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分节阅读 79

分节阅读 79(2/2)

目录

“嗯,它们对我似乎并不感兴趣”

张海诺一边起身一边回答他,在整理衣装的时候,希特勒瞟了一眼他那块朗格牌机械手表。这虽然只是不经意的一眼,却依然被张海诺敏锐的捕捉到了。

“我今天就该回不莱梅去了。货主还等着我开船呢要是丢了这份差事,那可就很不妙了”张海诺走到希特勒的床前,从受伤摘下这块产自德国东部、在当时也算小有名气地手表。

“这是我的老上司罗德里克冯赫森送给我的礼物,我想转赠给先生,还望先生不要嫌弃”

“既然是老上司赠送给您的礼物,自然是意义非凡了。我怎敢接受如此贵重的礼物呢冯芬肯施态因先生的好意,我记在心里了”说着,希特勒露出一脸淡定的微笑。

“这块表若能为希特勒先生报时,也是在下莫大的荣幸了先生不用推辞,请收下吧”张海诺将手表放在希特勒面前,然后静静地看着他的反应。

这样一块做工精致、走时准确的表,在战前大约要卖5到6个金马克,马克可以贬值,但它的价值却不会有太大的浮动,这也就是为什么马克在1923年成为废纸但资本家和投机商反而能够大发其财的原因当平民们一觉起来发现在银行地存款只能买到几根胡萝卜的时候。商人们仓库里的食品和日用品却不会失去价值。人们不得不变卖家里值钱的东西来换取食物,投机商们则趁机哄抬商品价格。最终将平民们的积蓄一扫而空。

小胡子不再推辞,他默默拿起手表,用手指轻轻摩挲着它那反射着金属光泽的表面,良久,才将它收入上衣口袋里。

“非常感谢,冯芬肯施态因先生如果您不介意的话,以后可以叫我阿道夫”

张海诺不仅不会介意,反而求之不得,他微笑着说道:“好的,阿道夫,您以后就叫我海诺吧可惜这次我急着回不莱梅,等我们下一次碰面的时候,一定好好聊个痛快”

希特勒仰起头,“期待我们的再次碰面”

许多年之后,张海诺仍会记起这个早晨,因为在他地印象里,这是小胡子难得平静而正常说话地一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地讲演将越来越情绪化,就连平时交流的时候,也常常“走火入魔”。

与希特勒告别之后,张海诺去了一趟慕尼黑的陆军档案部,可惜的很,那里的档案已经在之前的“”中丢失了一部分,军官们正试图重新整理这些资料,但是工作量巨大。对于张海诺的请求,他们也是爱莫能助。

在这种情况下,满心失落的张海诺只好先返回不莱梅再做打算。等他回到快速号上时,赫森和将近一半的艇员已经将他们的家人接了来,为了安顿这些人,赫森已经让人将一个较小的船舱改造成为住舱,在里面加设吊床和双层钢架床。

见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按计划进行,张海诺很是欣慰。他稍作休整便登上了前往威廉港地火车威廉港与不莱梅之间只有区区四十公里,只消一个小时就能抵达,不过这天雷德尔却不再军港之内,张海诺只好留下口信,说自己两天后再来拜访。

趁着这两天时间,张海诺走访了不莱梅的几家商业协会和造船厂。虽然英法等战胜国竭尽所能的从德国榨取油水,却并没有将德国各个造船厂的设备列入赔偿清单。一来是因为这些设备过于笨重,但更加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各国造船厂的设备标准和口径并不相同,德国的造船设备拿到英国也许只能作为废铁来卖,再加上运输成本,这就成了很不划算地买卖,而船舶工程师、技师也是基本相同的道理大英帝国从来不缺这方面地人才,他们也从骨子里瞧不上四年里被自己的海军死死压制的德国海军及相关的辅助人员。

