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回到明朝做千户 > 分节阅读 155

分节阅读 155(2/2)

目录

吴惟忠想起几年前去世的戚继光。也是黯然神伤。

接下来。李如松又为各将介绍吴惟忠。各将都是机灵之人。李如松的话。他们都是听个满耳。哪还不识趣个个都是对吴惟忠非常亲热。

接下来李如松又亲自为吴惟忠等部准备扎营之所。又为他们调配粮草冬衣等。让他们好好调休。看得各将都是眼热非常。只有黄来福觉得理所当然。

不过说实在。他所部的粮草。此次还是自备。在昨日五寨堡军队在太子河边扎营后。由于供应粮草的五寨堡商贾们落队了好几天的路程。所以五寨堡的各辅兵后勤兵们。昨天起。就大批地进辽阳城购买粮米肉菜等。他们出手大方。衣着保暖华贵。又个个高大魁梧。引起了辽阳城内外军民们好一阵的议论。连宋应昌与郝杰二人听了都是吃惊不己。只有李如松。李如柏兄弟二人见怪不怪。

由于东征朝鲜各军己经全部到达。因此当天李如松和经略宋应昌仔细商议此次入朝大军的部署。并于第二天。也就是万历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59年1月27日。向各将公布。

在李如松和宋应昌的布置中。援朝全军四万多人。共分为中左右三军。

其中。以宋应昌心腹。蓟镇都督佥事杨元领中军。

中军下统。参将杨绍先率领宁前等营马兵三百三十九人。都司王承恩领蓟镇马兵五百人。辽镇游击葛逢夏领先锋右营马兵一千三百人。保定游击梁心领马兵两千五百人。大同副总兵任自强。还有大同游击高异。大同游击高策共领大同马兵五千人。蓟镇游击戚金领车兵一千人。中军共一万零六百三十九人。

以李如柏统左军。

左军下统。辽东副将李宁。辽东游击张应种各领辽东亲兵共一千一百八十九人。宣府游击章接领马兵两千五百名。李如梅领义州军八百四十三人。参将李芳春领马兵一千人。参将骆尚志领南兵六百人。蓟镇都司方时辉领马兵一千人。蓟镇都司王问领车兵一千人。宣府游击周弘谟领马兵两千五百人。左军共计一万零六百三十二人。

以辽东副将张世爵统右军。

下统。辽东游击刘崇正领兵马一千五百三十四人。原副总兵祖承训领海州兵马军七百人。原副总兵孙守廉领兵马七百零二人。原副总兵查大受领兵马五百九十人。吴惟忠领浙兵三千人。都司钱世祯领蓟镇兵马一千人。真定游击赵文明领兵马两千一百人。大同游击谷燧领兵马一千人。右军共一万零六百二十六人。

至于黄来福的三千二百山西镇兵马。由李如松直统。虽是三千二百人。不过李如松却是一眼看出。黄来福还有两千的辎兵辅兵们。决对可以当作战兵使用。

中左右三军。加上还有朝鲜军队四千人。全军共计四万三千余人。

在这些军队中。辽东铁骑一万人。还有蓟镇。保定各五千人。以及宣府。大同骑兵一千五百人。还有山西镇三千余人。算是精锐部队。余者。算是一些杂牌部队。还有一些是没有作战经验的临时招募民兵。配上马匹兵器而以。

在武器装备中。此次援朝大军。装备了大量的火炮。有各种佛郎机火炮。大将军。二将军等。还有大量的集束火箭。还有虎蹲炮数百门。以明军的大将军炮为例。炮长两米。重五百斤。可发射七斤重的铅弹。用一辆战车可运载。可在战车上直接发射。援朝大军中。这样的大将军炮就有百多门。此外还有灭虏炮等两百余门。

这些大炮。是历史中明军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吸取了七月时明军进朝作战的失败教训。李如松和宋应昌二人。详细地研究了日军的作战方法。他们的武器装备等。

根据朝鲜方面传来的情报。还有祖承训的汇报的情况。李如松认为。日军的火铳非常厉害。他们在作战时。都是他们称之为铁炮军的火铳队在前突击。有情报认为。明军的火铳除了黄来福的火器手外。余者火铳手。其射程和威力。似乎不如日军的铁炮队。

还有日军的刀剑。锋利无比。除了戚继光原为南兵配置的战刀外。余者明军。似乎也是不如。而且日军此次入朝的军队。都是精兵。又人数众多。不可小视。

最后李如松定下了以大炮对付日军的铁炮队。以黄来福的山西镇兵。还有吴惟忠领的南兵的鸳鸯阵。来对付日军锋利的刀剑。对骑兵冲击应对日军步阵的方法。

一切计议己定。当天下午。李如松和宋应昌领着众将祭天誓师。正要下令全军出发。这个时候。突然一员亲将来报李如松。说游击将军沈惟敬营外求见

正文第153章议和闹剧、大军进朝鲜

更新时间:200971711:12:47本章字数:3722

说起来,这沈惟敬倒是个奇怪的人物,八月大明决定出兵朝鲜后,当时明廷要探问日方的真实意图到底如何。只是当时兵部尚书石星对日方并不了解,手下也没有相关的人才。

因为石星纳了浙人李茂之女为妾。李茂有一个同乡好友便是这沈惟敬。沈惟敬,嘉兴人,相貌丑陋,本一市井无赖,然而他有一张利嘴,任何事都能说得个天花乱坠。沈惟敬由于不务正业,年到中年,还是到处游荡,最后游荡到了北京,整日在北京的各个窑子里厮混,并与窑子里的大茶壶叫做郑四的交为好友。

郑四曾经在日本对马岛住过很多年,他将在日本所闻所见一一说给沈惟敬听,沈惟敬记在心头,又向由郑四学了一些日本话,便到处以日本通自诩。

这时兵部尚书石星正着急想寻找一位通悉日情的人,刚好李茂记得自己这位同乡好友是一个日本通,便将他引见给了石星。见了兵部尚书石星后,沈惟敬大喜,更是加油添醋地说起一些所谓日本之事。石星也是大喜,认定沈惟敬确是一个日本通,就授他以游击将军之衔,赴朝与日方交涉。

沈惟敬确是嘴利,万历二十年八月,他首先到朝鲜义州,说动了在这里避难的朝鲜国王李。九月,他又到平壤城,与小西行长谈判。当时小西行长为了给明使一个下马威,以军士列队城外,手持利刃。全副武装,然而沈惟敬面不改色,从容进城。

他的胆色,连小西行长都非常钦佩:“阁下在白刃之中颜色不变。如此胆色,日本国内亦未曾见识。”

万历二十年十一月时,沈惟敬又来到朝鲜。与小西行长谈判。小西行长要求以朝鲜大同江为界,沈惟敬一口答应。然而宋应昌却是一口拒绝。沈惟敬不死心,一直磨着宋应昌。他今日前来,却是听说李如松己是准备出兵,便匆忙而来,担心两国兵火一起。会破坏他的和谈计划。

此时,他又是站在军营中口沫横飞。言道不必出动刀兵,他一个人出马,就能让日本人退兵。不说李如松和宋应昌二人听得发呆,就是营中地众将,也是个个听得目瞪口呆。

黄来福也是好奇地看着他,从史书上,黄来福知道这个人,达成了外交史上最为荒唐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