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8(1/2)
了每年交到郑州的钱币数目,其余部分则由许庆自由支配。侯大勇为加强监管,另外从郑州派了两人到沧州,一个管钱,一个管帐。
孟真平日主要是学女红,没事的时候就在院子里和年龄相近的女孩儿玩耍。今日刚好从外面回来,正走在院子,就听到有人叫,跑到门口一看,居然是哥哥,孟真楞了一下,然后跑过去扑在哥哥的怀里。
孟殊进了院门,远远地瞧见了妹妹,一年时间没有见到妹妹,妹妹成熟了许多,脸色红润,穿着白色吴绫做成的长裙,显得格外俏丽。孟殊道:“妹妹,在沧州过得还好吗,哥哥忙,一直没来看你,你不生气吧。”
孟真脸上还挂着泪水,却已喜笑逐颜开,道:“我在沧州过得很好,大家都很照顾我,我现在认了些字,以后我可以给你写信了。”
孟殊笑道:“你认识的那几个字,怕是全忘了吧。”
“哥哥太小瞧我了,三字经我都学完了,不信我背给你听。你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哥哥在郑州买了一个小院子,等哥哥从北边回来,就带你到郑州去。”
“真的,那你要快去快回,我在这等你。”
孟殊、孟真两兄妹从小相依为命,孟殊投军后,两人分开了一年,孟真听说哥哥买了房子,心中的高兴无法言表,孟真年龄虽小,看似天真活泼,但从小经历了太多磨难,让其很早就领悟到人生的不易,侯府虽好,毕竟不是自己真正的家。孟殊看到妹妹一切皆好,大为放心,对侯大勇更是感激。告别妹妹后,便向北地而行,很快来到由辽军控制的渝关。
契丹本属东胡族系,是鲜卑的一支,4世纪中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游牧于锡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一带。六世纪前期,契丹族尚处在部落阶段,唐初形成部落联盟,曾臣服于漠北的突厥汗国。唐太宗贞观二年,契丹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契丹与唐朝之间,既有朝贡、入仕和贸易,也有战争和掳掠。907年,契丹建立了政权,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强大势力。九百一十六年,契丹族首领那律阿保机创建契丹国,开始引用汉人,建造城郭,奠定了农业基础,又创造文字,开盐铁之利。九百四十七年,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辽成为中国北方统一的政权,此时已有适当的典章制度和南朝抗衡。
辽国和大周虽然屡兴战火,但是民间商贸往来从来没有中断过,渝关守将对来往商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交上足够的通关费,一律放行。
渝关守将楚济这几日正愁眉不展,近一段时间,悉独官马贼重新活跃在渝关附近,过往商队大大减少,通关费直线下降,听说有商队求见,顿时两眼放光,道:“让他们首领进来。”
孟殊和一名通译被带进渝关。楚济全身披挂,一本正经地坐在大帐里,很是威严。孟殊从来没有和辽人打过交道,传说中辽人都是五大三粗、凶恶狠毒之辈,因此进入辽营时,还有些紧张。等见到辽将时,才松了一口气,此辽将髡发短须,高大魁梧,肚子凸起,面色细嫩,和中原平常富家翁没有什么区别。
辽将楚济见来人和平常商人不一样,面相清秀,象一个读书人的模样,可行走间举止有度,似是行伍中人。便问道:“来人通名,有何事找本将”一口中原话,说得十分流利,闭上眼根本听不出来是一名辽将在说话。
孟殊行过礼,道:“小民姓孟名殊,做些小生意,从渝关过,特来拜见将军。”
“恐怕不行吧,据律令,本关不准任何商队经过,你休提此事。”
“小民做的全是正当生意,并无禁品,我们运的茶、布都是北地所需,若我们不去,很多人家冬天就没有茶喝,没有新衣服穿,他们打的猎物没人买,就一点用处都没有,请将军明查。”
“放你们通行,我可要受到拖累啊。”
听到此言,孟殊从怀里拿出一包银子,恭敬地放在楚济面前的案桌上,道:“我们商家来往北地,全靠将军保护,这点银子,孝敬将军。”
楚济用手碰了碰银包,沉沉的,数量不小,便点头道:“既然如此,你们便过去吧,以后要到北地去,尽管来找我。”
第九章商队北行二
辽将楚济收了孟殊的通关费,倒还有点职业道德,不仅开了通关公文,把悉独官活动的详细情况告诉了孟殊,还派辽兵护卫商队。
自从后唐石敬瑭和李从珂争夺帝位,把燕云十六州割给辽人后,契丹人和当地人长期居住、生活在一起,已有三十多年了,大部分年轻辽人从小就会说中原话,生活方式也和中原接近。孟殊心目中的辽军军士都是凶残狠毒的家伙,但辽军中几个年轻人都是一口中原话,在行军中,只要领头的不在,总是互相说笑、打闹,和黑雕军里的年轻人没有什么区别。
走了近三十里,辽军护卫队才离开,辽军小校和孟殊言谈甚欢,分手之际,他道:“马贼悉独官在前面活动,你们要小心。”
辽军护卫队走后,孟殊和吴二郎加强了防备,一路上平安无事。商队按照侯大勇给的联系方式,先后找到了霸州和平州的大商家。自从刘三死后,这两处大商家失去了和中原的联系,生意被迫中断了,失去了一大笔利润。虽派人到中原寻找新的伙伴,但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孟殊、吴二郎主动寻来,带来了许多贷物,真是喜出望外,均盛情款待了商队一行。
孟殊想到商队来一趟不容易,和吴二郎商量,决定再向北,到辽州后返回。孟殊商队从南方带回来的货物,越到北面价钱越高,在中原价格十分昂贵的马匹,则越往北越便宜,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竟然可用十几块砖茶换得。
两人尝到了甜头,率商队到了辽州后,所剩货物已不多了。孟殊坚决不卖最后的货物,把商队大部分留在辽州,和吴二郎一道,带着十几个人,来到了安边府。
孟殊和吴二郎经从沧州出发,到了安边府后,已走了两个多月。近年来,中原商人很少行到安边府,中原的货物都是几经中转才来到此地,价钱已卖得很高了,一般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孟殊的货物在安边府极受欢迎,孟殊送了一些丝绸和茶叶给安边府守将,守将夫人是幽州人,跟随夫君到了安边府后,很久没见过上等的丝绸了,她做梦都想穿上一件丝绸做的长裙,因此,得到丝绸后,爱不释手。守将夫人投桃报李,取了一些上好的长白山人参送给孟殊。
孟殊和吴二郎拿到人参,也是啧啧称奇,这是中原罕见的上等人参。孟殊细心,在安边府市场上转悠,见安边府市场上人参较多,其中不乏数百年的老参,孟殊用两块茶砖,换回了一枝人参和一条重要信息,在长白山一带,近期来了一支粟末靺鞨小部落,是渤海国遗民,手中有很多上好的野山参,安边府市场上的人参,大部分出自这个部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