这对于张海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不过他随后在和一个经常帮人办理移民美洲事务的工业设备供应商那里。得知了另外一些情况:在战争结束后的一年时间里,已经有大约一成到两成的高级船舶工程师移民国外,他们此举不但是为了躲避国内混乱地局势,更是因为现在各大造船厂都由于订单缺乏而导致无法开工,就算是不莱梅威塞尔那样在战争中为德国海军建造了不少主力舰的大型船厂,目前的开工率也还不到百分之三十试想一下,当德国海军不被允许建造大型舰船,整个欧洲在战后的经济又相当的不景气。船厂从那里找订单呢

为此,造船厂的股东们不得不辞退大量的熟练工人和造船技师,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又削弱了市场购买力,德国地经济正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

没有订单,造船厂的管理者们虽然极力挽留自己的精英人才,可是为数不多的保底工资却敌不过可怕的通货膨胀。当多年的积累正在以几何倍数缩水地时候,对于这些靠技术吃饭的工程师和技师们,只能先考虑自己和家人的肚子问题,再来谈爱国了。

这样的情况旁人听了也许只会唉声叹气,但对张海诺来说却不至于太糟,这也意味着他有很大的机会将这些技术人才聘往巴西。在回去和赫森商量之后,他们决定立即分头行动,由赫森专门负责在不莱梅招揽民用造船业方面的人才通过报纸发招聘广告或是在码头上发布招募传单、进行现场招募,对那些自愿跟随他们前往巴西工作的人进行最简单的考核,通过者将安排他们一同返回巴西。

张海诺这边。则亲自负责和潜艇、军舰有关的人才。在他看来,一个优秀的潜艇工程师远比十个、二十个轮船工程师有价值。不过,军用舰艇方面地高级技术人员并不会像普通地船舶工程师和技师那样流落在不莱梅街头的人才市场上,他们往往直接受聘于海军造船厂或是在战争中为德国海军建造舰艇地各地造船厂,除非这些船厂倒闭或是他们自己主动跳槽,否则就需要花一些气力将他们“挖”来。

要挖到这些宝贵的人才,张海诺首先要有办法找到他们并和他们接触,好在两天之后,他在威廉港和雷德尔接上了头。雷德尔交给他一份名单,上面是一部分潜艇设计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基本资料,包括他们的姓名、简历和最新的住址。

张海诺数了数,这里面只有区区17个人,很显然,德国海军界在这方面的人才应该不止两位数才对。雷德尔解释说这些资料在海军部算是相当保密了,他还是通过一个在后勤部门担任小主管的旧识才好不容易弄到这些资料。

张海诺也理解他的难处,毕竟,雷德尔在品格上是个非常传统的德国军人,让他做这些已经“格外开恩”了,要让他亲自带着自己去船厂挖人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一起用过午餐之后,张海诺向雷德尔道别,然后根据这份资料开始了他的猎头生涯。

这张名单上的第一个人,就是在德国海军潜艇界享有盛誉的奥古斯特冯舍宁爵士,张海诺听过他的名字。因为u系列潜艇中有将近三分之一是出自于他之手,此外他还参与设计了实用性能受到海军官兵一致称赞地ub系列潜艇。当德国的u艇部队在1917年初创下令世人震惊的战绩时,这位潜艇专家也被德皇授予了蓝色马克斯勋章并获封贵族爵位。

列于奥古斯特之后的,是在潜艇界同样声名在外的汉斯特歇尔,此人是基尔日尔曼尼亚造船厂的首席潜艇工程师,他的最大贡献在于潜艇用地柴油机方面,而日尔曼尼亚造船厂在整个战争中总共建造了包括u级、ub级、uc级和远洋运输潜艇“德意志”号、“不莱梅”号在内的84艘潜艇。

这两个人名头地确不小。但是张海诺担心的也正是他们在业界的声望正所谓树大招风,也许他们老早就被英国或者美国政府高薪聘请了去。就算没有,他们也有可能不屑于跟着张海诺到远离欧洲大陆、相对偏僻的巴西去。虽说如此,他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按照资料上的地址寻了过去,可惜的很,两位专家地住所都有专职的海军人员把守,并且杜绝一切访客,他甚至连两人的面都没有见上。

头两个目标就碰壁而归。但张海诺并不气馁,他相信以海军部和各造船厂目前的能力,最多只能将一批最顶级的工程师保护起来,至于在名气和实力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