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6(2/2)
因为在建奴部队中,弓箭手都是轻甲或是无甲,在正经的列阵而战的时候,绝不可能叫马甲或步甲这样的精锐部队去当弓箭手来干辅助的活儿。
在几次崩盘之后,曹庆等将领就提出更换甲胃,甚至减少弓箭手的数量,加强清军的火铳手人数。
因为建奴也不是傻子和白痴,相反,他们也有相当的物资和工匠,再加上灵活向上的体制,很难想象建奴被几次用火铳横扫之后,还会蠢的不加强自己的火器部队和改进防御方式。
对这种提议,皇太子朱慈烺一听说就答应了。
大规模的方阵演练和兵种对抗原本就是为了在演练中发现问题,朱慈烺一直觉得在小说里看过的那些东西太理想化了,火枪一出横扫建奴,哪有这么便宜
火器在后膛枪出现和机枪出现之前,对大规模的骑兵并没有优势,清军不但有大规模的骑兵队伍,还有一支在战火中锤炼了几十年的精锐部队,还有一群战争经验丰富,脑子也不迂的亲王宗室们,指望他们一直挨打不做调整和变化则绝无可能。
建奴在整个体系上大半落后,但在军事上,却是局部领先。
把弓箭手的甲胃加强和在阵列上做出调整,并且指挥时考虑火铳手的人数,方位,甚至是地形和风向,曹庆在与张全斌的对抗中,极大的削弱了火铳手给自己部下的杀伤力。
在弓箭手的有限的几轮攻击下,就算杀伤不高,最少可以掩护自己一方的突击力量一直向前,提前抢占到有利地形。
今日却与往常不同,火铳连发之下,弓箭手已经被打残,可算是吃了大亏。
在梆子声响中,残余的弓箭手不顾臂力衰竭,拼力拉满弓箭,将箭矢疾射出去。
“全营听了,各列一律昂首向前,不准避让”
若是在往常,张全斌营的方阵也会做出相应调整,不管有怎么精良的甲胃在身,也会有越来越精良的破甲矢尖被打磨出来,离的近了,弓箭也不是小孩子的玩具,一样能给方阵带来很严重的杀伤。
在泰西洋和尚和武官的建议下,在正中的长矛手和戟手的最前一列加上了方盾兵,一人多高,以木为盾体,蒙着厚厚的牛皮,要紧地方用铁加厚加固。
原本的西班牙方阵是没有这个配置的,好几列的方阵是正面的长矛手和戟手,两翼布置的是火铳手,双方一拼就是先拼火铳压制,然后长矛手和戟手突前收割就行了。
但同等时代的欧洲或是南美可没有建奴这样大量的弓手部队,说骑射无敌是瞎话,但不代表建奴的骑射是彻底唬人的玩意。
清军只要是正经的八旗,或是索伦兵,鄂伦春兵,不管是哪一部编入的八旗,哪一族的射手不是一等一的
从生下来就得渔猎,打各种猎物来维生,这种射术和汉人那种后天练习的射术是两码子事。
后者最多是一种人生附加的功能,有很好,没有也无所谓。
就算是军人,射术也只是安生立命的一种本事,而游牧和渔猎民族来说,射术却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英格兰长弓手确实厉害,甚至在滑膛枪早期,长弓手仍然能压着火枪手打。
后来是考虑到培养不易,成本对换差距太大,火枪也越来越先进,长弓手才逐渐被淘汰了。
在中国明末,骑射虽是神话,但一个有几万男丁的渔猎部族就有几万善射的男丁,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
加上一定的刀盾手,这也算是改良的西班牙方阵了,此时剩下的弓箭手拼命射出手中弓箭,虽然弓箭手几乎被打残了,剩下的人仍是射出了不少的箭矢。
尽管高空中不停的有箭矢掠过,按演练规定,十支假箭中有一支是真箭,万一被真箭射中了,虽然说一箭毙命的几率不比骑兵训练从马上摔死更高一些,在听到箭矢破空的声响之后,所有人还都是很谨慎的俯下了身子。
“当当当当”
不停的有木制箭头的羽箭落下来,落在人身上,发出当当的敲击铁甲的声响。
一边监督观察的军政司官员不停的计算着死伤,叫方阵中被判死亡或重伤的人出列。
箭落如雨,好在方阵这边的长矛手或铁戟手都身着重甲,就是火铳手虽然没有臂甲和胫甲,胸口正面也是穿着扎甲防护,再加上弓箭手的人数毕竟太少了,在一阵急骤的箭雨过后,梆子声响起,所有弓箭手都退后了。
而与此同时,曹庆营方阵后的重甲步卒们也开始呐喊起来,在他们的身后,鼓声隆隆响起,所有人都知道,最为关键的时刻到来了。
这样的演练已经十分逼真,与真实的战场相比只是在血腥程度上了。
步炮协同的时候,满天都是飞舞的炮弹,演练场上是呛人的火药硫磺味道,相比之下,今天这种营方阵演练对抗,已经算是十分的克制温柔。
第263章序幕9
在轰隆隆的鼓声中,超过一千人的重甲步卒迈着大步向前疾冲。
赵全斌的西班牙方阵是五六十人为一横列,全部是铁矛手和重戟手,只有每横的第一列或前两列持方盾,用来抵御对手的弓箭和投掷武器的伤害。
在自己一方的火力输出没有办法完全压制弓箭手的前提下,适当的方阵变化是必须的。
每营方阵纵深是二十列纵深,如果要发挥出火铳手的威力,在真正做战的时候,横列可以加长,根据战场的形势,加至十几个横列也绝无问题。
平虏军最大的一次演练就是一个骑兵营,十二个步营,再加上两个炮营一起演练。
人一过万无边无际,十五个营加上辎重辅兵已经有三万多人,校场当然容纳不下,就在军营南头的大平原上进行。
当然踩坏了不少农作物,后来按价补赔了事。
老百姓倒也没有什么怨言,一则是按价补了钱,二来就是都瞧了一场大热闹。
因为是正式操练,全军上下全部着红衣军服,戴大帽穿皮靴,持兵击鼓而行,多少清江百姓出来瞧这一场大热闹,就是山阳沭阳一带的百姓隔着大几十里地,听说了都跑出来瞧这么一场热闹。
那一次最大规模的演练对朱慈烺和魏岳等将领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为将领的统驭能力是有高下的。
韩信的所谓某人能将多少兵,刘邦能将十万兵,而他自己则多多益善,光是这一些对话,内行的人就知道,韩信算是得个中真意了。
冷兵器时代的通信和后勤,一般的将领能直接指挥