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1/2)
激起的浪声,深邃而遥远,令人心生敬畏。
经过三天行程,人疲马倦,侯大勇决定休整一天再行。三天行程,侯大勇没有遇到一个人,虽说隐士需要无人的环境才能清修,可是侯大勇不是隐士,一天无人还可以,数天没有见到一个人却让他感到颇为不安,入夜,侯大勇烧起一堆篝火,借着火光驱走寂寞。
人是群居动物,聚在一起时,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但是当一个人长期单独面对大自然,心灵将会受到更大的考验。侯大勇在火光中取出手机,妻子还在温柔地嘱咐:“老公,注意身体,不要太辛苦,少喝点酒,要想我和妹妹。”这一段话是侯大勇参加军演时妻子特地录在手机里的,侯大勇当时还笑妻子年纪不大已开始啰嗦,谁知妻子的嘱咐成为绝版。手机虽然没有信号,侯大勇仍不停地拨打家中的号码,可是奇迹仍然没在发生。
经过一天休整,侯大勇在第五天又开始出发。走着走着,“风”突然兴奋起来,不停地打着响鼻,侯大勇猜想“风”可能有什么发现,便任由它跑。果然,“风”带着侯大勇来到一个营地。
听到马嘶叫,营地里出来两人,身上都挂着刀。两人相貌相近,一人40岁左右,另一人不足20岁,一眼就能看出是父子。两人出来时,神色有些紧张,手自然地放在刀柄上,中年人见只有一骑,这才松了一口气。
虽然侯大勇没见过这个时代的古代汉族人,两人也没有特殊之处,侯大勇却凭直觉判断这两人应是汉人,互相打量一会,中年人问道:“你是渤海人”
侯大勇没有听得太明白,现代各地方言差异很大,特别是福建、广东、上海这些方言,外地人就象听外语一样,想来古代交通不便,不同地域交流更少,方言差距应同样存在或者更大。侯大勇虽跟着粟末靺鞨人学过一些当时语音,仍然没有听懂。有上次笔书的经验,侯大勇立刻下马,抽出匕首在地上书写:“我是幽州人,侯大勇。”
中年人见侯大勇拿出一把黑沉沉匕首,手指习惯性地触到大刀刀柄。见其在地上所写汉字,放下心来,也写道:“我是何褔贵。为何侯郎一人在此”
侯大勇见此人所写,称对方“郎”,想来这是相互间的称呼,学着写道:“我是北地汉人,契丹人占了幽州后,我随靺鞨部族北上,因不惯北地苦寒,想回到中原,幸遇各位。”
何福贵又写道:“北地强盗马贼甚多,我们要到沧州,如侯郎愿同往,等我向刘郎说说,让侯郎和我们一道回去,行否”
“我愿意和你们同行,感谢。”侯大勇写道。南下之时,听靺鞨部人曾说,过渝关山海关要有关防文书,侯大勇正在为过渝关而发愁,听何福贵相邀请,立刻答应下来,并对何福贵再三表示感谢。
何福贵带着侯大勇进入营地,见过商队主人刘三。刘三是沧州商人,常到白头山、兴安岭一带收购关外特产,又把中原的生活用品贩到关外。当时,中原与东北交往密切,虽然政权不段变化,民间的交易却一直频繁活跃。
何福贵、侯大勇进入刘三帐中之时,刘三正舒服地躺在一张躺椅上喝茶,听何福贵把事情经过说完,并不说话,只是用眼角瞟了侯大勇一眼,精光一闪而逝。侯大勇也没有说话,上前用手一拱,作了个揖。刘三见侯大勇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态度不卑不亢,暗暗称奇,面上不动声色,只点点头,算是答应了何福贵的请求。
何福贵、刘三很轻易地把侯大勇留在商队,有二个原因,一是侯大勇是汉人,商队惯例,在胡地遇到落难汉人能帮就要帮,不帮则会被人认为薄情寡义,被人瞧不起;二是更重要的原因,近来在渝关北侧,活跃着一伙契丹族马贼,为首的叫悉独官,狡猾赛过狐狸,狠毒犹如狼群,过往商队被劫掠不少,大部分马贼劫掠财物后,并不要人性命,唯独悉独官既要财又要命,商队谈悉独官色变,因而,北上商队越来越少。刘三对悉独官心存顾虑,何福贵身为护卫头领,对悉独官也着实担心,两人见侯大勇身材高大,携带武器,故有心召其做为护卫,增强力量。
何福贵见侯大勇对中原话似懂非懂,就放慢语速,边比边说,详细地把这个商队的情况向侯大勇作了介绍。侯大勇在靺鞨部时,已学过这个时代的语言,有了一定基础,经四五日,连蒙带猜,基本能弄懂何福贵所说。
至此,侯大勇准确知道现在是广顺二年,正是郭威称帝的第二年,而柴荣正在澶州,也就是现之濮阳,任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
刘三家族是沧州著名大族,家族有土地千亩,其兄刘二郎刘存孝为沧州节度使。刘三常年在沧州和北地往返,为家族积累了大量财富。这次北上的商队共有五十余人,因商队所贩贵重物品着实不少,专门请有护卫,何福贵是商队护卫头领,还有另一个护卫头领赵武。
沧州历来是胡汉争斗的战场,民间习武风气很浓,何福贵出自沧州著名武术世家,武艺高强,家传十二路“何家刀”,招式凶狠,鲜有对手。何五郎是其子女中武艺最好的,深受何福贵所喜,数次护卫,何五郎都出了大力。护卫队副头领赵武,也出自沧州武术世家,但何赵两家多年不和。这次刘三北地之行,除了经商外还另有特殊使命,为对付悉独官,确保万无一失,把赵武和何福贵一并请来,赵武虽说武艺高强,为人却气量狭窄。何福贵并不想和赵武共同护卫一个商队,刘三多次相邀请,推脱不得,何福贵这才同意和赵武一起共同护卫商队。
何福贵眼光独到,对侯大勇黑沉沉的匕首印象深刻,当接过侯大勇的匕首,用手指试了试刀锋,把玩良久,惊叹:“果然不出所料,此刀样式古朴,锋利无比,真神兵利器,干将、莫邪不过而而。”侯大勇对于何福贵的眼光也是暗自佩服,则连称:“此为家传,实不知何人所铸。”何福贵的徒弟都知侯大勇有一宝刀,纷纷拿来观赏,有好事者还拿来铜钱,试试此刀到底如何锋利,结果铜钱被轻易砍成两半。
赵武冷眼瞧着何福贵的徒弟们围着侯大勇,侯大勇是何福贵所招揽,便对侯大勇心生敌意,当赵武的徒弟向其述说匕首的锋利,赵武冷笑:“一把破刀,有何稀奇。”
赵武并不掩饰对侯大勇的敌意。侯大勇从何五郎口中知道了何赵两家不和的事,暗道:“原来把我当成何福贵的人,这我不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此后赵武数次挑起事端,侯大勇知其出自武术世家,不知其武功到底有多历害,一直隐忍不发。
每天商队停歇,何福贵和赵武都要督促各自弟子练习武艺,当然,何福贵和赵武互相防备,都在距离对方很远的地方练习。对于古代武功,侯大勇有一丝好奇,不知古代武功到底如何,是否有武打小说中那么神奇。担心终有一天要和赵武冲突,侯大勇趁赵武练功之时,使出部队侦察所用手段,认真观察了赵武的武艺。侯大勇对赵武武艺作了基本概括:为北派武术,大开大合,注重脚法,实战性强,不好对付。但是武功还没有达到小说中描写的那样神奇,自己应是可以对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