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5(2/2)
带着这样的心思,黄来福来到了内府的银作局,银作局有掌印太监一员,下设管理、佥书、写书、监工等人员。掌印太监早己得到万历帝的旨意,所以对于黄来福的到来,是热情相迎,并带同黄来福来到京郊外的仪真琉璃窑冶厂,这里专门烧造皇室供用的器皿等物,每年都要烧造琉璃间色云龙花样盒盘缸坛器皿上万个。
在这里,驻有一个锦衣卫百户,一些守护官兵,还有众多的工匠们,可以说,大明冶炼琉璃玻璃的人才都在这里。
于黄来福想象的一样,这里各窑中是浓烟滚滚,烟尘满面,众多全身灰蒙的工匠是来来往往。一进入厂内,黄来福身旁的顾大刀不由连打了几个喷嚏。
在厂内的琉璃窑炉旁,在室内,黄来福有幸看了此时大明的琉璃制作过程,黄来福发现,此时的琉璃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从构思、设计、雕塑、烧制、细修、打磨至作品完成,至少需经过四十七道精致烦琐的手工工序才能完成。
特别是一些精品,制作相当费时,一只模具只能烧制一件作品不说,有的光制作过程还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这当中,各个环节的把握都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
黄来福估计,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七成。更关键的是,琉璃不可回收,不象金银制品,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相反的,玻璃的冶炼就简单多了,怪不得古时更重视琉璃而轻视玻璃。
当然,黄来福非常明白玻璃实用性,商业化,平民化的力量。为了给黑暗的房屋带来光亮,将来玻璃大规模化量产后,大家都不介意花点钱装点自己的房屋的。
由于黄来福许下了将来的好处,还有大谈未来玻璃厂的前景,所以银作局掌印太监也非常热心,在黄来福参观过仪真琉璃窑冶厂后,便招来了厂内的监工,还有一些经验丰富的工匠们,与黄来福商议玻璃研制的事情。
对于此时的玻璃制造技术,依自己笔记本电脑中的资料,是有一些,不过黄来福知道远远不足,毕竟太笼统。此时西方倒是有一本专门论述玻璃制造的著作,书名为论玻璃技术,作者是安东尼奥里,他是佛罗伦萨的一位教士,在他周游意大利和低地国家时,收集有关玻璃制造方面的资料后写作的。可惜这本书黄来福得不到,只能靠工匠们先摸索了。
不管怎么说,也不管玻璃有没有研制出来,玻璃厂的架子要先起来,在黄来福的吩咐下,渠源锐的安排下,一家名为“大明皇家玻璃厂”的厂房,在仪真琉璃窑冶厂旁成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首发
正文第213章天下开矿
更新时间:2009102323:53:16本章字数:5963
二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日,京师。首发
虽说京城的百姓们还是过着比较平静的生活,但在朝中,却是发生了一件大事,如同一声始料未及的巨雷般,炸响了整个北京城,使京师内本来就炎热的天气更燥动起来,这就是万历帝下诏开矿之事。
从万历二十年十一月起,自从万历帝第一次接见黄来福来,他就谋着天下开矿之事。经过种种权衡后,也反复询问过黄来福的相关事宜后,在万历二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这天,终于在皇帝朱钧的暗示下,府军前卫副千户仲春上疏内阁,请求开畿内银矿,以助重建坤宁、干清两宫大工。仲春的奏疏到后,万历帝马上同意批红,降旨命户部和锦衣卫各派一人同仲春一起开采。从这天起,也标志着终万历之世,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的开矿之事开始。
七月初二日,锦衣卫百户陆松、鸿胪寺随堂官许龙、顺天府教授冯时行、经历赵凤华等人揣摩上意,各言上疏开矿助大工。詹事府录事曾长庆更请在山西夏县开矿,万历帝皆予于允准。
七月二十日,承运库太监王虎带领户部郎中戴绍科和锦衣卫佥书张忠在畿内上述各府州兴工开采。
七月二十五日,明矿务总局成立,矿监四出,纷纷赴畿内真定、保定、蓟州、易州、永平等地探矿
万历帝的一道道旨意,一个行动,让百官们目瞪口呆,一下子反应不过来。而与原来的历史相比,此次开矿,多了个矿务总局,统领全国的开矿之事。这是黄来福吸取了历史上的教训,所采取的措施。历史上的开矿榷税,矿监们贪得无厌,真正从事找矿开矿活动很少,大多以开矿为借口,勒索民财,甚至辱及妇女,以致各骚动。
最重要的是,历史上,从万历二十五年到万历三十三年地八年中,矿监税使们上交内府地矿税银总共为三百万两,仅为他们征收总数的十分之一,这些矿税之利,大略入于内帑者一,克于中使者二,瓜分于参随者三,指骗于土棍者四。
黄来福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矿们可以分得一些红利,但收入内者,不该少于六成。有了矿务总局,统领监督全国的开矿之事后,可以有效地避免矿利随便侵吞。除了这些,矿务局还可以规划各类矿事,进行系统地质勘探活动,到时全国有些什么矿,要如何开采,都可以进行整体的布局。
大明矿务总局虽是以礼监秉笔太监陈矩担任监丞,各要害部门也另有所人,表面上黄来福与矿务总局毫无关联,有担任什么职务,但黄来福对该局的影响力却是无可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