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回到明朝当太子 > 分节阅读 97

分节阅读 97(2/2)

目录

先过来的似乎是先导,大约是三十几骑,全部是大红披风,全身铁甲,铜盔红缨。

这一身打扮,说不出的威风,而每个骑士手中的兵器,看着也是锐利无比。

每个骑兵路过的时候,都不停的打量着路途上的行人,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可疑碍眼的人物。

被他们的眼光扫过时,每人都下意识的低下头去。

先导骑兵过去不到一刻功夫,就又是几个全身铁甲,穿着紫色茄花披风,全身漂亮山文甲的将军模样的人物,身后一样的铜盔铁甲的护兵,人强马壮,旗帜一面接着一面,被半夜的夏风吹的啪啪直响。

到这会儿,大伙儿才看出来,这原来是凤阳总督马士英的仪卫先导

“跪下,全都跪下”

大队的骑兵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不停的用生硬的贵州口音吆喝着他们全部是马士英打贵州带出来的亲兵,银子喂养饱了的,除了马士英,怕是连皇帝的账也不买,在这些矮个子的凶神威胁之下,沿途稀稀拉拉赶路的行人和商队都在原地跪下,所有人都低了下头,根本不敢随便乱望。

没过一会,就是打锣开道的声响,然后是一队队的写着马士英官衔职位和高脚牌,如果有人胆大包天,敢来看一眼,就可以看到第一队的牌上,就写着“总理军务大臣”的字样,云纹之下是漂亮的小篆,就是漆显得有点儿新,显然是刚刚作得的新牌子。

在仪仗之后,又是八人抬的绿呢大轿,全是精壮的大汉,凌晨这会子正是天凉的时候儿,一个个都是走的满头大汗,脚下也都是一双草鞋,走起来地沙沙的响,那轿子却是平平稳稳的,一点儿都不带晃动的

轿子里头的面色清癯,三角眼,留着山羊胡子,身材矮小瘦弱的半老不老的老头子,就是总督凤阳的马士英了。

这几年,这个总督也是风头出尽,河南、山东、湖广,到处出兵放马,胜多负少,部下也是养育出了黄得功这样的一藩强镇,一身的功名事业,在地方督抚中也算是顶儿到尖了。

如果北京不失,这位地方实力派恐怕还没有什么入主中枢的机会。南直隶的格局相比较天下,还是一个“小”字。

但皇帝南狩,半壁江山拱手让人,这实力的对比可就是完全的不同了。

“大人,前头就是聚宝门,咱们是等开城门,还是”

马士英的轿子走起来不比马匹小跑来的慢,二十四个壮实走惯了的轿夫分成三班,不停的倒班小跑飞奔,倒是把骑马来回伺候的中军游击累的够呛

眼看城门就在眼前,中军便策马回来请示,隔着轿帘,马士英原本半睁半闭的眼睛只是微微一瞟,一时间,眼神中的精光犹如实质,热辣辣的刺在那中军的脸上。

这个时候儿,马士英才不是那种乡下土佬儿的长相和格局,那种睥睨不可一世的气质和神采,也实在只有握有重兵,久镇地方的掌有实权的大人物,才能拥有

“是,标下明白了”

那中军打了个哆嗦,立刻打马扬鞭,飞驰向前

马士英微微一笑,拈了拈下巴上灰白的胡须南京城中,风云变幻,这一番热闹,倒是要好好的瞧瞧

既然要在这南京城中好好搅一搅,夺人先声,率三百铁骑近卫半夜入城这一下,阖城之中,怕也是要好好议论一番了吧

第136章南京24

“大人,已经进了城了。”

懵懵懂懂中,马士英在一晃一悠的轿子里又睡了过去。

毕竟是年纪大的人了,再舒服的轿子也不能和床比,所以感觉腰酸腿疼,十分的不舒适。

再加上凌晨时,天气刚白,人的精气神还没有回过来,也感觉比夜里还冷,所以他被吵醒之后,十分不悦,因向着吵醒自己的中军喝道:“什么要紧大事,要叫醒我”

“是是,标下该死”

中军游击是马士英的远房堂侄,领着这三百多贵州兵,向来不买任何人的账,就算是黄得功等人见了他,也是拉手笑着说话,根本不摆总兵官的谱。

不过此时被他叔父冷眼一斥责,后背上立刻汗涮涮的下来,当下赶紧先请罪,然后才答道:“标下是要请大人示下,现在是先回公馆里休息,还是进皇城去上朝”

“唔,我想一下。”马士英略想了一会儿,便道:“当然是去上朝。”

他这个总理军机大臣一接到任命,立刻就带着自己的亲兵,幕僚,亲信,连夜就道,从凤阳一路飞奔赶来

就算如此,还是听说军务处已经上了几天的朝,发下的廷寄谕旨已经分别按六百里加急、六百里、四百里的速度,飞驰送往全国各地。

军务处已经开始面承旨意,处理军国大政

当务之急,也就是现在全力以赴的大事,当然不外就是兵饷二字而已

已经有消息传出来,太子应对皇帝垂询是八个字:开源节流,精兵强将。

听到时,马士英也就是拈须微笑而已。

毕竟是少年人,这八个字,说来是没错,但大化泛之,有什么具体的办法可言开源,江南一带的田赋不仅是加征了几次,而且马士英知道,正赋之外,各种花样层出不穷,如果不是张国维这十年来在江南勉励农桑,兴修水利,所以不少江南百姓又开始老实务农,粮食产量不低的话,怕是江南一带,也是要造反了

海外贸易虽然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平,不过海上风波恶,翻一条船,要几年功夫才缓过气来。这且不提,红毛夷鬼代替了倭寇,抢掠起来不比倭寇差一分半点儿。

至于福建郑家,盘踞澎湖和台湾,已经是树大根深,势大难制。

现在朝廷连一支水师也没有,就算明知道郑家不法,又有什么法子现在只要出海的船只,哪一条船不给郑家抽分

要是油水大的,郑家直接抢了个干净,你又有什么办法

这几年下来,郑家是肥的流油了,听说郑芝龙身家已经过千万,自己在安平养了诺大的船队,私兵也好几万人

想来想去,最富的海贸动不得,朝廷上下都是心知肚明,只是瞒着皇帝一人。可怜万历和天启年间,皇家在海贸上还能有不小的进项,崇祯即位到现在,入手的银子怕真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