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2(2/2)
“就目前的技术而言,柴油机的体积过大。且在高功率航行时会产生剧烈震动,从而影响到火炮精度。其实我们在战争中曾试着在两艘新造的战列舰上使用柴油机动力,但这些尝试后来都失败了。不过,柴油机在油耗率方面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地,搭载同样重量的燃料,使用柴油机的船只续航力要远远超过使用重油和煤炭的船只”
看到马丁博士一副认真的表情,张海诺决定进一步让他放松警惕。
“这两者不可以互补吗博士,我的意思是在一艘需要进行远洋作战的军舰上。可不可以既装重油锅炉又装柴油机,这样巡航时只使用柴油机,作战时使用重油锅炉,就能既保证续航力又能提供一定的最高航速”
马丁想了想,“这在理论上是可行地,但前提是将大功率柴油机的体积减小到一定的程度。以现今的柴油机技术还达不到也许10年后技术就能进步到那种承担,但也许30年都不够”
“那么马丁博士今后准备投身于这方面的研究吗”
马丁一愣,紧接着一脸无奈的摇摇头,“先生也看到了,目前船厂新建地货轮所采用的都是传统的燃煤锅炉,因为它们比重油锅炉和柴油机都要便宜战争中为了配合雷击舰和鱼雷艇的建造,船厂组织了一个柴油机研发部门,可是战争一结束,所有人都被调回原来的岗位了再说,用不了多久这里的机器就要被英国人拆走。造船厂也就变成一具空壳了”
“真是可惜啊”
张海诺一起摇摇头。可若不是这种情况,他要想从造船厂挖走这方面的人才。余地恐怕就很小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张海诺时不时的找马丁聊上一聊,内容大都是和柴油机方面的发展有关地。张海诺虽然不是这方面地行家,但对未来舰艇动力系统的发展还是有所了解地,凭这些就足以勾起马丁这样一个柴油机专家的胃口。到了最后,他悄悄告诉马丁,自己在巴西投建的船厂不仅要建立专门的柴油机研究部门,还准备积极从德国引进这方面的人才和技术。
马丁嘴上没有说什么,而张海诺也没有立即向他发出邀请,而是用平常聊天的口吻告诉巴西政局稳定、消费水平低,切经济和工业都在快速发展,如今前往巴西的德国移民也越来越多。在说出施奈德船厂已经从巴西政府那里拿到了若干永久居留身份的名额、像马丁这样的专家全家过去都能很快办妥移民手续之后,张海诺欣喜的发现马丁已经开始动摇了
赶在协约国派来的监督专员抵达之前,张海诺他们和威塞尔造船厂的总体合作协议终于在各个方面达成了一致,眼看上百万美元的大项目即将到手,塞肯道夫他们自然不会拒绝张海诺的小小附加条件让马丁博士以“技术专家”的身份长期留在施奈德船厂工作。
两周之后,英法等国派来了查封工厂设备、负责拆迁和拍卖的监督专员,在清查了工厂的机器设备之后,他们随即公布了拆除和拍卖计划:包括威塞尔造船厂在内的十余家德国造船厂、以克虏伯为代表的德国军火工厂的设备,都将进行拆除,拍卖面向所有的外国公司,并采用现拆现卖的方式进行。
在公众眼里,英法这样的暴行简直无耻到了极点,他们就像是一伙强盗,不但冲进别人家里拆东西,拆了还肆无忌惮的当场进行拍卖,普天之下这样荒谬的事情大概也只有英国人和法国人能做得出来
张海诺虽然对协约国也是心存鄙夷的,但这无疑给了施奈德造船厂一个扩充实力的好机会。不仅是造船设备,张海诺还让赫森前往蒂森工业区看看有没有机会买到克虏伯军火的生产线,可惜的是,协约国在军火制造设备这方面还是较为谨慎的,他们宁可将这些设备当作废铁出卖,也不愿意将包括关键设备在内的机器成套卖给一个陌生的巴西造船厂。
最终,在塞肯道夫和造船厂内部人员的帮助下,张海诺以远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了威塞尔超过三分之一的机器设备,另外一些则被来自荷兰、丹麦和挪威的造船厂买走。
至于不莱梅威塞尔造船厂,在遭遇这次重创后并没有就此沉沦,和约监督委员会的人员撤离之后,他们对造船厂进行了重组,不久之后便通过动用储备资金和贷款买来了新的设备,以巴西施奈德造船厂3艘远洋货轮和3艘油轮的订单为契机,他们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造船能力,从20年代中末期开始又陆续恢复了各型军用舰艇的建造。
无独有偶,和威塞尔遭遇相似境况的克虏伯也在暂时的沉寂之后设立新公司、建立新工厂,买下新煤矿,产品主要销往苏联。后来,在德国参谋部的要求下,克虏伯家族秘密参加了德国的重新武装,1926年制造出了第一批装甲车,两年后恢复了大炮生产。
强烈求月票
崛起之路崛起之路第51章拯救埃德文
崛起之路第51章拯救埃德文
从不莱梅威塞尔造船厂顺利带回合作协议,并买下大批船厂设备之后,张海诺他们开始筹措运输这些设备机器用的货轮,同时,他们还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人口”艇员及其家属共计163人,赫森他们在不莱梅雇佣了3名造船工程师、9名技师和42名熟练的造船工人,这些人都愿意到巴西去定居;张海诺聘请来的3名潜艇专家中只有克莱斯特孤身一人,另外两个都带了助手和家人,这里又是19人;威塞尔造船厂提供的46名技术和辅助人员将在一周后做好出发准备。
这样一来,要乘船前往巴西的总人数已经接近300人。
快速号只是一艘远洋货轮,如果将货舱全部改造成住舱的话,倒也可以装载两三百号人前往巴西,但这样一来船上的居住条件就非常差了。考虑到这之后的一系列问题,张海诺最终同荷兰的皇家船运公司签订一份大额运输协议,租用包括5500吨级的邮轮“斯特罗根”号、7500吨级的远洋货轮“王冠”号在内的7艘轮船,以尽快将这里的人员和设备运回巴西。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日历已经翻到了1919年的11月,这距离张海诺他们初抵不莱梅港已经过去了7个星期时间,绝大多数艇员都已带着他们的家人归队,但是在清点人员之后,大家发现唯独缺了埃德文和罗德两人。
再三确定之后。张海诺从艇员们那里得知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