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分节阅读 52

分节阅读 52(2/2)

目录

滋溜一下,四儿跳上了牛车,再也不敢言。

江杏儿呵呵的大笑。

四儿虽跟着郑朗见过了一些世面,终是太小。

回到客栈,却见到苏舜钦带着一群小哥子,正等着他。

“苏兄”

“闻听郑朗前来京城,我的几位好友皆十分高兴,想一睹郑小郎的风采。”

“苏兄夸奖,真论风采,苏兄当之,我只是一个玩物丧志的酸人罢了。”

“郑小郎过贬啦。”

寒喧,看样子要长谈下去,郑朗那有时间与这群小青年长谈,并且也不是苏舜钦一拨人。忽然想到一个“好主意”,道:“我还要悟字,不如这样,三天后,我于相国寺门口,讲一儒义,儒家之仁,权当与诸位做一交流。”

讲这玩意儿最好在太学。但是郑朗未必有资格进入太学,况且不是做为学子听讲,而是作为学者授讲。就是进去了,其他人也未必那么容易进去。京城寸地寸金,唯有相国寺前有一片很大的广场。

但在相国寺前讲儒学,不知道相国寺里那些大和尚们该如何作想

“好”苏舜钦高兴的差一点跳起来。

此小子在狱中悟道,只是听闻,但未看到。想登门拜访,却用一块大石碑拦在家门口,让人望而却步。这一回设在相国寺门口,再无阻碍。

但苏舜钦回去后,就让大哥狠批了一顿:“郑家少年岁数小,不知天高地厚,难道你也不知道吗”

“为什么”

“仁是儒学的核心,京城里那么多大儒们,什么时候轮到郑家少年有资格开讲”

“只是交流。”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这几年郑家少年风头如此之劲,爱之有,恨之同样也有,他虽然才华有的,可终是年少,听说认真学习仅四年辰光,就是孔夫子转世,又能学到什么相国寺前无阻无拦,只要有数儒对之发难,到时候必然下不了台。太后又十分喜爱,前几日复将他召入内宫询问,下不了台,他仅是年幼,到时候太后会询问原因,如何看待你不但太后,还有皇上,许多老臣,也十分喜爱他。又如何看待你”

“大哥,没有那么复杂。”

“你这轻狂性子,这一辈子必然会吃很多苦。”

另一边事情很快传到刘处耳朵里面。

这几年郑朗在狱中悟道都传疯了,地点奇怪,是在大牢里面,年龄奇怪,太小,人奇怪,以前是一个典型的败家子。于是越传越疯。京城各大瓦舍里,为了此事,最少编排了一百出杂剧。

但仅是传。

从未听闻,这次机会却大好,就在相国寺门口,任何人都可以过去听一听,因此,几乎一夜之间,京城家喻户晓。

刘处差一点将郑朗提过来抽屁股,没有抽,郑朗到了他家中后,立即问道:“为何有此想法”

“后生失误了,只是推却了许多人,再推却,会有人说我故作清高,作此举权当回报,以平息这些人的不平之气,当时也没有想到后果。”说完了,郑朗略略后悔。

仅是讲一学,怎么就演变成这种样子连宋伯出去,都被许多人围上去询问。

看着他的表情,刘处知道有可能是郑朗判断失误,虽有才气,岁数终是小了。不是岁数小了,是郑朗低估了人们的好奇心。刘处踱了几步道:“如今如何补救”

“刘少监,也无事,大不了让后生替儒学正一正名。”

“”老刘差一点扑倒

郑朗连忙将他扶住,安慰道:“刘少监,我是你的后生,你一向也以后生为荣,但这一次请相信我。”

反正事情也闹成这样子,难不成对外公布,我不玩啦。索性玩一场大的,说不定还能给后人带一些启发。

看看向后,都将孔夫子的话曲解成什么样子

“郑小郎,儒学要你正什么名”刘处缓过气了,如今诸家皆废,唯有儒家长存,何来正名之说。

“非是,就象书法之道,学者唯言二王欧褚颜柳,但看看小子破开这片天地后,会不会再有这说法”

刘处有些失神,也不知道对与不对,这时候他才感到王博文、晏殊当时的心态,别人是学习,他是鲸吞,胃口好得不得了。迟疑的问:“你有几分把握”

“刘少监,请相信我,后生不会替你丢脸。”

但让我怎么相信你刘处身体不由的又哆嗦了一下。

“刘少监,既然至此,若这一关闯不过去,休说说出之言如泼出之水,不能收之,受于此阻,我书法以天直烂漫为长,以后也休想有长进,甚至学业都会受阻”

“真如此,仅说仁。”刘处很无语,不大好办了,收不回去,退求一步,来小一点,说一说仁,什么替儒学正名的事,你别玩。

“刘少监,放心,我仅讲仁。”

“那你坐下来,先与我说一说。”得先通过我的审核。

“现在还不行,我根本没有准备,不过事情闹到这份上,我只好将书道放下来,做一些准备。”

“你”刘处差一点让他气昏过去,这真敢情好,都准备替儒学正名,居然连一个准备都没有。就是孔孟在世,也不敢这样玩啦

“刘少监,放心吧,两天后,后生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我这就告辞,回客栈安排去。”

刘处让郑朗弄得就差没有口吐白沫了,木呆呆的看着郑朗离开,然后觉得心窝都痛疼起来,大声喊道:“来人哪。”

家中老仆跑了过来。

“替某揉揉后胸口。”这一口气憋着太难受

第九十四章讲仁二

出了刘家,四儿不解的问:“大郎,不就讲一个仁吗做好人哪。为什么刘知州那么紧张”

好象是

郑朗被四儿这一句说得生生回答不出来。

江杏儿让她一句话惹得发出银铃般的笑,四儿睁大迷茫的大眼睛道:“杏儿姐姐,难道我说错了吗”

“你说得很对。”还是笑。

当然不是那么简单,这个仁字,牵扯到儒家的核心所在,若讲得不好,或者偏差,有可能郑朗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