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恶奴 > 分节阅读 134

分节阅读 134(1/2)

目录

并没有垮塌

怎么回事所有人都在心底这样问,欢呼声在瞬间消失了,军官、士兵们睁大眼睛一脸疑惑的看着前方。

被手下兵从地道里抬出来的果思呆也醒了过来,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城墙塌了没,可是没有人回答他,总旗、百户们都看着前面,所有人的脸上都是疑惑和失望的表情。果思呆挣扎着爬了起来,他意识到事情不太妙,果然,那段本应该垮塌的城墙仍然屹立在那。

“妈的,怎么炸不垮的”果思呆的脸上满是失望和愤怒,他拼了命换来的却是一无所获,这让他如被重锤击中一样,当场就懵了。

城头上的俄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剧烈的颤抖让他们在城墙上站立不稳,以为是清队进攻了,可是视野里却仍旧是那么平静,一个人影都见不到。

怎么回事所有的俄军都茫然失措,他们相互用眼神垂询,却是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熟睡中的军官们也被爆炸声和晃动惊醒,他们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冲出了住处往城头上爬去,只要能看见的士兵都被他们问过了,可是没有人能够回答他们的问题。

尼基塔一夜未睡,他知道城外的清队在杀害总督大人后,一定会选择立即攻城,所以他不敢去休息,他要一直守在城头上,看到清队的进攻被打退后才能安心。刚才的剧烈晃动让困扰他一夜的睡意瞬间消失,也让他心中忐忑不安。从声音来看,好像清国人使用了火药,可是城墙上却没有受到清队大炮的轰击,也没有看到清队发动进攻。

清国人在搞什么鬼带着一脑子的疑问,尼基塔和赶上城头的瓦西里等军官开始四处查看,想要搞清楚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

没走几步,却听到城外突然传来无数人的叫吼声:

“塌塌塌”

几千关宁军士兵们用着不同的声音在叫着同一个字“塌”,也不知道是谁先喊出来的,片刻之间所有的人都跟着喊了起来,甚至连赵强也在那跟着喊了起来。

“塌塌塌”

快他娘的塌啊赵强焦急的喊着,他无法接受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事实,因为他已经没有后路,如果城墙不塌,杜吉根思克将会成为关宁军和他的滑铁卢。

许是几千人的齐声叫唤感动了上天,在俄国人一头雾水的注视下,离城墙最近壕沟里的士兵突然看到城墙上一块石头笔直的掉了下来,石头落地的时候牵动了几千双眼睛,牵动了几千人的神经。

“不好”

第一块石头落地的时候,尼基塔就明白发生什么事了,可是晚了,一切都结束了,接下来的他再也叫不出一声,因为他必须立即往其他地方跑,不然就要被垮塌的城墙给带到城下,然后被活埋在石头里。

“城墙塌了,快跑啊”

火枪手们大呼小叫的向着两边城墙跑去,没有人再敢呆在那里,三米高的城墙好像老朽的老人一样晃悠悠的倒了下来,无数的石头从城墙上掉下,砸得下面冒出灰尘来。灰尘过后,一处二十多米的缺口出现在了关宁军的眼前。

“冲啊”

最先反应过来的第二步兵联队副千户钱林在所有人都在怔怔的看着那缺口时叫了起来,然后身先士卒跃出了壕沟,奋不顾身的身着缺口处冲了过去。一个、两个、三个,无数的关宁军士兵从壕沟里爬了上去向缺口冲去。四个大队两千四百名步兵如同无数条小溪一样汇聚到一处,喊杀声、火铳声、刀剑声如同交响合奏一样,响彻在整个杜吉根思克上空。

“上帝,我们完了”

望着那密密麻麻从缺口里冲进城中的清队,尼基塔绝望的瘫倒在地,他的脑中空白一片

作者注:“洪化”是大周昭武皇帝吴三桂之孙吴世藩于贵阳登基为帝后的年号。洪化元年即康熙十七年。

第二百一十七章屠城上

最先冲进杜吉根思克的是第二步兵联队,冲在最前面的是原中队总旗裴大刚和拉呼,此刻他们和一百二十多名士兵充当了关宁军夺城的死士。

死士,意为必死之士,多为大军冲阵时位于第一拨攻击的队伍,他们往往承担了敌方最猛烈的反击,所以生还希望渺茫,因此被选为死士者,大多为俘虏和奴隶,另也有少部违犯军法者及为重金而卖命者。拉呼和裴大刚二人连同那一百多名死士便是违犯军法,临阵逃跑的死士。

不是每个人都想当死士的,但是被选为死士时,死士却是只能听从命运安排,在他们的眼里,上阵后自己的命运不过是早死和晚死而已。没有人想过逃跑和反抗,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于其被自己人立即处死,倒不如提着脑袋去拼一回,再不济也不过是个死,但至少死之前总算能吃上一顿牛羊肉的大餐。做不得饿死鬼,也算是个善终。

战前,裴拉二人和这些死士都以为此趟攻城必死无疑,因为他们不知道大帅在安排炸毁城墙,他们只知道前些日子攻城时己方的死伤惨重。所以即便是抱着最乐观想法的死士们,在等待进攻命令时,都是没有神情的。他们一言不吱的埋头蹲在地上,机械的将大块的牛羊肉揣进嘴里,哪怕是肚子已经撑不下,他们还是使命的往嘴里塞,越到后,那些牛羊肉就进肚的速度就越快,因为死士们连嚼都懒得嚼了,就那样狼吞虎咽的连皮带肉给吞进了肚子。

周围的士兵们同情而又鄙视的望着这些恍若饿死鬼投胎一样的死士们,军官们则好像是在看待一群已经死去的尸体一样,心不在焉的朝他们扫上一眼,然后就自顾自的抬头朝前方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