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插队在黄土高坡 > 分节阅读 122

分节阅读 122(2/2)

目录

赵卫红这一阵也忙的焦头烂额。她已给王大力去了好几封信,说离婚的事。原先,王大力还回信说不离,后来索性信都不回了,自己出的信编入石沉大海,没有音讯。而给徐风霞证明孩子是她赵卫红所生的信,也没收到回信。

都怎么了,一个个都这么自私,为了自己就不考虑一下我的难处,也不主动配合一下。赵卫红埋怨着。又一个星期六,赵卫红吃过午饭,便坐公共汽车回市里,到了父母家推开门,只见沙上拥着两个人,正抱在一起。

细一看,竟是约翰和自己的姐姐赵卫芳。“你们干什么呢”赵卫红十分愤怒,冲上前去,“啪啪”手如闪电,一人脸上给了一个耳光。

二人被打的一下分开,老约翰忙站起,怒问道:“你干什么打我们”

“你们干什么呢”赵卫红大声问。

“我们接吻啊,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老约翰觉得莫名其妙地问。

“你不是我男朋友吗,你怎么和她”赵卫红指指脸上被抽得红的赵卫芳说。

“我早来了,等你等了好半天,闲着没事,见你姐姐在,便和她接接吻,怎么了”

“怎么了你和我搞对象却趁我不在和她接吻,你说怎么了”

“怎么了我不是就和他亲热一下吗,他又不是你的私人财物,你不在,我和他亲热一下,有妨碍你什么了”赵卫芳立起身来,也气汹汹地说。

“你不允许你们这样”赵卫红大声吼叫。

“声音大管什么用,有本事你马上和他击昏,你和他结婚了,我就不再和他亲热。”赵卫芳冷笑着说。

“对吗,你说你离婚,几个月了也没见你离,你说你有孩子,一直我也没有见到你的孩子,我是个独身,为什么只等着你一个人卫芳对我也挺好,我觉得她如果能离婚,我也可以和她结婚。”老约翰挤着眼对赵卫红说。

赵卫红一时语塞,骂道:“你们这两个不知廉耻的东西”

。。。。。。

“你怎么这么死脑筋呢”老约翰走后,姐姐赵卫芳给赵卫红帝国一杯茶说。“你和王大力离婚离了几个月,到现在也没离成,把梦琼证明是你孩子的事也没搞定,老约翰来中国找老婆,中国女人多得是,想出国的也不少。别人都挤破了头想找老外出国,你再耽误下去,老约翰保不齐会找别人。”

本更新。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

中第六十六章涨工资

“那时候,咱们不是猫逮猪尿,空欢喜一场么。[aoshu8gt我见你始终没个结果,不想着好机会白白流失,我才挺身而出,替咱们把这件事办成。”

“你们好了多涨时间了”赵卫红问。

“都两三个月了,他来家找你不在,我又不好轰他走,便陪他说话,聊着聊着就聊到一块儿了。”赵卫芳不知羞耻地讲着他和老约翰的事。

“你们进行到哪一步了”赵卫红生气地问。

“哪一步,和老外恋爱还分哪一步,一个女人的全部,我都给了他”赵卫芳也口气硬了起来。

“你,你这叫乘人之危”赵卫红生气的一时都想不起骂人的话了。

“卫红,你别生气嘛,我这么做也是有我的原因的,你姐夫前几年就和他教过的一个女学生好上了,我碰见他俩在一起好几次,我和他吵和他闹都没用,去年年底,他还向我提出离婚,我一直没答应,我嫌丢人。

如今,我和老约翰恋上了,下雨我就和你姐夫办离婚手续,办完离婚手续就和老约翰结婚,把我的莉莉也带出国,气死你姐夫”

“莉莉不在北京上学了”赵卫红担心起姐姐的女儿莉莉,不禁问。

“到外国,接着学,外国也有小学嘛,教学质量不比中国差”赵卫红听得无言以对,沉默下来。“卫红,你也别气馁,我出国后再给你找个外国老头,最好是有财产的,嫁他去国外,不用干活,养尊处优,安心当太太,多滋润。”

。。。。。。

王大力心里已做好准备,等着赵卫红再来信提出离婚,索性就同意离了算了。可是等了两个月,信到来了一封,但并没有提离婚的事,只是问问王大力的近况,并让他有时间去看看梦琼。

王大力正纳闷,这要离婚的事前些日子还催得那么紧,怎么一下子弦就松了呢。他琢磨不透时,厂里下了个通知,要给百分之五的人涨一级工资。全厂的人都兴奋起来,这是自六六年文化革命以来第一次涨工资,也是十多年来第一次涨工资。

王大力倒没觉得什么,可是工厂的老工人,文化革命前在原单位就是挣四十块钱,后来文化革命了,仍是四十块,调到高原钢铁厂,工资还是四十块。六六年前,他是二十多岁,十多年过去,他已是将近四十岁。

家里十多年前,是他和婆姨两个人吃饭穿衣,十多年后,家里添了两三个娃,变成四五口人了,嘴也变成四五张了,吃饭的人多,穿衣的人多,上学的人多,买粮要钱,买布要钱,上学要交学费,工资还是四十块,钱就变的紧张了。

全家的生活没有别的收入,全靠他每月的工资。所以涨工资无异于天大的好事,岂能拱手放过。厂里的老工人一个个都窃窃私语,都背着知青悄悄说,边说,边点头,或悄悄的笑。

终于,厂里宣布成立了一个涨工资评审小组,车间也成立一个涨工资评审小组,厂里的评审小组是由一个副厂涨和劳动科涨以及几个工人代表组成,车间评审小组是由车间王主任和一个工涨,一个班涨组成。

终于等来评审那天,车间开了个会,大家提名,凡认为该涨工资的,车间里的人都可以提他名。先时,是提了三个两个,后来,提了三十二十,再后来,车间一百多人的名字几乎都提上了。

车间一百四五十人,百分之五,一百个才能有五个人可以涨工资,一百四五十人,也就只有七八个人涨工资,涨工资的人在原来工资上涨一级,低的涨五块,高的七八块。名都提上了,会散了,大家便等,等车间评审小组定下名单。

刘炳坤自打开完会后,本以为自己是个工长,可是路工龄车间里老工人都是六几年参加工作的,比自己七二年才进厂要早近十年,所以并没想到能给自己涨工资。但是名单一下来,车间有八个人涨工资,五个当地老乡,三个知青,一个是已当了运料班长的赵亮,一个是卷扬机班的班长胡威,另一个就是刘炳坤。

刘炳坤看到名单里有自己,又高兴,又感到意外。心想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果然说的对,自己进钢厂后苦干实干,大伙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关键时候投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