了。这个卢承烈可是长孙无忌的外甥,难怪如此兴奋,只是他这个兴奋劲,岑文本看了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太子殿下乃是日后的帝王,可以有人辅佐,但是绝对不能为他人所掌控,当年的崔仁师就是不明白,所以结局是很悲惨的,这个时候卢承烈入主东宫,同样也是需要人辅佐的,在以前,或许卢照辞还能允许长孙无忌的存在,有些事情可以代替卢承烈做出决定,可是如今卢承烈若是成了太子,事情恐怕就不一样了,长孙无忌也仅仅只能辅佐对方,成为对方的臣子,一旦位置摆正不了,就会成为第二个崔仁师。作为暂时的盟友,岑文本只能是深深的叹了口气。诱惑在前,能忍受的住诱惑的人还是很少的,看看这个长孙无忌,就是如此。一想到这里,岑文本更是觉得应该离他远点。

“首辅大人。”这个时候,一个声音在岑文本耳中响起,却见是王珪小心翼翼的站在一边。灯光之下,脸色平静。

“什么事情”岑文本点了点头,又是一位太子的姻亲,说起来,和自己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岑文本只能打了一个招呼。

“登州水军来报,我大唐使臣崔浩然和苏将军已经从新罗启程,一个月后就能到达大唐边境。下官想询问一下该用何种礼仪来迎接新罗公主”王珪小心翼翼的问道。脑袋低垂,虽然看不出脸色神情如何,但是一见此模样,不用看也知道很是恭敬。

“虽然对方是公主,但是进入我大唐就不是公主,就是皇妃了。接待皇妃应该是何种礼仪,你们礼部自己决定就是了。”岑文本皱了皱眉头,又摇头道:“或许什么礼仪你们都不用想了。”王珪身形一僵,面色一动,又行了一礼,口中说了一声是,缓缓的退了下来。他自然听懂了岑文本言语之中的意思,或许是不用准备什么礼仪了,因为太子殿下薨了。该有什么样的礼仪,都是由皇帝一言而定,多少日内,民间不准有喜庆的日子,也是由天子来决定。更何况,天子所娶的不是皇后,而是一个皇妃,甚至连皇妃都算不上,对方也仅仅只是一个属国的公主,在礼仪方面自然不用计较太多了。只要不被自己的对手抓上把柄就是了。

这些王珪不知道吗不,他知道,只是他想借着这个机会和岑文本说上几句话而已,也好拉拉关系。

“太子殿下薨了也好,否则的话,不光是我等为难,就是陛下恐怕也不好办。”岑文本却是松了以口气,暗自寻思道:“陛下显然是不想做一个杀子的罪名,更是不想在史书上留下恶名,但是若是不废掉太子殿下,这帝国难道真的交给太子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薨掉,皆大欢喜啊只是太子殿下真的薨了吗”在心中,岑文本心中忽然闪烁着一个诡异的念头来,这个念头都让自己感到好笑,所以转眼之间就将这个念头抛弃在脑后,认真的看着眼前高大的朱雀门,等候着朱雀门的打开,对周围的议论之声充耳不闻。

只是岑文本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与自己只有一门之隔的皇宫大内之中,坤宁宫内,正演绎着一场生死别离。瘦弱的太子卢承祖一身白衫,天子卢照辞、皇后崔莹莹脸上都露出不舍之色,那卢承祖更是双眼通红。太子殿下并没有死,原来这一切都是一个烟雾而已,就是为了掩盖卢承祖离开皇宫的事实,但是从此之后,天下之中,再也没有卢承祖这个人了,有的只有武夷山下的卢念祖其人了。

“父皇、母后,儿臣不在京师,不能侍奉膝下,还请父皇和母后保重身体,勿以儿臣为念。”卢承祖恭恭敬敬的朝卢照辞和崔莹莹拜道。

“皇儿,皇儿,起来,起来。”崔莹莹虽然是一国之母,地位尊崇,公私分明,但是卢承祖到底是她的儿子,此刻母子分离,世上恐怕再也没有多少比这个更加残酷的事情了。崔莹莹再也忍不住扑上前去,一把抱住卢承祖,泪眼婆娑,忍不住痛哭起来。场面十分的感人。就是卢照辞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皇儿,从此之后,你再也不是皇家之人了。”卢照辞深深的叹息道:“你放心,在武夷山下,父皇给你建了一所别院,在那四周,都是父皇留给你的九名精锐,对朕忠心耿耿,呵呵,你先在那里住下,什么时候,待朕和你母后老了,也会去那里的。到时候,你就能见到父皇和你母后了。”

“皇上,是真的”率先说话的并不是卢承祖,而是崔莹莹,只见她凤目通红,这个时候又闪烁着一丝欣喜之色,还有一丝怀疑的模样来。

“那是自然。”卢照辞想也不想,就回答道:“你以为朕喜欢当皇帝吗哼哼,每天都要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书,处理那么多的事情,若非有宣德殿的几个人帮助朕,辅佐朕,恐怕朕早就是支撑不住了,再说,一个人当久了皇帝,就算他一开始英明,到了后来他也会缓缓被权力所腐化,不再是一个明君了。所以还是在合适的时候退位的好,没事的时候,可以去民间散散心,看看大唐的大好河山,也是不错的。”卢照辞说的话倒是很有历史根据的,无论是哪一个皇帝,就算他是盖世明主也好,在当政的前期,他都是英明的,甚至有些昏君当政的时候,前几年也都能以国事为重,但是时间久了,就会被权力所腐朽,彻底的成为权力的奴隶,若是深处低层倒也没什么,但是在封建社会中做皇帝,那影响可就大发了。想想看看,从历史中的商纣王开始,到后来的历代帝王,无论是不是有名的或者不是有名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等等都是如此,到了后期,昏庸无能,或是沉迷于女色,或者就是好大喜功,或者就是求仙问道,不理朝政等等,没有一个能有当初继位时期的雄心壮志的,再看看那些昏庸之主,历史中的宋徽宗也曾经英明过几年,到了后来就不行了。以至于到了后世,皇帝只能以十年为期限,大概就是因为如此。卢照辞不能确定自己以后会不会成为一个昏庸之主,但是他能确定的是,在自己壮年时期,某些无聊或者昏庸的举动是做不出来的。既然如此,还不如急流勇退,在史书上留下好的一面,甚至能给后世君主留下范例。大唐不是永世不灭的,可是如此或许能让它生存的时间更长一点。

“不光是朕,就算以后的帝王,只要他姓卢,就必须接受这个规定,这是朕对大唐历代天子的规定,以后是要写入祖训的,违背祖训者,画像是不准悬挂在奉先殿内的。”卢照辞淡淡的说道:“皇权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东西,谁都想得到它,谁都想掌握在手中,谁都想永远拥有它,所以有的人希望自己长生不老,永远的做皇帝,却不知道的是,一个人皇帝当久了,他就会为所欲为,就会败坏自己创下的江山,会毁掉祖宗留下的基业,只有在快要衰老的时候,放弃皇位,让新生一代继承皇位,才是最佳的选择。这样一来,可以使的帝国统治者永远保持年轻旺盛的生命力,能够保证清醒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震慑那些反对者,保证帝国长久稳定的运行下去。如此一来,大唐王朝虽然不至于千秋万代,但是其存在的时间肯定是很长的。最起码不会像前隋,前李那样,仅仅二世就垮了。承祖,这样你总能放心了吧待承烈长大成人,能够单独处理朝政大事的时候,朕和你母后就去武夷山下,那里弄不好就是我卢氏的第三个堂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