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3(2/2)
“武烈侯,高,妙,好计啊,好计。”王绾激动之余,连声称赞。
=
黄昏时分,相国昌平君、御史大夫昌文君联袂而来,盛大的酒筵也正式开始了。
酒酣耳热之际,昌平君熊启对老将军王陵说到了正在审理中的大案。眼看快到年底了,大案早点结束吧,拖长了影响不好,于国于民皆不利。王陵暗自鄙夷,你贪赃枉法的时候怎么不说于国于民不利现在事发了,要砍脑袋了,怕死了,这时候竟然厚颜无耻地说什么“于国于民”,简直是笑话嘛。
王陵哼哼哈哈,最后逼不得已,说了一句话,“铁证如山,供词上都按着血手印,我怎么徇私”
熊启抚须而笑。有王陵这句话就够了。
过了三天,蓼园才渐渐安静下来。秦王政下令,武烈侯嬴宝鼎出任主爵中尉一职。
此事在咸阳传开,好事者引为笑谈。公子宝鼎回京后,一顿拳脚打死了公子襄,夺回了老府,最后甚至把公子襄的官职都给抢到手了。楚系这脸算是丢大了,大王这是故意打楚人的脸啊。
秦王政又下令,叫老将军在年底前务必审结大案。过了年,如果案子还没审完,你就回家继续养老去,这说明你老了,精气神不行了,还是回家颐养天年吧。
这道命令下达没几天,廷尉府堆放大案卷宗的库房失火了,所有卷宗供词全部化作了灰烬。
秦王政勃然大怒,把王陵、嬴豹和李斯叫到宫里大骂了一顿。
正当秦王政以为老秦人和楚人已经达成妥协,准备展开凌厉反击的时候。王陵、王翦、公孙豹和麃公突然联名上了一道奏折,弹劾相国昌平君熊启,认为他应该为盐铁大案、谋反大案负责,奏请大王要么罢了他的职,要么改相国为左右丞相,削弱和限制相国的权力。
此奏一出,咸阳震动。
昌平君熊启大怒,马上与御史大夫昌文君熊炽联名上奏,弹劾王翦,指责他在河北大战期间擅自率军进入河北战场,形同谋反,奏请大王罢免他的军职。
王翦严重违律,事实俱在,如果大王和臣僚们故意忽略,那就不是罪责,但一旦有人死抓着不放,那杀头都行。
秦王政犹豫不决。老秦人没有坠入楚系的陷阱,一直为他冲锋陷阵,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假如因为此事屈从于楚系的重压,把王翦的上将军给罢了,那就做得未免太过了,会寒了老秦人的心。
谁知王翦火速上奏,主动请辞。老夫不给大王添麻烦,这个上将军老夫不干了。少上造公孙豹随后也请辞,老夫也不干了,要回咸阳与家人团聚。至于北军统率,王翦推荐了羌瘣hui。秦王政非常感动,当即准奏,叫王翦和公孙豹马上返京,并给羌瘣加了一级爵。
大秦军方本有三个假上将军,如今桓齮因为宜安决战失利,罢职;王翦现在又主动请辞,三去其二,就剩下一个蒙武了。军中不论是老秦人还是楚系,都随着这两位统率的离去而遭受重挫,尤其是老秦人,几个老家伙全部被赶出了军队。
秦王政大喜过望。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他立即提拔蒙武为上将军,大秦军的统帅,立即北上晋阳坐镇。随后他提拔了一批关东系将领,冯毋择、蒙恬等将领纷纷升官晋爵。
这时候,武烈侯、主爵中尉公子宝鼎生气了。老子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
公子宝鼎即刻上奏,臣在盐池审案的时候,所有供词都备了双份,如今就藏在夏阳司马氏。
秦王政心花怒放,当即下令,让内史嬴腾带着人马火速赶赴夏阳,将所有证据运回咸阳,并勒令王陵尽快结案。
与此同时,老秦人和关东人纷纷上奏,弹劾昌平君熊启,强烈要求削相国之权,将相国改为左右丞相。楚系极力反对,双方在朝堂上激烈争论。
就在这个时候,武烈侯嬴宝鼎又发飙了。
大王要马上立后,但王后必须是老秦人;大王要马上立储,但储君必须是老秦人。
满朝震惊,就连秦王政都措手不及。你小子找死啊寡人拒绝立楚人为后,当然也会拒绝立老秦人为后,但你突然挑起立后立储的事,老太后必然出面干涉,寡人的麻烦大了。随即秦王政醒悟了,上了这小子的当,自己和楚系正面对决了。不过这小子还算不错,给了自己一个推诿的借口,楚人要立楚系的嫔妃为后,老秦人则要立老秦系的嫔妃为后,大臣们吵得热火朝天,寡人没办法,只有再等等了。
=
=
=
第一卷崛起第126章百里母亲
第126章百里母亲
第126章百里迎母
武烈侯的奏章将咸阳风暴推向了高潮。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老秦人和楚人浴血厮杀,双方都已伤痕累累。老秦人损失惨重,军中得高望重的元勋都已全部退出;楚系更是损兵折将,至今还身陷两个大案之中无法脱身。武烈侯则被老太后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危在旦夕。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秦王这个“渔翁”是个大赢家,但距离他的目标还很遥远。然而,老秦人后继乏力,已经无法发动新一轮的攻势。楚人实力雄厚,即使被砍得鲜血淋漓依旧勇不可挡。此刻,赤手空拳的武烈侯又杀了上来,祭起了他手中最后的法宝,将“诸路神仙”一网打尽。
秦王政和楚系外戚在王后与储君这件关系到大秦根基的事情上都没有退路,这件事必须解决,必须在老太后生前解决,但这件事又是宗室内部事务,老秦人与关东人都不易公开插手,于是武烈侯以身为饵,将秦王政和老太后,宗室与楚系外戚一把卷进了更大的风暴,给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