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回到明朝当太子 > 分节阅读 104

分节阅读 104(2/2)

目录

这一番话,说的还在情理法度之中,在场众人无不宾服,当下都是站起躬身,连连答应下来。

赵之龙只是横着脸喝茶,心里却是十分高兴。

这一场乱事,当然就是他和刘孔昭几人的意思,太子麾下带来的刘泽清所部将领出力也很不小。当然,其中还有东林党的一些人穿针拉线。

刘泽清部,原本就是复社的武力,其中不少大将都有东林复社来往不绝,进南京后,彼此勾结联络,可就更方便的多了。

眼前这一场乱子,当然不是要造反,而只是借着这么一场乱子,大伙儿火中取粟,各取所需罢了。

“大元帅嘿嘿,这一场兵乱,就先给你这大元帅来一场没脸再说”

朱慈烺是在傍晚时分出的宫。

由于崇祯的信任,还有一群大臣的支持,不管是他登台拜帅,还是预备要出征的各种准备工作都是做的极顺。

现在洪武门外,就是一座已经快兴修完毕的大型将台,太子将在这里换大元帅冠服,领印信,公然昭示天下,自此往后,皇太子为兵马大元帅,一应军务,皇帝和大元帅都有权力知晓和处理。

虽然现在权限还有点不分明,不过可想而知,将来不管是内阁还是军务处,或是都督府,兵部,想来都在大元帅府之下,这一层,也是无庸质疑。

有了这一层名义,他兼并江北四镇的全部兵马,整合诸镇实力,裁老汰弱,精兵强将,还有一整套的训练计划,就可以从容展布进行了。

自己麾下,已经有刘泽清和刘孔和,还有淮安抚标和淮扬镇的兵马,直属六率加上搜刮来的五千强兵为基干,组成一支三万人左右的精锐力量,配上一万以上的骡马这样一来,很快就能形成战斗力,并且机动力量十分强劲

他有银子,有军饷,有练兵的经验,不担心练不成一支讲军纪和有战斗力的强兵来。

如果计划能成功实施,再解决高杰的麻烦,山东将来面对的就是贝勒阿巴泰的一支偏师,整支队伍不超过一万人,还有不少是没有战斗力的汉军。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清军没有直接进攻苏北和淮北的打算,甚至在徐州驻军要投降的时候,山东那里的清军都有点不大敢答应实力相差太大了

如果朱慈烺手中有这么一支迅速成师,又有大量骡马的精锐部队,他能做出多少事来

最少,在一六四五年时,等多铎转向河南的时候,他有把握改变整个中国的战局

第146章南京34

诸事顺手,朱慈烺兴致也是很好。

见他如此,身边的亲随侍卫们,也是满脸笑容。

大元帅府有一营编制的直卫营,不过现在人员只有一百来人,直卫营的管带刘兆辉,勋臣之子,现在管带太子直卫,也是十分相宜。

傍晚出宫,去的地方有好几处,到最后,来到的是领侍卫大臣冯元彪的府邸。

朱慈烺身边亲信的武将班底还不算太薄弱。虽然,除了魏岳之外没有几个大将之才,但现在来看,也将就敷衍着够使了。

文官班底,就很凄惨了。

象陈贞慧、候方域,甚至是余怀等人,都是无人可用,现成的复社才子抓进来使。暂且没有大冲突的前提下,这些人也能为他效力。

但如果有一天复社和东林搞些小动作,朱慈烺忍无可忍的时候,这些人又当如何

以朱慈烺自己看来,和东林复社反脸,恐怕在将来也是势不可免之事。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利益之争。

一方面要重整河山,势必要极权和军国化。要把国家全面动员,充分利用明朝庞大的国力,而不是如现在这样,一团散沙,国家实际上有过亿人口,却被一个二十万人不到的小部族灭了国加上剃发易服,文明陨灭

这是何等之耻

而复社和东林,代表的却是新兴资产阶级,代表的是本阶层和中下层人民的利益。

万历年间,税监和矿监确实侵害了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大量的普通百姓。这一点来说,东林党的一些攻讦是有道理的。

不过更多的时候,就是纯粹的为了本阶层的利益而撒泼打滚了吧

在明朝混乱的财政下,现在居然也形成了勉强的伪银本位经济体系,白银大量涌入的同时,带来的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和一个前所未有的阶级。

这个阶级就是资本为核

而代表人物,就是东林党与复社

江南其实没有真正的大地主和封建领主,因为人口太多,士绅太多,彼此牵制,不可能无限制的兼并土地。

于是大量的闲置资本就用来进行初步的工业积累和更多的海外贸易。

这就是一个特定局面下形成的循环,明末开海以来,数十年间,民间资格和新兴阶级确实是一天比一天壮大起来。

这样一来,就是一个同仇敌忾的格局。原本明朝的士绅阶层因为低薪政策无法脱离本阶层而存在,就是说,一个人官儿当的再大,他也不能背离本阶层的利益而完全为皇家服务。

因为薪水不够,他必定要屈从于一些本阶层约定俗成的东西。

比如投充和隐户,拖欠正赋把持地方财税等等劣习。

等明末工商业发展到这个地步,本身的利益就已经联结在一起,再加上江南特有的读书应举的文化传承,一个权力、金钱、还有文化相结合的庞大利益集团,就是这么成型了

这样看来,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也算是确有其事了当然,因为中国文化传承对科学的抵触态度和所谓的“奇技淫巧”的排斥,特别是没有理论指导的前提下,资本积累并没有带来科技和工业上的变革,到一定程度后,资本就只能用来挥霍了。

明末时,士风是公认的大坏,国家崩溃在即,秦淮河上的纸醉金迷只是这个国家士绅阶层堕落的一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