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回到明朝做千户 > 分节阅读 217

分节阅读 217(2/2)

目录

御马监奉御太监陈奉道:“此报大快人心。让文虫们哑口无言。黄军门有没有打算在京中开设分馆。继续为皇上分辩效力”

黄来福道:“当然了。黄某此次前来。便准备了在京中开设五寨堡新闻报分馆。除了继续为皇上辩明开矿榷税之必要外。还打算派出随军记者。随东征军入朝。记录我大明将士英勇作战地事迹。让百姓们知道。将士们是为皇上而战。为我大明而战。才在异域疆土上洒下自己热血地”

几个太监都是吸了口气。内心暗道:“妙啊。这招果然是妙啊”

他们互视一眼。都是看出对方眼中地意动。还有对黄来福地吃惊与佩服。说起来。大明太监们由于与文人对立。在民间印象一般都不怎么好。不过他们一般都是无可奈何。谁让舆论权让文人们掌握呢虽说有些太监们有时可以依靠皇权。将文人们踩在脚下。如魏忠贤、王振、刘瑾等人。不过事实上。他们地下场都不怎么样。在民间与历史上地舆论印象更是一团糟。动不动就是奸臣与勾结宦官祸国。太监们。在一般人地印象中。己经成了邪恶地代名词。

不过太监也是人。虽说是不完整地人。很多人也是有自己地理想。自己在历史中留下贤名。清名等追求地。但如果舆论权掌握在文人手中地话。不论他们如何挣扎。也改变不了在世人中地印象。以前他们不知道如何办。但自从见识了黄来福开办地五寨堡新闻报等手段后。他们却是眼前一亮。看到了另一条道路。

当下各人纷纷道:“这是利国利民地好事。想必皇上肯定是支持地。而只要军门一句话。能给地方便。咱家们肯定都会给地”

黄来福道:“多谢各位公公了”

各人又谦虚了几句,御马监监丞陈阳之道:“此次皇上召军门入京,商议东征粮饷之事我等很是好奇,在群臣束手地情况下,军门该如何筹备这巨额的粮草吗可否要我等助军门一臂之力”

几个太监纷纷道:“是啊是啊,不知道军门可否为我们解惑”

黄来福微微一笑,道:“这个事情嘛,我自然有自己的解决方法”

在京中几天中,黄来福或是接受别人的宴饮,或是巡视在京中地产业,几天后,万历皇帝朱钧召见了黄来福,君臣二人在西苑议事。

皇城在宫城之外,周长十八里有奇,西苑就在皇城的西部,中部为太掖池今中南海,历元迄明,苑池都是皇室游乐的场所,殿亭楼阁与太液池交相辉映,景色壮丽。

液池边,君臣闲雅散步,其实没什么重大事,大明皇帝大多不穿黄色的龙袍,经常身着青色或黑色的常服。今日万历皇帝也是如此,一身黑色的龙袍,上缀绿色地滚边,神情很是轻松。

“黄爱卿,年初时,你上疏要求复开东胜诸卫,朝中争论不休,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黄来福道:“敢问皇上,朝中反对者地意见大多是什么”

万历皇帝道:“大致是补给困难,耗粮耗饷,兵马调防复杂。而且如果复设塞外诸卫,恐虏人紧张,兵火又生等,眼下东征在即,大臣们意思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黄来福冷哼了一声:“幕气而且那些大臣们根本不了解边地的情况,若东胜卫诸卫一复,可将大明西北边塞防线大大北移,山西镇,大同镇诸镇,再没有直临兵灾之苦。说到补给困难,眼下塞外移民屯田大大起步,完全当地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再从内地千里运粮,何来地补给难事还什么虏人紧张,去年边塞之战,那些虏人早己吓被胆了,哪里还敢再生是非”

万历皇帝点了点头,道:“黄爱卿的意见,朕是赞成地,只是眼下黄爱卿在京,不能直临边地谋划,我看这个事情,便等你回到山西镇后再处理吧”

黄来福的方法,很有可行性,而且将来成功,这复土之功,也可让万历皇帝名留史书,他自然是愿意的。不过眼下东征在即,事务繁多,万历帝却是想将这个事情缓一缓,等东征结束后,再与黄来福谈这个事。

黄来福拱手道:“皇上英明”

万历皇帝看着黄来福道:“黄爱卿,朕此次召你入京,商议援朝大军粮饷供给之事,眼下国库空虚,不知道黄爱卿可有什么妙方”

说话中,语气颇有热切之意。虽然现在万历皇帝在开矿権税,不过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在历史上,就算从万历二十五年到万历三十三年的八年中,他总共收到的矿税不过三百万两。而几次战争,动不动就是费银几百万两。宁夏之战,费银两百余万。两次援朝之战,费银六百万两。还有后面的播州之战,也是费银几百万两。

三大征,费银高达千万两,这沉重地军费,压得万历皇帝喘不过气来。

大臣想不出办法,向农民征税,万历帝也不愿意。所以想听听黄来福的看法。

黄来福微微一笑,拱手从容道:“皇上,微臣的提议,还是向民间发布国债或是债券,我大明富户极多,只要方法得当,筹款数百万两银子,也只是在区区之间而且银子取之富户,不但与国无损,不需与民加税,还可以促进我国朝财富之流通啊。”

万历帝微微抚须,道:“朕也想过这个方法,只是,到时这债券如何偿付呢”

黄来福道:“微臣的方法是,朝鲜乱平后,一是让日本国赔款,以解我军费所用。二是强迫日本国与我大明签订条约,开辟各个通商口岸,我大明商人在倭地享有种种特权,可以给于无限量的贩卖。要知道,我大明地商品,在日本国一向广受欢迎,大明的一个铁锅,在日本国都可以卖到一两银子一个,更别说别的大明商货了。如此一来,债券发行时,我大明的商贾富户定会踊跃购买,而以这样的条件互换,那些商贾们也是愿意地。我等也可不费一两银子,取得大把的钱财了。”

眼下大明沿海虽然与包含日本在内的各国贸易兴旺,不过大明对日本地贸易,还是有着种种限制,也不会深入日本内地,这也是为什么丰臣秀吉在明日和谈时,要加上准许两国通商贸易的条款了。如果如后世的租界一样,大明在日本各地开辟多个通商口岸,大量的大明商品向日本倾销,自然可以赚来大把地钱。这是许多大明商贾们乐意看到的。

万历皇帝惊惊讶地道:“与日贸易这数年封贡之谈中,那倭人不就是想与我大明贸易,以前还未曾答应为何打了胜仗后,反而要答应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