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天官 > 分节阅读 4

分节阅读 4(2/2)

目录

王青洪不过是担心妻子想起过去的事不自在,才多说这两句,却是被妻子堵的没话。

想到自己还没有见过面的庶子,王青洪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

之所以默认了老太太将四郎留在老家,并且十来年不闻不问,多少还是有着私心

西山寺里,方丈室。

房里已经掌灯,王老太爷坐在老和尚下首,望向道痴的眼神依旧晦暗不明。道痴却顾不得去计较,他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和尚身上。

才半日功夫,老和尚就仿佛老了十来岁。

他面上依旧是淡笑如故,可周身浓浓的哀伤,却是令人心惊。

即便道痴活了两辈子,都未必有老和尚看的多、见识的多,哪里还用他开解

可这样看着老和尚伤心,他又不落忍,便道:“若是晓得大师父如此,老爹在西方也会不安。”

王老太爷在旁,不由颔首,出声应和。

老和尚念了一声佛号,悠悠道:“都走了只盼着佛祖仁慈,早日收了老和尚去”

王老太爷见他语出不祥,忙道:“您老人家定会长命百岁”说到这里,指着道痴:“不说旁人,就是道痴,年岁还小,还要全赖您老人家看顾教导。”

老和尚顺着王老太爷的手指,看向道痴,半响方叹了一口气,道:“阿弥陀佛,老和尚犯了嗔念,过于强求,也不知是不是害了他”说到最后,已经低不可闻。

道痴神色不变,心里却是有数。

王老太爷犹豫了一下,道:“道痴用没用晚斋大师父吩咐人在厨房留了斋饭。”

听了也想到此处,对道痴摆摆手道:“想来你急着赶回来,定顾不得用斋饭,快去用吧。用完早些安置,明日除了早课,还要下山诵经。”

看出王老太爷有心支自己出去,道痴晓得打发自己回避后,王老太爷与老和尚的对话,八成就是同自己这身体的身世身份相关。

尽管心里有些许好奇,可是他应声退出禅房后,没有在门外逗留,更没有毛腰去窗下听壁角,而是大踏步去了跨院厨房。

这身体的身世身份如何,同他又有多大干系

难道他真的哭着喊着去找爹找娘不成不管有什么苦衷,抛弃就是抛弃。

在他睁眼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这个身体的本主早烟消魂散,轮不到他去向哪个回报生恩。

到了厨房,摸到火折子,点了灯。

灶台上的纱笼下,摆着一盘子馒头,一海碗小米粥,还有一碟咸菜,同平素没什么两样。

王老爹在山上时,都是由王老爹预备吃食,等到王老爹下山,这一老一小的吃食,就一半赖山下预备、一半自己动手。

山下隔日送上来的是面食与小菜,山上的厨房只用来熬粥与热吃食。

二两重的馒头,道痴就着粥,一口气吃了两个。这还是因晚饭的缘故,吃多了不舒坦,若是早饭与午饭,他能吃三个半馒头。

吃饭漱口后,他便摸到水缸前,去了上衣,而后在瓷盆里取了水瓢,从头上浇下来,好生冲洗一番。

在灵棚里诵了一下午经,出了好几起汗,他身上已经黏哒哒的。

冲洗完毕,他才觉得舒坦。折腾一整日,又是大悲之下,他精神已经极乏,回了东斋房后顾不得想旁的,便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禅房里,老和尚却是不由皱眉:“好好的,怎么说致仕就致仕先前半点动静都没有,莫非是惹了祸端,或是在官场上得罪了人”

王老太爷道:“我也担心这个,问了两遭,青洪只说不是。他只说是因养亲致仕,给朝廷写的致仕折子也是这样写的。青洪他娘今日七十岁,说是养亲,倒也不算扯谎,可委实太仓促了些,像是临时定的主意,实不像是早就打算好的。”

老和尚想了想道:“他正值壮年,又在江南富庶之地任职,若非遇到不可解的难处,也不会走这一步。”

王老太爷道:“要不,我使人往京里送封信,问问青江那边,看是不是能有个转机”

老和尚摇摇头道:“他已经四十多了,又不是孩子,哪里需要人操心。若是求到京中有用,他早就求了。毕竟除了他堂兄,他岳家也在京中。”

王老太爷道:“那就这样居家闲赋,未免可惜不过青洪还年轻,过几年再出仕,说不定比之前的差事还体面”

老和尚道:“他仗着有几分天赋,少年成名,前半辈子太顺当,行事少了敦厚,磋磨磋磨,不是坏事。”

王老太爷迟疑道:“既是青洪已经回来,四郎之事,总要给个交代才是。”

听到这里,老和尚不由黑了脸,道:“受制岳家,抛弃骨肉,十年不闻不问,他还有脸要交代”

第六章闻言始知被弃因

虽说心里也觉得王青洪有不妥之处,可见老和尚着恼,王老太爷少不得道:“也不能都怪青洪,当时将四郎留在安陆是崔氏做得主。毕竟四郎当年谁会想到,天生痴傻的孩子,三岁开了心窍”

“那是个糊涂的,小崔氏是她亲侄女,又舍了性命才生下这个孩子,说扔下就扔下,她倒是真狠心。他们母子两个,过于在乎颜面,都不是惜福的。”说到这里,老和尚不禁露出几分灰心。

见老和尚难过,王老太爷忙劝道:“说起来还是您同四郎的缘法,若没有当年的阴错阳差,四郎也不会到了您跟前。要是没有您这些年教导,四郎也不会这般出息。”

老和尚听了,沉默了一会儿,道:“没想到他们回来的这么早,本还以为要等那孩子再大些。”

王老太爷闻言,皱眉道:“您要安排四郎下山虽说那边是父母兄姊,可到底没相处过,四郎年岁还小,要是受了委屈”

老和尚叹了口气,道:“他总要回家,趁着老和尚还在,还能从旁看顾些。要是有个不妥当,也能早作打算”

两位老人家各有思量,睡得都不安稳,道痴却是一夜好眠。

只是次日清晨去跨院去扁担与水桶时,道痴囧了,水缸满了。

不知是王老太爷吩咐,还是跟从王老太爷上山的几个仆从自作主张献殷勤,反正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