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一品 > 分节阅读 456

分节阅读 456(2/2)

目录

“先生来的正是时候,那就开始吧”卢照辞朝岑文本点了点头,道:“诸位将军想必也知道,高句丽和百济已经联手了,要解决新罗问题,三国虽然都是我大唐的属国,可是高句丽和百济已经多年都未曾前来拜见过朕了,新罗女王感到十分的气愤,所以兴兵讨伐,双拳难敌四手啊新罗的实力是抵挡不住高句丽和百济的联手进攻的,朕想,朕作为宗主国,这个时候,就要让那些属国们看看,什么才是宗主国,什么才是属国。所以朕准备东征高句丽。”卢照辞脸上露出一丝轻松的笑容来。要知道改变一个人也许很容易,但是若是想改变一个帝国的人恐怕是很难得了。

想在历史中,李世民也曾想着东征高句丽,那个时候,他手中谋臣如雨,名将如云,也想饮马鸭绿江边,数十万大军气势上虽然比杨广弱了一些,可是其实力远在盖苏文之上,这样的明君,曾经击败过草原骑兵的圣主,照样是败在辽河之边,这是李世民不行吗这是李世民手下的将领不行吗当然不是,李世民军事才华远在杨广之上,李世民手下的将领更不是宇文述那些人可以比拟的,李世民手下的精锐同样不下于那些骁果大军,可是照样是败了,这一方面是与气候有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与当时的民情有很大的关系,大唐上下都对高句丽恐惧不已,视辽东为死亡之途,前锋稍微有点挫折,就不敢向前,李世民就算再怎么有本领,面对这种情况,恐怕也是没有办法的。所以李世民到死的时候,也没有征服过辽东这片土地,倒是他的儿子李治,自己躲在太原城中,整个高句丽就被纳入了大唐的版图之内。战争之所以这么顺利,一方面唐军确实是精锐,而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唐的子民们都忘记了前隋末年时期的那场惨痛,而四方来朝,天可汗的荣誉更是刺激着这些人,使的民族荣誉感告诉上升,使的大唐上下有信心击败高句丽,加上徐世绩、薛仁贵能名将的指挥,新罗的夹击,不费吹灰之力,就征服了高句丽,完成了李世民从来就没有完成过的事业。

“陛下,您说怎么打就怎么打,我虎豹骑愿为先锋。”恶狼将军刘波闻言,双眼一亮,站起身来,拱手说道。只是长孙无忌等人见状不由的皱了皱眉头。

“陛下,臣不知道陛下是想使高句丽臣服呢还是想高句丽的版图彻底的纳入大唐疆域之中,使高句丽的子民成为陛下您的子民呢”长孙无忌出言说道。

“怎么,这有区别吗”卢照辞好奇的问道。其他人也纷纷望着长孙无忌,只有岑文本皱了皱眉头,这个长孙无忌明摆着就是多事,征讨辽东之事,贞观天子早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作为臣子只要认真执行就行了,何必说那么多呢不过,他并没有说这些,而是静静听着长孙无忌的分说。

“陛下,虎豹骑乃是国中精锐,咳咳,他们只重视战果,不重视过程,在进攻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百姓的伤亡,这样一来,容易引起高句丽百姓的反抗,臣以为,若是高句丽愿意将版图纳入大唐版图之内,由大唐置官吏,布军队,能减少一些杀戮,也不失一件好事,总之臣以为,能以最小的代价征服辽东是最好的,臣听说,颉利可汗到现在还没有捉到,不如派虎豹骑去草原。这也是物尽其用。”

“长孙大人,你这样讲话末将就不同意了。”刘波闻言面色一变,站起身来,不满的说道:“进攻异国,就必须要用到虎豹骑这样的军队,能对对方产生震慑作用,能减少我军的损失。末将以为,让末将去高句丽,其作用远比在草原上打仗。”

“好了,好了。”卢照辞皱了皱眉头,望着众人说道:“朕当年在霍邑的时候,听闻前隋杨广之事,曾感叹杨广坐拥百万大军,将士无数,骁勇精锐,而高句丽才多少士兵,最多不过三十万万人而已,如何能抵挡杨广的三次进攻,而且前两次进攻,一口气灭掉杨广数十万之人之多,这样的战果是如何获得的,难道高句丽的士兵都是天兵下凡不成能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后来,朕才发现到,根本不是这样的,这些不是因为高句丽很强悍,而是杨广太无能造成的。百万大军,居然想着不战而胜,军中将领每一步行动都要得到杨广的圣旨才能做事,自己征伐对方,还期望自己能做个圣主,能不战而降,一听到对方投降就兴奋不已,命令部队停止进攻,让对方有了喘息之机,还如此三番五次的被人愚弄,真是让人笑话。如此帝王,就算拥有一流的士兵,却只有二流的将军,三流的统帅,入不入流的皇帝,如何能打胜仗诸位将军,你们说是不是很有趣。”

众多将军闻言脸上禁不住露出一丝笑容来,那刘波更是哈哈大笑,丝毫不顾及场合,更是不顾忌长孙无忌的面皮,谁都知道,贞观天子说这些话,就是用来讥讽长孙无忌的。

“你们记住了,对敌人仁慈,那就是对自己的士兵残忍,士兵们将自己的性命相托,难道就是让你们这些做将军,做统帅的来展现自己仁义的一面的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高句丽是跟什么东西,听说是商朝遗民,哼哼,多少年过去,居然将我大汉将士的尸骨列成京观,对付这样的人,朕不灭了他全族,已经是很仁义了,难道还想着向他们让步吗朕不是杨广那个傻蛋。”

东宫之争第四百二十回兵分三路

第四百二十回兵分三路

长孙无忌面色涨的通红,脸上隐隐有不甘之色,嘴唇直哆嗦,却是没有说什么,说实在的,他说这些话并不是针对那些将领的,他也是在为帝国考虑,高句丽和新罗等民族,他们虽然对于大唐来说,很是弱小,根本不能抵挡大唐军队的进攻,击败高句丽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可是击败高句丽并不等于就能占领高句丽,就能将对方的领土纳入自己的版图之内,就能将对方的百姓收为己用,这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在这中间还是有许多程序要走的,最重要的就是民心,若是杀戮太盛,就会激起民心的变化,那些高句丽和新罗的百姓就会不认可大唐的统治,他们就会兴兵造反,将大唐的数十万大军都拖入战争的泥潭之中,大唐也会因此而分心,将自己的军队安置在新罗三国那个弹丸之地,甚至到了最后,大唐不得不放弃这个花费了巨大气力才占领的弹丸之地,这对大唐来说是相当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