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分节阅读 56

分节阅读 56(2/2)

目录

倒是不假,但四儿依然没有听明白。

江杏儿脸上露出笑意,四儿有时候很好玩。不过也不易啦,本来认不出几个大字,这几年跟在郑朗后面,逐渐的认识不少字,有时候还能冒出一两句惊人之语。

江杏儿问道:“大郎,董仲舒真的错了吗”

“也不能说错,西汉之初禀程黄老精神,崇尚无为。董仲舒虽正了名份,以儒家有为取代道家无为,可其精神思想,或多或少受了道家无为的影响。义字,与法家或许有些渊源,说不定法家就是从义字发展起来的,就象墨家从儒家的仁字起源一样。所以董仲舒没有去想,或者没有敢去想。这才有了他那种仁义之说。但也注定了他一生的命运,虽得了宠,没有得深宠。那时候汉武意识到无为不是治国长久之计,于是从儒家里寻找,虽然董仲舒的名份他喜欢,可没有提供一种准确的仁义。时至后来,汉武任用酷吏,更将这种有为演化成法家的有为。诚为可惜。”

“原来如此。”

“是如此,可后人不敢质疑,误了儒家的真义,更不会想到董仲舒没有得到重用的真正原因。若是当时董仲舒想得更深一点,以他的学问足以办到的,不但还后人一个真正的儒家仁义,他自身的命运,官拜宰相也不是不可能。因此自汉武后,国家治国皆以儒为表,法为里,一误千年,甚至以后还要误下去。”

替封建统治者正名份,郑朗不是很反对,就象到宋代了,敢不敢说什么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在这时人们的思想认识下,一旦推广后面的制度,无疑是自取灭亡。

其实仅是治民来说,宋朝的制度比较完善,甚至比明朝更开明。当然,羸弱的军事不能算。

这个正名,实际是规范了一种秩序。

化儒家有为,更是赞同。看看东晋与宋齐梁陈,道释大盛,都成了什么无君无父的结果,意味着几十年国家就重新换上另一个家姓,最苦的还是老百姓。

可废百家,尊儒术,郑朗不是很赞成。

对阴阳的转换,阴阳家、道家、儒家都有许多共通之处,仁义与法家、墨家也有渊源,纵横是集诸家之长,用于纵横捭阖,兵家专讲军事,可也有许多道儒纵横的学问。杂家更是开宗立义就说了,兼儒墨、合名法,甚至有不懂的人莫明其妙的将它划到阴阳家门下,或者将吕氏春秋居然当成了儒家书籍。名家与纵横家也有一些紧密的联系,医家与农家是实用派,小说家不仅是娱乐,也是以故事喻理。

就因为董仲舒,百家相继淘汰。

儒家在接下来的宋代兴旺了一下,到明朝反而更教条了。若是有百家继续存在,中国的思想学说,会不会更加百花齐放,甚至使制度更加完善

有的话能说,比如今天说得很过份了,可自己用的是孔孟,是荀,是周礼官,只会争议,却无事。谁敢说他们说错啦但有的话不能说,比如董仲舒的废百家,尊儒术。

即便这两个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小姑娘,都不能说出口。

四儿又说道:“大郎,但你很了不起,居然让他们一个个不说话。”

“不是我了不起,是他们吓着啦。”郑朗哈哈一笑。方才也看到刘知州夹在人群中,不过人多,不好过去招呼。唉,可怜的刘知州,收下了自己这个后生

改天再带两件礼物,去一趟他家中,顺便也到晏殊府上,谢恩一下。今天是在太学,换在相国寺,有可能场面更乱。自己要拜谢的。

笑完了,搂着两个小美妹,左拥右抱,香艳无比的上了牛车,对宋伯说道:“我们回客栈。”

“怎么就你们三人出来”宋伯不解的问。

“他们在参观太学呢。”

“哦。”宋伯没有想到其他,赶着牛车返回。两个小姑娘咯吱地笑得象花儿颤抖,伏在郑朗怀中都起不来。

“小娘子,他们出来了。”环儿说道。

崔娴抬起头,正好看到两个小姑娘往郑朗怀中钻,一边钻一边笑得花枝招展,崔娴一对柳月眉儿随着两个小美妹的笑声,都拧到一起了。然而怎么办因为爹爹的约定,自己最少要到二十岁才能出阁,说不定二十岁都不能出阁。自宋立朝以来,有几人二十岁就考中了省试况且这人还分了心思,放在了旁门左道上面。

“不对,小娘子,为什么只有他们三个人出来,其他人呢”

“他们在后面。”

太学也不是一个吃人的老虎,就是老虎,也吃不下这么多人。

但这一等,等了很长时间。

全部迷茫了。

终是要醒来的,围集的儒生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起来。倒是太学的官员头脑清醒得快,既然讲完,这些人也该散去,不然议论声越来越大,最后能变成了菜市场,都能耽搁太学学生正常的学习。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太学的学生也偷偷的跑来听讲了。

对程琳说了一声。

老程同志可怜这时候也在迷茫当中,能在场的,就没有几个不懂儒学的。提醒后才想起正事要紧,得让这些学子立即回去,自己担子也就卸掉了。至于郑家子今天这一讲,会掀起多大风浪,与自己无关。

说道:“郑小郎讲完了,各位,你们也要离开了。”

诸举子只好离开,在路上还在三五成群的交头接耳议论。

“出来了,小娘子,他们出来了。”环儿说道:“可他们很奇怪。”

一个个出来了,有的沉思,有的质疑,有的失魂落魄,有的议论纷纷,表情不一而足。接着做了一件事,宋代的商业十分发达了,沿街的门面大多开设了店铺。

太学门口不用说,也开了许多店,有吃的喝的穿的,还有就是文具,一起跑到卖纸墨的店里面买来笔墨纸砚,得记下来,大约意思好记,可郑家子引用了许多典故,这是支撑他论点的重要依据,少了一条,意思马上大相径庭。

一边写,一边还相互询问,有没有弄错了。特别是那两个甲骨文的宜字。若是小篆大篆,多半都会写,可换成了甲骨文,有的就记不起来。不得不问。

崔娴脸上腾起来一片晕红,轻声说道:“十有八九,他他又在搞怪。”

这都不是正常的表现,包括这些学子到现在才出来。

连同两个哥哥都夹在人群里,挤到纸墨店里面,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