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分节阅读 86

分节阅读 86(2/2)

目录

“噢,对了听说在里约热内卢有个很大的航空公司。他们拥有飞艇和飞机,那些飞艇比云彩还要庞大。好像每个月都会在巴西和美国之间往来一次,运送乘客和邮件,要比坐快船还要节省时间呢”弗洛伦丝满怀憧憬地说道,很显然,她并没有亲眼见过这种东西。

“在战争的头两年,德国强大的齐柏林飞艇部队曾让英国人胆寒,他们经常从德国飞到伦敦进行轰炸。英国人对此却束手无策”张海诺这句话,说得并没有太多的底气,因为接下来,就该英国人改进了自己的飞机和武器,齐柏林飞艇就开始倒大霉了,轰炸英国开始变成得不偿失的行为,最终只能黯然收场。

“战后英法倒是没有限制我们建造飞艇,不过以眼下的经济情况。没有人花钱造飞艇,就算造了,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够买得起票吧”两位专家中,年纪稍小一些地马休显得较为悲观。

“不,我觉得只要有人造出飞艇并用来载客,就一定会有人买票搭乘在德国。永远不缺乏有钱人,就算是老百姓穷得连面包都买不起,那些富人照样过着奢靡的日子”年长一些的艾尔顿,今年已经52岁了,年龄的因素显然让他对社会现象看得更加透彻。

施奈德颇有感慨的附和道:“是啊,富人天天美酒美食,穷人天天饿肚子”

“我们以前总认为是荒蛮之地的巴西,现在的日子反而比欧洲好过对吧”

张海诺又开始以巴西之长来“诱惑”这两位专家,造船厂今天的建设和明天地运营与发展,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而在德国国内。这些专家虽然收入不菲,但仍属于工薪阶层。一旦经济危机爆发,他们依然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艾尔顿和马休只是苦笑着摇摇头,对此也不说什么。

反正来日方长,张海诺也不急着让他们作出决定。此刻,他心里更多的是在想航空方面的事情随着战争的结束,各国都将有大批地军用飞机退役下来,英美法都是这其中的大户。在战争结束后从德国雇佣退役飞行员并不是难事,他已经开始盘算着下次前往纽约的时候试着买下那么一两架飞机了,然后再让弗雷德担任飞行教练,培训对航空有兴趣的艇员学习驾驶飞机,一个小型航空公司所需要的条件也就基本满足了

南行的列车,载着张海诺他们一行人抵达了巴西东南部最大的铁矿石输出港维多利亚,这里有铁路直通巴西内陆的伊塔比拉铁矿,同时也是巴西最大的煤炭进口港巴西的煤炭储量平平,且大都是低品质地煤,用于普通锅炉还好,但无法满足炼钢炉在温度方面地需求。所以,巴西的炼铁厂和炼钢厂大都使用从美国进口地煤炭,这也是限制巴西钢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考虑到美国的钢铁企业实力雄厚,且距离巴西并不太远,专家们最初的建议,是施奈德造船厂今后直接从美国进口钢材,但是张海诺却另有想法从美国进口钢材不仅增加运输成本,在局势有变的时候还容易受到对方的限制,另外他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可能无法从美国进口到建造军舰和潜艇用的高品质钢材。鉴于施奈德造船厂的大型船坞还要两三年时间才能投产,他觉得自己完全有时间在巴西找到一个合适的本地钢铁厂列为合作伙伴,然后利用德国地钢铁技术提升它的实力。最终满足施奈德造船厂在钢材方面的需求。

不过,作为巴西最大的铁矿石出口港,维多利亚本地的钢铁企业却没有张海诺想象中发达,这里大多是年产生铁不足万吨和只能生产粗钢的中小钢铁企业没有极为雄厚的投资,引进欧美先进地冶炼技术几乎就是个空谈,直到进入二三十年代之后,一些欧洲钢铁企业才陆续进军巴西钢铁制造业。但那都是后话了。

在维多利亚逗留了两天之后,张海诺他们带着失落的心情踏上了前往里约热内卢地行程。在1920年的时候。这座海滨城市不仅是巴西的首都,同时也是经济、政治和工业中心,这里工厂林立,宽阔的港湾内停泊着来自各国的众多商船货轮,主要街道笔直而宽敞,高楼虽远没有纽约那么雄伟,却已经显现出一座工业化大都市所需要具备的重要因素活力。

最让张海诺一行人感兴趣的。莫过于这里地老牌工业企业皇家制铁厂。

尽管巴西的帝制在1889年就被推翻,如今巴西合众国成立已经有31个年头,但这家以军火制造起家的大型工厂至今仍保留着皇家的名头。不过,这倒不是因为它还和皇室有任何的瓜葛,而是因为这家工厂几乎伴随巴西帝国而生,如今已经走过了将近100个年头。

来到这座工厂,张海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站在制高点望去。这里几乎就是一个大型的码头,不计其数的厂房均以码头为中心向四周发散,一条条铁轨如蛛网般密布,一座座高大地烟囱正在往外喷着滚滚黑烟,煤炭燃烧的味道是那样的刺鼻,以致于这工厂附近都很少有海鸟飞过。

多年以前。这里就通过进口生铁、煤炭和硝石等原材料为军队铸造枪械、火炮并制造各种弹药,在当时工业相当贫弱的巴西,它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工业巨头

这一切,都是张海诺在萨尔瓦多时从冯巴恩爵士那里了解到的,这位德国富商来巴西创业已经二十载有余,对巴西地风土人情还是有较为丰富的了解。

得知了张海诺一行的来意之后,巴西皇家制铁厂的负责人很热情的派出一位专员陪同他们参观这里的生产设施。和大多数推销者一样,这位专员对自己工厂的历史和实力是赞口不绝,哪条铁路用了他们造的铁轨,哪座大桥用了他们的钢条和铆钉。还有哪些船厂都是从他们这里订购钢骨和其他设备的。对于这些,他简直都能够倒背如流。

在冶金方面。张海诺纯粹是个门外汉,所以他一路上都识趣地少说多学。艾尔顿和马休则是这方面地权威。之前几个钢铁厂转下来,张海诺发现他们仿佛在用中医“望、闻、问、切”那一套望,即是看这家钢铁厂的设备情况;闻,不是听钢厂机器铸造钢铁地声音,而是用小锤敲击钢板样品,听它内在的声音;问,就是询问钢铁厂有关人员一些专业上的情况;切,就是看铸钢出来的后横断面。

这样一套下来,两人基本就可以告诉张海诺这里的钢铁是否符合要求了。

这是他们由北自南参观的第7家钢铁厂,之前6家虽然也有铸造铁轨、桥梁部件和造船用钢材的经验,但都没能过艾尔顿和马休这一关。根据两位德国专家的评估,他们生产的铸钢部件用于中小型船只尚可,但要用来建造万吨轮还差得很远如果强行使用质量不达标的钢材建造万吨轮,那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