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9(1/2)
人替自己管理这里的百姓呢。但是作为齐王的他的下场恐怕就不是那么乐观了,最好的结局就是如楚王一般被软禁起来。
正当齐王想得入神的时候,一名臣子又发话了:“大王,此时楚人大军数倍于我,我军已经完全没有了抵抗的心思,何不趁着大战还没有真正开始就开城归顺呢,这样一来与楚人,与项羽结下的仇恨就会小上一些,到时楚人入城就不会滥杀无辜,也是为我齐地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啊。大王,不可再犹豫了。”
还没等齐王作出反应,又有一名臣子说道:“大王,据臣所知这项羽为人残忍,若是真的将他逼急了他真的会在破城之后下令屠城的,为了我齐国的百姓,请大王下令开城吧。”
“请大王下令开城吧”突然象是商量好的一般,所有的臣子都跪在了齐王面前,异口同声地说道,说完这句话都抬头看向了上面的齐王。
齐王感到了他们给自己带来的无穷压力,其实他心中就想说这项羽已经不是第一次攻打临淄了,上次在赵人的帮助下使项羽铩羽而归,早就和项羽结下了仇恨,又岂会在意再多一次呢可是齐王的心中也很明白,这些人口中说的是为了百姓,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为了他们自己,如果他不答应他们的请求难保这些人不会先把自己除去之后再开城投降项羽。齐王有些无奈,又有些悲伤地看了看下面的臣子,终于下定了决心,开口说道:“那就开城投降楚军吧,只望那项羽能象你们所说的那样不为难百姓。”
众臣一听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虽然说到了这个时候齐王已经作不了主了,但不到最后关头这些官员可不想背上一个背主求荣的恶名的,更不敢轻易地弑杀君主。所以齐王一说完这句话,众人都高声赞道:“大王英明”可这话听在齐王的耳中却是无比的讽刺。
城外的项羽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他有些后悔听取范增的建议只是围住临淄城派小股部队上去攻打,而大队留在大营中坐等齐人出城投降。只因范增说现在项羽真正的敌人是已经取子婴而代之的扶苏,攻打齐国为的是增加自己的实力,但要是全力攻打临淄城的话会导致人员损失惨重,不如就以攻心为上,使齐人自发出来投降。开始项羽也觉得能不造成损伤还是不打的好,可是几日下来他就有些坐不住了,这些齐人只是据城坚守完全没有一点要投降自己的意思,再这么下去拖的时间可就太久了,现在自己可好似带着八万人马在攻打临淄啊,比起上次可多了一倍都不止啊,要是还要花上以前那么多时间,自己的面子可有些挂不住了。
正当项羽很是难受地再次从主帐中走出来看那临淄城的情况的时候,突然城头树起了一面白色的旗帜,随即那紧闭的城门也发出了吱嘎之声缓缓打了开来。在众楚兵奇怪的注视下,一人身着白色长袍,披散着一头长发,赤着一双脚走了出来,他正是齐王。
看到这个怪模怪样的人,楚兵们先是一愣,但随即他们便反映了过来,全部高声欢呼了起来,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这个人出来传达的一个信息齐国表示投降了,这个才重建不到数年的齐国终于在楚人的兵威之下开城投降了,从此楚国就完全统一了东南一方。
听到士卒的高喊,项羽也不禁放声大笑起来,“想不到范先生的计策果然有用,在几百名士卒伤亡的小代价下,齐国终于被我完全攻下来了”
第二百零四章机会
“如今楚人已经将齐国给灭了,项羽的实力也必然大增,不知各位有何看法”在得到密报之后,扶苏将众大臣都传到了大殿之上,向他们求计。
但是其实大多数人都清楚扶苏问的不是自己,而是张良、韩信、蒙恬等随着他打下咸阳来的一众人等,于是他们很识时务地都将自己当成了隐形人,静等着那些扶苏的亲信说话。蒙恬一直以来讲究的就是沉默,不是最关键的时候他是不会发边自己的观点的,或许这也是他的性格使然,所以最后众人都将目光聚集在了陈平、张良和韩信的身上。
看到众人都没有说话,陈平就先开口了:“皇上,你所说的项羽的实力会大增这话可有的商榷啊。不错现在楚军必然会因为打下了齐都临淄而士气大振,但臣不认为项羽就能将齐国的人马完全收为己用,他只是以武力夺取了齐国而已,齐国上下必然不会与其同心同德,甚至如果他有了什么麻烦,齐人还会趁火打劫在他的背后拖他的后腿。所以臣认为皇上要对匈奴用兵大可不必太担心楚地的事情。”
扶苏闻言淡淡地一笑,也没有说话,只是看向其他几人。韩信看到扶苏的眼光在自己的身上来回不断,就知道自己得说点了,于是便也说道:“丞相这话却并不全对,楚人固然不得齐人之心,但是要齐人在楚与秦之间选择一个投靠的对象的吧,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投向楚人的,毕竟我大秦当年灭齐时所做的实在太过决绝了,齐人必将这仇恨铭记在心。若是齐人知道楚人是要与我一战,说不定他们还会帮着楚人呢。而且楚得齐地,那里不但有不少粮食可以供给给楚人,而且齐地靠海,楚人还可靠着贩卖盐来筹措一些军费,所以此次楚国灭齐国的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张良看到自己想说的话都被韩信给说完了,只得点头道:“韩将军说的很对,如今楚人的实力已经不可小觑,若我们举全国之力去与匈奴作战,其最后必然会给楚人以机会,到时候我大秦可就危险了。”
扶苏其实也想到了这一层,他在这里如此问话的目的就是让群臣都知道不是自己不肯与匈奴决一雌雄,实在是为势所迫。这样一来,众臣便没有任何的异议了。于是他便趁势问道:“可是如今就算我们不欲与匈奴一战,匈奴人在知道我们的情况后却必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的,不知你们可有应对的办法”
张良略一思索,便张口答道:“其实以我们现在的兵力若只是坚守门户,不与匈奴硬拼,不想一战将他们驱逐的话,其实只用一半的兵马就足够了。其他的人马我们大可放在南方以防楚人对我们不利。皇上以为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